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土客矛盾中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
古代的特定时期,比如宋末明末,汉人与少数民族的矛盾大,但是土客都是汉人。战争造成的大规模移民各地都有,并没有闹到土客这样程度的,而且土客矛盾历经了好几个朝代不同的社会形态,完全不受大环境影响,自成一国。有人说是因为潮汕人和客家人抱团,原因真是这样么?实际上,这是
一场经济冲突而不是文化冲突
:
基本矛盾
是人口问题引起的生存斗争,即-----有限的平原耕地和不断增长的人口之间的矛盾。
主要矛盾
是
清朝迁海结束后
,大量内迁居民逐渐回迁沿海平原,海边的
“无主”平原耕地地带
的争夺中,产生的暴力冲突以及后续延续到建国初的长远深远影响
岭南三大族群在迁海前的情况
迁海主要影响粤语区闽语区和吴语区,客语区受影响不多。
闽语系统是海洋移民族群,通过航海拓展生存空间,他们主要分布在,
闽南的福州平原和厦门泉州漳州平原T湾西部平原大马部分区域海南沿海平原潮汕平原
,之所以没有占领广府平原,因为这里早已经被广府系统繁衍和发展到很多人口了(粤语在广府平原形成优势和闽语在潮汕平原形成优势应该都早于唐宋时期,远古的
闽语族群应该善于航海拓殖和渔业
)
闽语系统受到迁海的冲击较大,伤亡人口仅次于吴语区,
但是满清政府的暴力强制迁海并不是绝对的,主要是针对不受官方堡垒(不包含围头寨墙等民间民兵防务系统)保护的“野人”的强制迁移到内陆贫瘠山区,对于城市城墙保护下的“国人”(这里的国人和野人可以理解为城市居民和非城市居民,西周时期的国人指城内的居民,
国是城市的意思
,某种意义上清朝的核心阶层“国人”类似印度的刹帝利军人基层,就是各大城市的内城的满城的旗人,清朝的八旗体制内的核心主导是旗人,旗人作为八旗体制内的非纳税人对应纳税人民人,民人以汉族人为主的,旗人没有纳税义务并且天生的享有国库税收财政的铁杆庄稼,但是旗人和军事和防务义务)。比如潮州府城的居民就没有参与迁海。
粤语系统主要通过珠水的水系的水路进行迁徙繁衍
,一说粤语起源于广西梧州,因为梧州是珠水流域中游的交叉节点,类似大槐树和珠玑巷这样的移民和物资集散节点,比如上游的各路居民,这些移民可能有通过灵渠来的北洋移民,还可能有珠水上游的侗傣语族,他们在这里汇合病巩固形成统一的广府语也是有可能的。
客语族群的人口大爆炸和移民要比以上两个族群来的晚,这个时间点要在清代了
,这从目前客语族群唯一的出海口惠州来看,他们最早应该是一个类似黑山的山地族群,而且不怎么靠海,也不擅长与海洋河流打交道(客语群体通过海洋对南洋和欧米日本的移民不如粤语系,更不如闽)。这和粤语系统的差别在于,广府群体虽然最早也是内陆族群,但是他们很早就迁徙到了河谷地区,并较早进入了珠水三角洲并人口激增。
客家人口大爆炸的时候人口和生存压力很大,也有部分客语系统参与了
“湖广填四川”
,
比如朱德总司令的祖籍就是广东客家人
,就是在清前期迁入四川的,到今天四川盆地也有客语方言岛。
客语系统参加
“湖广填四川”和“迁海复址”都是因为迁海和四川大屠杀形成的空窗期,突然有了大批可耕地
,而这个可耕地的争夺也引发了类似米国西部大开发中发生的那些丛林法则的暴力冲突
而人口稠密地狭人稠的贫瘠的云贵高原的河谷地区没有成为客家人的迁徙目的地,正是因为没有这样的
空窗期。
清朝的暴力迁海和迁海废止带来的移民和族群分布变化
浙江本来没有闽语区(尤其是没有闽南语区)
,但是清朝迁海断了福建沿海很多岛屿地区的闽语渔民的生路,他们被迫逃亡到迁海相对宽松的浙江沿海岛屿,这就是浙江的孤立闽南语孤立区方言岛的由来。
?
通过野蛮的暴力迁海,
使的本来人口稠密的沿海平原成为无人区,迫使东南沿海的郑成功等汉人反清军阀势力处于饥寒交迫,通过摧毁人口为基础的经济基础,巩固了清朝对沿海地区的控制。
清朝在占领台湾迫使郑氏残余势力投降后,内迁居民被允许返回沿海地区,但是这一过程业伴随了客语族群的同步迁徙,客语族群在渗透进入广府平原核心地区的过程中遭到了很大的阻力和反弹,但是在广西和广府平原边缘地区有部分移民,并在当时人口不多人地矛盾不突出的广西形成了大批客语方言岛,一部分在广西部分地区也因受阻被迫回迁到梅州邵武等地。
客语在像潮汕周边和台湾西部等闽南语区的迁徙相对暴力冲突较少,原因是:
1因为T湾当时人口稀少,以及上文所说,
2潮汕平原在海迁之前就形成了稳定的族群分布,边缘地区客闽杂居,
3同时潮汕平原因为人口密度较大和集中以及城镇居民较多并没有因为内迁形成大量的无人无主耕地,(明末的广府除了广州和东莞周边开发较多,当时沿海平原地区农民和渔民为主
,明前期广府平原人口大致和潮汕平原相当,都在150万级别,而广府的面积在8000平方公里,潮汕平原2000平方公里
)
补充一下的是,客语族群是因为海禁引起的空窗期才启动迁徙从而引发长期的暴力冲突,而不是因为迁徙才引发械斗,所以当时客语族群没选择迁徙到人稠地狭的贫瘠云贵等西南河谷地区也就是容易理解了。
?
那么,总结是什么?
土客矛盾是历史上的不同文化大区之间的经济摩擦和生存冲突
,而不是上层建筑领域的文化冲突,在文化交融,族群混居的现代,文化也是在多元化的融合和交流,并最终凝聚为统一的现代岭南文化乃至统一的现代中国文化,比如东北人到海南,客家菜进入广西,这都是文化和血缘的融合。
那么,总结是什么?
土客矛盾是历史上的不同文化大区之间的经济摩擦和生存冲突
,而不是上层建筑领域的文化冲突,在文化交融,族群混居的现代,文化也是在多元化的融合和交流,并最终凝聚为统一的现代岭南文化乃至统一的现代中国文化,比如东北人到海南,客家菜进入广西,这都是文化和血缘的融合。
理解曾经的文化和经济矛盾,并不是仅仅是珍惜现代的和谐包容,
而是要珍惜现代社会富足的生存和经济形态
,意识到土客矛盾本质是经济冲突,并非文化冲突
其实中国民族在文化层面一直是低门槛的包容博大的,
比如经历了外族移民造反导致的五胡乱华的隋唐,皇帝依旧以天可汗的名义大量引入回鹘突厥粟特沙陀契丹高句丽色目人移民和文化,也不要求他们归化中原文化,
虽然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和河北山西的再次胡化,以及最后幽云沦陷,但是也显示了大唐帝国的包容博大自信的文化心态和万国来朝的中华思想的宣传口径,
像黄巢之乱的时候广州就有几十万中东色目人商人
另一方面,理解了这一矛盾更远,也能容易理解现代全球各地的其它矛盾的根源,而且,安全领域的冲突或者文化本质上是经济模式的冲突,揭露对应
解决方案一般都离不开经济领域的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