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
“
关注
”
,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陈伯伯,其实我今天来找你还有件事儿,我被哈军工给拒绝了。”
左权烈士的女儿左太北特意找到哈军工的校长陈赓大将,对他说了这件事。陈赓非常疑惑,左太北成绩优异,而且又是烈士子女,根正苗红,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这样优秀的学生,哈军工怎么会把她拒之门外呢?
陈赓经过打听,得知卡住左太北的问题是政审。这个原因他未曾想到,毕竟身为左权的女儿,政审应该是左太北最容易完成的事情。可当他看到申请表后,他瞬间就明白了原因。
原来左太北在填写社会关系的时候,多填了一个人,正是这个人让她的政审出了问题。
左太北多填的人是谁?她最后能成功进入哈军工吗?
学校拒绝,原因何在
1960年,左权将军的女儿左太北向哈军工递交了入学申请书。
按照惯例,她的成绩需要检验,政审也需要按节奏进行。
完成了一系列流程后,左太北信心满满。她自己成绩优异,而且在军事工业方面颇有天赋。她相信,哈军工的大门一定会为自己敞开。
可谁知道,她却被哈军工拒之门外。负责招生工作的老师告诉她,她不符合入学要求。
这个问题可把左太北拦住了,她反复查看自己的申请资料,始终没明白问题出在什么地方。那几天,她茶饭不思,心情十分郁闷。
家里的长辈彭老总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左太北为什么会生活在彭老总家里呢?这还得从上世纪40年代的一桩旧事说起。
她的父亲左权将军,是一位有勇有谋的革命战士,也是为了革命事业而牺牲的英勇烈士。
1942年,左权将军指挥民众转移时不幸被敌人的炮弹击中,当场丧生。
他的妻子悲痛欲绝,很难再把注意力集中到孩子身上。
为了能够好好照顾孩子,左太北就这样被送进了彭老总的家中,由彭老总和夫人亲自照顾。
左权将军一直是彭老总非常敬佩的铁骨铮铮的好汉,他的女儿,彭老总自然会好生看顾。而且烈士子女,幼失所怙,本就十分可怜,彭老总自然会义不容辞的代替左权将军承担作为父亲的责任。
那时候,小小年纪的左太北十分倔强,有时思念父母,痛哭不止,谁都拿她没办法。彭老总脾气火爆,可是在她面前,彭老总却从未发过火,甚至没有说过一句重话。
当时和左太北一起住在彭老总家中的,还有他的侄女彭钢。
彭钢同样是烈士后代,一直十分坚强,和左太北很有共同语言。
后来彭钢常常回忆:
“伯伯总是偏心左太北,有什么好东西都先想着她,有时候我看了,都好嫉妒。”
当然,这话是彭钢的玩笑话。她和左太北感情深厚,两人从小一起长大,互为密友。彭钢自己都还曾努力存钱,就为了给左太北买一个礼物。
可以说,左太北虽然没有在父母的照顾下长大,但是在她的成长过程中,来自身边人的爱意始终将她紧紧包围。
她从未缺失过被爱的感觉,也从未缺失过安全感。所以,她成为了一个非常善良和温暖的人。而在良好的家庭教育之下,她又十分果敢和独立,有着自强不息的优良品质。
她在学习上,从没让家里人操过心。所以在进大学时,彭老总也认为,这是十拿九稳的事情。
因此后来发生的结果,彭老总也十分意外。不过他的身份特殊,不便干涉此事,更没法直接插手。
他只能提点左太北:
“你陈赓伯伯是哈军大的校长,你要是有什么问题,可以亲自去找他问问。但是我得提醒你一句,如果真的有什么原则性问题,你可不能给伯伯的工作添麻烦。”
一语惊醒梦中人,左太北找到了解决的办法。其实不用彭老总提醒,她也知道分寸。身为烈士的后代,左太北从小到大都是一个十分清醒的姑娘,知道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
1960年7月的一天,她找到了陈赓大将的家中,敲响了对方的房门。
陈赓看到左太北过来,心中非常高兴。他一边把小姑娘迎进家门,一边嘴上还抱怨着:“这么久了,总算知道来看你陈伯伯了。怎么样,一切都还好吗?你彭伯伯身体好不好?”
她回答:“彭伯伯很好,我也很好。是我的错,最近一直忙着申学校的事情,没抽出时间来看望陈伯伯。”
两个人又闲聊了几句,左太北的脸色一直有着犹豫,好像想说什么,又不知道该怎样开口。
陈赓察觉到侄女的犹豫,便告诉她开门见山直接说,在自己面前,左太北不需要太过乖巧,也不需要有所隐瞒。
于是,左太北说出了自己被哈军工拒收的事情。她虽然有些沮丧,但也不是非要给陈伯伯添麻烦。她只是想知道原因,想知道自己到底有哪里的不足。
这件事情让陈赓也非常惊讶,他没想到,哈军工的招生办竟然会拒收左太北。
这是烈士的女儿,根正苗红。国家本来就有优待烈士子女的政策,所以学校怎么样也拒绝不到左太北的面前。
而且左太北自己也非常争气,不仅成绩优异,关键是动手能力极强,学习能力也很强,一看就非常有天赋。难得小姑娘有着一颗报效祖国的决心,学校怎么能就这样放过这个人才呢?
