文章篇幅较长,内容比较干。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1949年12月,在回望了大陆最后一眼后,蒋介石登上了前往台北的飞机,此后再也没能回到大陆。
不过有意思的是,在败退台湾前,蒋介石最恨的其实不是共产党的人,而是三个坏了他“好事”的人。
这三个人也是蒋介石最想杀掉的,恨不能除之而后快,但是这三个人最后蒋介石却都没能杀掉。
为什么这三个人没有一个是共产党,却还是让蒋介石如此恨之入骨呢?蒋介石最后又为什么没能杀掉他们呢?接下来,我们一一来看。
第一位,宋庆龄
如果说孙中山是“国父”,那宋庆龄就可以称得上是“国母”了,她也是极少数被冠以“先生”称呼的女性之一。
尽管不是共产党员,但她却在我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刚刚与孙中山结婚的时候,许多人都将她视为孙中山的附属,称她为“孙夫人”。
但宋庆龄最终用能力与勇气证明了自己,证明了她的名声绝不是仅仅靠孙中山而得到的,完成了从“孙夫人”到“宋先生”的华丽转变。
1925年3月孙中山去世后,国民党内暗流涌动。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已经开始策划掌控广州国民政府,并推翻孙中山先生的革命路线,实行所谓“清共”政策。
为此国民党右派不断制造摩擦,旨在挑起事端以获得夺权机会,其高潮便是“中山舰事件”。
1926年3月,蒋介石伪造命令,要求共产党员李之龙派中山舰到黄埔听候派遣。但李之龙奉命行事后,蒋介石又否认有过此项命令,反而声称是李之龙自行调兵,目的是要除掉他。
于是蒋介石逮捕李之龙,随后在广州紧急戒严,并大肆迫害共产党人。北伐还没开始,国共合作就即将破裂。
关键时刻,宋庆龄站了出来,她联合国民党左派,利用自己的威望成功将此事压了下去,使局势不至于进一步恶化,蒋介石的阴谋被消解于无形之中。
此时他羽翼未丰,还不敢向我党和国民党左派全面开战,也只得到此为止。宋庆龄靠着自己的智慧与威望延续了国共合作,使得北伐得以顺利进行,当然,蒋介石也从此恨上了宋庆龄。
他认为要不是宋庆龄横插一脚,自己早就完成“清共”的目标了。
可惜的是,宋庆龄终究只能延缓国共合作的破裂,而无法真正阻止。1927年4月,蒋介石靠着北伐羽翼丰满后,还是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我党人士和国民党左派人士。
同时他又试图拉拢宋庆龄,让她为国民党右派说话,为自己的政变制造依据。
但宋庆龄坚决拒绝了,她知道蒋介石名义上还打着孙中山的旗号,实际上早已背叛了孙中山的伟大理想,就是在毁灭孙中山的事业。
不但拒绝了,她还和毛泽东、董必武等人联名发表通电,痛斥蒋介石背叛革命,卖国求荣的本质。
此后她一度寄希望于汪精卫的武汉国民政府,但汪精卫不久后也倒向蒋介石,开始“清共”。
愤怒的宋庆龄发表了《为抗议违反孙中山的革命原则和政策的声明》,痛斥蒋介石、汪精卫等人早已违背了孙中山的革命原则,自己绝不与之同流合污,并明确表示:
“我对于革命并没有灰心。使我失望的,只是有些领导过革命的人已经走上了歧途。”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宋庆龄明确支持,还成为了南昌起义的革命委员会主席团成员。而在之后前往欧洲考察期间,宋庆龄同样关注着国内的革命形势,并多次痛斥国民党的腐化堕落。
在回国后,宋庆龄又拒绝了蒋介石再三递出的橄榄枝,以笔为武器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还多次利用自己的威望和社会关系,帮助营救我党人士,为革命根据地筹集物资。
如此一来,蒋介石更是对宋庆龄恨得牙痒痒:
“不接受我的招揽也就算了,还去帮我的敌人?”
