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后周扬州告急,赵匡胤临危受命,以少胜多,六合城大破南唐精锐
迪丽瓦拉
2025-07-17 13:03:24
0

忽然一天,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率兵来到滁州。当时已是半夜时分,城门早已关闭。赵弘殷令士兵在城下大声呼叫开城。

赵匡胤听说父亲到了,亲自登城,对他的父亲说,你我虽然是父子至亲,但城门却是王事,现在还没有到开城门的时候,孩儿不敢废王事、开城门迎接父亲,还请父亲原谅。

赵弘殷见儿子说得有理,也没有强求,就命令部下在城外住了一夜。直到第二天开城门时,赵匡胤才将赵弘殷迎进城。滁州的百姓听了这件事后,更是讴颂赵匡胤奉公无私的美德。

赵弘殷本来是奉命同韩令坤、白延遇一起攻打扬州,刚打下扬州,活捉扬州副留后冯延鲁之后,便生病了,无奈之下,只好到滁州投靠儿子。

谁知到滁州后,病不但没有好,反而更加沉重,竟卧床不起。

赵匡胤尽人子之道,日夜侍奉在父亲的身边,端茶送水,端药送饭,端屎端尿,做得格外尽心。再说皇甫晖被押送到柴荣面前时已经受伤,他见到柴荣后,连站都站不起来,只能躺在地上说话,他有气无力地对柴荣说道:

“不是我不忠于职守,只是你们的士兵太厉害了,又有智勇过人的统帅赵匡胤,就难怪我丧师辱命,我死而无憾啊!”

柴荣很同情他,就命人给他松了绑,并且为他治伤,但没过几天,皇甫晖还是不治身亡了。

南唐皇帝李璟多次接到战败的消息,知道再打下去,就有亡国的危险,于是特派泗州牙将王知朗奉书柴荣求和。

李璟在书中自称南唐皇帝奉书大周皇帝,请求息兵修好,愿将柴荣当作兄长,年年进贡。

柴荣只是粗粗地扫了一眼李璟的求和信后就斥退了王知朗,而且不给李璟回信。

李璟无奈,再一次派遣两位翰林学士钟谟和李德明,奉表称臣请和,献御服茶药以及金器千两、银器五百两、缯锦两千匹、犒军牛五百头、酒二千斛,并愿意以割让土地为代价,请求柴荣罢兵。

钟谟和李德明来到寿州城外,请求朝见柴荣。

柴荣冷笑一声道:“

现在想来让我罢兵是吗?我可不是六国那些蠢皇帝,我不是你们凭口舌就能改变心志的人!回去告诉李璟,叫他亲自来见朕,再拜谢过,这就没有事了。不然的话,朕想到金陵去看一看,还想借金陵府库的钱粮,犒劳一番我的将士们,到了那个时候,你们君臣要是后悔可就来不及了。”

钟谟和李德明虽然很有口才,但这时候已经被柴荣的一番话吓得大气也不敢喘一声,他们见柴荣把投降的门都关死了,根本就不给他们说话的机会,只好无奈地从地上爬起来告辞。

柴荣留住了钟谟,只让李德明一人回去向李璟作汇报。

再说韩令坤和赵弘殷、白延遇两人一起攻克了扬州之后,又奉命进攻泰州。

泰州是杨氏遗族居住的地方,李璟因江北成了战场,担心杨氏子孙趁机造反,特派园苑使尹延范把他们迁往京口。

杨氏一族的男丁还有六十余人,妇女也有几十人,尹延范就奉李璟的密诏,将杨氏的六十余名男丁全部赶到江里淹死了,只带着几十名妇女渡了江,杨氏从此断子绝孙。

李璟为了掩人耳目,又卸磨杀驴,将尹延范腰斩于市,罪名就是擅杀杨氏的后人

。李璟后来大概也觉得愧对尹延范,就下令好好抚恤他的家属。

就在这件事情不久,传来消息,泰州被周将韩令坤攻陷,刺史方讷逃跑了;鄂州长山寨守将陈泽,被朗州节度使王逵活捉了,并且已经将人献给了后周大营;天长制置使耿谦也举城投降了后周;

常州、宣州也传来警信,说吴越兵已经开始入侵,静海军制置使姚彦洪也已经投奔了吴越。

李璟心里发慌,天天召宋齐邱和冯延巳等人商量国事。宋齐邱和冯延已两人根本就没有什么办法,却向李璟出了一个歪点子:

向辽国求援。李璟也是病急乱求医,竟然真的就派使者去北方,但他没想到他的使者刚刚走到淮北,就被后周军抓获,送往了寿州御营。

李璟等不到援军,柴荣又不肯休兵,万般无奈之下,李璟只得再增加请降的砝码。他派李明德、孙晟、王崇质再到寿州城拜见柴荣,这一次开出的条件是:自请削去帝号,向后周称臣,每年向后周进贡金帛百万,请求罢兵。

临行前,冯延巳秘密地叮嘱李德明说柴荣如果这一次还不答应求和,那还可以割让寿、濠、泗、楚、光、海六州的土地给他。

孙晟对冯延巳说:“

这趟差是你的职责,我受先帝之恩,不能辜负先帝,愿意替你走一趟,能讲和就讲和,不能讲和就以身殉国。你们都是国家大臣,应该知道主辱臣死的大义,不能再误国了。

冯延巳听了竟无言以对。

孙晟等人出使后周,途中不断听到南唐战败的消息。孙晟感叹地说:“此行凶多吉少,恐怕是回不来了。”

于是日夜兼程,赶往寿州的后周大营,拜见后周皇帝柴荣,并呈上表文。

柴荣略略扫了一眼表文,就说这是南唐拿一纸空文来搪塞自己。孙晟理直气壮地说:“称臣纳币,并非虚文。陛下南征,我国已经认输。背叛了就讨伐,归顺了就安抚,自古以来,圣明的帝王都是这样。”孙晟的意思是说,柴荣如果拒绝了南唐的请求,就不算圣明之君。

“你以为朕率兵南下,就为了这点儿钱吗?”

柴荣不屑地说,“想要罢兵,将江北各州县全部献出来。”

“江北的土地,是先朝传下来的,并非从大周得来。并且,江南已经奉表称臣,陛下难道不能网开一面,稍假隆恩吗?”

“不割让江北,一切免谈。”柴荣又问李明德,“你上次来见朕,朕让你回去转告你的主子,叫他亲自前来谢罪,结果如何?”

李德明慌忙叩头,将冯延巳献出寿、濠、泗、楚、光、海六州土地的密嘱和盘托出。

“光州已经是我的了,用得着你来献吗?其他几州,要取也不难。”柴荣冲着李德明说,

“只是寿州长时间抗拒王师,刘仁赡是个人才,朕很喜欢他,你能替朕把他招来吗?”

李德明来不及回答,孙晟两眼瞪着李德明,像要把他一口吞下去一样。柴荣看到这情况,索性直接逼孙晟去招降刘仁赡,但让柴荣没想到的是,孙晟竟然爽快地答应了。

柴荣命人押着孙晟来到寿州城下,招呼刘仁赡答话。刘仁赡在城上行礼,问孙晟的来意。孙晟大声喊道:

“我这次是来后周营议和的,目前还没有头绪。你深受皇恩,一定要坚守寿州,绝不能卖国求荣。我朝的救兵不久就会来的。”

孙晟说完,转身就走。

柴荣听说孙晟不但没有劝降,反而还叫刘仁赡坚守,气得大骂起来。

孙晟冷笑地说:“我是南唐国的宰相,能叫自己的节度使投降吗?如果你们大周有这样的叛臣,陛下能容忍吗?”

柴荣见他说得理直气壮,倒也不好反驳,只是说道:“你算是淮南的忠臣,无奈天要亡淮南,你虽然尽忠,也是枉然。”

柴荣命人将孙晟带走,吩咐以礼相待,只是与李德明和王崇质讨价还价,一定要让南唐献出全部的江北土地,才同意议和。

李德明做不了主,只说回去报告皇上,再行定夺。柴荣派他带上诏书,返回南唐去了。李德明和王崇质回到金陵,把柴荣的诏书呈给李璟。李璟看了以后,犹豫不决。宋齐邱进言说:“

江北是江南的屏障,江北一失,江南也很难保住。陛下派李德明去与后周主议和,并不是让他去献地,他为什么反而替后周的皇帝来传书,还要我国割让江北的土地呢?

李德明这时候将目光投向冯延巳,希望他能站出来说句话,因为他出使后周的时候,冯延巳曾叮嘱他,万不得已,可以割让国土求和

,谁知冯延巳这时候却故意把眼光挪向一边,不理李德明。李德明知道自己被冯延已利用了,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大声抗辩道:

“后周皇帝柴荣英武过人,后周军气焰强盛,如果不割让江北,江南恐怕也保不住了!