陈赓虽然暂时不明白原因,但他还是向左太北承诺,自己一定会查清楚怎么回事儿,最起码也得给她一个交代。
当天左太北离开后,陈赓大将就给学校的招生办打了个电话。
“我听说你们把左权将军的女儿给拒绝了,这是怎么回事?人家小姑娘是烈士后代,而且自己也很有优秀,为什么要把人家拒之门外?”
招生办的工作人员无奈的回答:“这么优秀的人才,我们也不想拒绝。只是规章制度摆在那儿,谁也不能违背。左太北的政审出了问题,不敢把她招进来。”
社会关系,不成问题
陈赓大将设想过很多原因,但他怎么也没有想到,问题出在政审这一环节。
按理来说,政审是最不需要担心的问题。
左太北的父亲左权将军,是毛主席最信任的干部之一,也是为革命捐躯的烈士。
当年在黄埔军校读书时,左权将军和陈赓大将是同学,更是睡上下铺的好兄弟。
他们二人志趣相投,都有报国之志,而且学习能力非常突出,两个人在学校里达到了良性竞争的理想模式。你追我赶,共同进步,二人的感情也越来越深厚。
后来,左权将军被派往苏联,学习先进的革命理论和经验。陈赓大将则留在国内,前往一线,深耕实践战场。
一直到1930年,在苏联学习的左权将军才回到祖国的怀抱。
他的身上有着先进的军事理论经验,所以格外受到上级的看重。他被派往军中,担任第12军军长,负责训练队伍,同时指挥大规模军事作战。
当时左权将军的年纪不大,可是为人自有一股沉稳的气质。只要他在,军中的将士们就如同吃了定心丸,打起仗来格外拼命。
毛主席非常欣赏左权,还时常告诉身边的人,一定要向他学习。他是见过大世面的人物,各种思想和理论都非常先进,组织上一定要对他委以重任。
1942年,日军大规模侵略中国。在指挥一次群众转移时,左权将军发生了意外。
当时场面十分混乱,群众大多惶恐不安。人群中越是吵吵嚷嚷,军中将士越是无法规范秩序。如果再在这儿停留,等敌人的炮弹来了,那就谁也走不了了。
情急之下,左权将军爬上山头,他向群众承诺,共产党军队一定会保护大家,跟着大家一起转移,请大家放宽心,听从指令,快速离开这里。
他在人民群众的队伍当中也有很高的威望,所以他一露面,场面马上安定下来。他就站在山头,不顾位置的暴露,抓紧时间指挥群众离开。
糟糕的是,敌人的枪口发现了他的身影。左权将军被一颗炮弹击中了头部,身体实在无法支撑,当场壮烈牺牲。
左权将军牺牲的消息传来,毛主席心痛不已,他们这些有着私交的战友,内心更是格外悲痛。
这是一位为了革命事业而牺牲的伟大烈士,他的女儿,不应当被政审拦住。
如果仅仅是填上父母的社会关系,左太北当然不会被阻拦。
可她偏偏在社会关系内容上多填了一个人的名字,那就是她的叔叔,左权将军的亲生弟弟,左棠。
左棠完全没有兄长的觉悟,更没有为了救国救命而牺牲一切的决心与勇气。在选择未来的人生道路时,他站在了反革命的阵营,站在了左权将军的对立面。
这件事情让将军非常愤怒,在左太北还未出生之时,他就已经跟弟弟断绝了关系,一家人再也没有过往来。
所以左太北从小到大,从没有见过自己这位二叔。他的所作所为,也不会对左太北的人生产生任何影响。
陈赓问她,为什么非要把这个无足轻重的人写上?
但她却回答:“他和我有着血缘关系,这是铁一般的事实。
虽然他成分不好,但是我不想隐瞒这件事情。要对组织上忠诚,要坦诚相待,不可以撒谎
。”
陈赓被侄女儿的回答逗笑,同时他也很欣慰,左太北成长为了一位非常优秀的青年。
进入学校,学成报国
为了她,陈赓大将特意跟招生办打了个招呼:“他们一家人早就跟左棠断了联系,现在八竿子打不到一块儿。孩子为了坦诚,这才老老实实把名字给写了上去。她可是左权将军的女儿,怎么能因为这种事情影响烈士子女的学业呢?”
就这样,左太北成功被哈军大录取。
离开彭家之前,彭老总和夫人特意拿出一块小布包,珍而重之的放在左太北的手上。
这块布包里面装着钱,既有左太北烈士子女的补偿金,也有彭老总自己为她凑的生活费。这么多年来,他们对她视如己出。分别之前的这份感情,令左太北万分动容。
进入大学后,她抓紧一切时间拼命学习知识,四年后顺利从导弹专业毕业。
一直以来,她都有一颗报效祖国的决心。所以她深入航空航天工作一线,带领工作团队一起攻克科研难关,有时候为了解决一个技术难题,甚至几天几夜都顾不上吃饭睡觉。
项目资金紧缺时,她又三天两头的往返于工作单位和财务部门,成功申请到了一笔科研经费,支撑着项目继续进行。
在工作上,她尽心尽责,从不懈怠。在生活上,她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尽可能保持低调与谦逊。
人们从左太北的身上,看到了革命家庭的优良家风传承,也看到了左权将军的遗风。烈士子女,社会栋梁,名不虚传。
#历史开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