既然宋庆龄帮助他的敌人,蒋介石就将她视为敌人了。可偏偏是这个敌人,蒋介石却无法用他常用的那些招数除去。
首先,宋庆龄是孙中山的妻子,自身也德高望重,社会关系也很广泛。蒋介石虽说背叛革命,但他一直以孙中山的继承者自居,反复宣扬自己对孙中山有多么尊重,自然不能直接逮捕宋庆龄,更不能处刑了。
那么,暗杀行不行呢?蒋介石还真考虑过,既然不能在明面上处理宋庆龄,他就打算通过暗害方式来消灭这个“可恨”的敌人。
但问题在于宋庆龄除了孙中山妻子之外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蒋介石妻子宋美龄的姐姐。
此时,宋美龄虽说已经和宋庆龄决裂,但也绝不会让蒋介石杀掉自己的姐姐,在几次发现蒋介石的阴谋后都站出来坚决阻止。
而蒋介石手下的特务头子——戴笠、毛人凤等人也都不傻,他们知道这是一个能让他们送命的任务。
失败了,他们得面临蒋介石的责罚。就算成功了,他们也将迎接全国人民的怒火,毕竟很多人都知道蒋介石与宋庆龄之间是敌对关系。
一旦宋庆龄出了事,蒋介石很可能直接把他们推出来背锅,因此对于刺杀宋庆龄的任务都是想尽办法来推脱。结果直到败退台湾,蒋介石也没能除掉这个最想杀的人。
当然,虽然宋庆龄不是我党人士,但她和我党的关系确实是十分紧密的。要问她为什么不入党?其实宋庆龄也曾明确表达过希望入党的意愿,还曾几次递交入党申请书,但都没能通过。
这并不是因为觉得宋庆龄不够资格,而是因为宋庆龄入党影响太大,并且她在党外能做的工作更多。
直到1980年宋庆龄去世前夕,她才最终入党,但此时蒋介石早已死去。因此对于蒋介石而言,宋庆龄自然不是共产党员。
第二位,李宗仁
李宗仁也是蒋介石的老对手了,早在孙中山还在世时他就已经跟蒋介石不对付了。
当然蒋介石最想杀他不只是因为他反对自己,毕竟这世上反对蒋介石的人太多了,而是因为李宗仁不但是国民党体系内的,还确实有能力挑战蒋介石,对他直接构成威胁。
蒋介石1908年加入中国同盟会,而李宗仁也只比他晚两年,1910年就加入了同盟会。
他参与过护国战争、护法战争和粤桂战争,以一个营的兵力起家,最终一统广西,成了桂系军阀的首领。
而从此时开始,他就已经和蒋介石不对付了。
李宗仁想让广西成为北伐的大本营,这一点蒋介石自然不能接受,两人明争暗斗不断。
直到1927年初,两人才为了“清共”而走到一起,暂时结为同盟,李宗仁支持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夺取了政权。
但结盟之后不久两人就决裂了——这一过程还将在李宗仁和蒋介石的关系中上演很多次。由于对地盘划分和军饷支付等问题发生了争执,短短三个月之后,李宗仁就站到了反蒋阵营一边,和白崇禧、何应钦等人联名通电,要求蒋介石下野。
孰料蒋介石却以退为进,还真就下野了,但他制造了一个烂摊子让反蒋阵营处理,结果反蒋阵营接手后难以处理。
于是1928年1月,蒋介石又复出了,当然,他也从此对“背叛”他的李宗仁恨之入骨。
此后,蒋介石与李宗仁分分合合,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打一仗。
1929年,李宗仁与蒋介石之间爆发蒋桂战争,李宗仁战败。
1930年,李宗仁趁着中原大战之机进攻蒋介石,战败。
1931年,李宗仁又联合粤系军阀陈济棠反蒋,再次失败。
1932年,李宗仁在广西推行“自治、自卫、自给”的三自政策,拒绝蒋介石的统治。
1936年,李宗仁再次发动反蒋的“两广事变”,失败。
虽然说李宗仁在和蒋介石的斗争中总是失败,但他在广西的地位根深蒂固,即便失败了也能很快卷土重来。
他一次次发动反蒋行动,组织反蒋联盟,给蒋介石带来了源源不断的麻烦,这种情况下蒋介石有多恨他,也就不必多说了。
但恨归恨,蒋介石却没法把他干掉。因为李宗仁作为军阀首领,对安全工作也十分重视,身边总是得到严密的保护,令蒋介石无从下手。
1949年以后李宗仁跑到美国,蒋介石也不敢在美国对他下手。1965年李宗仁回国,得到毛主席的热情接待,从此处于新中国的保护之下,蒋介石就更无可奈何了。
第三位,张学良
与宋庆龄、李宗仁不同,张学良算不上蒋介石的老对手,甚至在1936年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他和蒋介石都是盟友关系。
在接管奉系大权之后,张学良就开始逐渐向蒋介石靠拢。1928年12月,在“东北易帜”之后,中国在名义上统一,而张学良也成为了蒋介石的盟友。
此后,张学良多次拒绝参与反蒋联盟,长期站在蒋介石一边,并在中原大战时给予了反蒋联盟最后一击,稳固了蒋介石的地位。
既然如此,蒋介石为何这么恨张学良呢?
自然是因为“西安事变”了。在解决了反蒋军阀之后,蒋介石对于日本侵略者的步步紧逼视而不见,反而将最大的敌人定为我党。
在日本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时,蒋介石却在调兵遣将,一次次对革命根据地发动“围剿”。在我党转移到陕西后,蒋介石也追到了陕西,试图再发动一次大规模“围剿”。
但此时,张学良却和杨虎城却联手发动了“西安事变”,粉碎了蒋介石的“剿共”图谋。蒋介石在威压下不得不同意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但他从此对张学良恨之入骨。
他认为本来自己的“剿共”事业马上就能取得成功了,等解决了“心腹大患”什么事都好说,结果在这个关键时刻张学良却出来把他的全盘计划都打乱了。
因此,蒋介石先是骗张学良和他一起上飞机,但飞机落地后就将张学良软禁起来。很多人,包括张学良自己都觉得可能蒋介石也就会软禁他几个月作为惩罚,最多几年。
但实际上蒋介石却从此软禁他达半个世纪之久,直到蒋介石之子蒋经国都去世了,张学良才最终重获自由,可见蒋介石对他有多痛恨。
那么,既然这么恨张学良,张学良又已经落入他手中,蒋介石为什么不干脆直接杀了张学良呢?
这一方面是因为张学良毕竟威望很高,又在西安事变中震惊了世界,万一把张学良杀了,可能引起巨大争议。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宋美龄当初曾许诺张学良保证他的人身安全,她终究也是信守承诺,在蒋介石有杀张学良的想法之后总能及时将其按下去。
同时也是因为此时张学良已经失去了发挥自己影响力的机会,对蒋介石威胁不大了。
综上所述,尽管宋庆龄、李宗仁、张学良三人都不是共产党,但蒋介石的敌人也不只有共产党,由于以上三人的反蒋态度,蒋介石还是对他们恨之入骨。
不过由于种种原因,蒋介石并没能除掉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