宋齐邱听李德明这样说话,就厉声喝道:“

难道你们两人也想学张松吗?当年张松献上了西川的版图,遭到世人的唾骂,你们不知道吗?

王崇质被宋齐邱一吓,心慌意乱,就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卸到李德明的头上。

枢密使陈觉和副使李征古同时上奏,说李德明奉命出使,不能扬我国威,与邻国修好,反而奴颜婢膝,情愿割让国土,这就是卖国行为,他们奏请李璟先杀了李德明,然后再议退敌之策。

李德明听了,更加暴躁,竟然挽起袖子,破口大骂。这一下可惹恼了李璟,李璟竟然给他定了一个卖国求荣的罪名,命人将他推出去斩了。

李德明从头到尾就一直骂个没完,临刑前还一直在大骂冯延巳是个小人。

李璟见求和不成,很失望,也很无奈。有什么办法呢?没有,他自已想了几天,又叫群臣也动脑子想,可叹的是,李璟没有想出办法,群臣也无法可想,

他一咬牙说,拼了吧!拼死一搏,说不定还有一条生路,否则,就得坐以待毙。

坐以待毙,这是一条绝路,只要还有一点儿办法,谁也不会走这条路。除非他是个傻子。

李璟当然不是傻子,他不会坐以待毙。于是,他挑选六万精兵,命令弟弟、齐王李璟达为元帅,授陈觉为监军,起用前武安节度使边镐为应援使,杀奔扬州,要与周军来一个鱼死网破。中书舍人韩熙载上疏,说皇弟最亲,元帅最重,没有必要再配一个监军,李璟不听。

并命许文缜为西面行营应援使,郑彦华、林肇仁为副将,再次与周军决战。他还派右卫将军陆孟俊率兵一万,从常州出发,攻打泰州。

扬州本来就是南唐的地盘,与六合相隔仅百里之遥,两地同为江北要塞。赵弘殷奉柴荣之命,率军从南唐手中夺取扬州之后,将扬州交给韩令坤镇守,他自己西行去了滁州。

韩令坤镇守扬州,手下有两万人马,得知南唐六万大军来犯,敌强我弱,寡不敌众。

他一面派人飞骑向柴荣求援,一边准备弃城西逃。

柴荣接到韩令坤的军报后,焦急万分,如果扬州失守,整个战局将急转直下,此前所取得的战果也要付之东流。危急关头,柴荣又想到了赵匡胤,他命令赵匡胤火速带领两千人马,迅速赶往扬州西北的六合镇,任务十分明确:

一是阻止从扬州溃退的后周军,保住扬州;二是选择战机,攻打南唐军,遏制南唐军进攻的势头。

唐兵六万,赵匡胤率兵两千,这是一场力量非常悬殊的对决,柴荣又一次把赵匡胤推到风口浪尖之上。

赵匡胤接到命令,犯难了,为什么?圣旨已到,君命难违;扬州告急,好友韩令坤就在扬州,朋友之义,不能见死不救;而他的父亲此刻却卧床不起。

为人臣者要尽忠,为人友者要尽义,为人子者要尽孝。几件事凑到一块,赵匡胤不知道到底怎么办。

正在赵匡胤彷徨之间,他突然想起了赵普,这个人有主意,于是他找赵普来商量怎么办。

赵普还真不含糊,他慷慨陈词地说:“

君命不可违,否则,就是抗旨不遵;朋友有难,不能不救,否则,就是不仁不义。你去吧!赶快率兵赶往六合。”

“那我爹怎么办呢?”赵匡胤无奈地说,“他现在还卧床不起呢,我走了,谁照顾他呀?老父病重不起,做儿子的却要远离,这是不孝呀!”赵普拍拍胸说:

“有我呀!你姓赵,我也姓赵,我们是同宗,你的父亲,就是我的父亲,交给我吧,我替你尽人子之道。什么端茶送水,端药送饭,端屎端尿,全都交给我了,我会像你一样,侍候你的父亲。”

“这怎么可以!”赵匡胤难为情地说。

赵普反问道:“怎么不可以?包在我身上了,请你绝对放心!”

赵匡胤见赵普态度这样坚决,加上这也是目前唯一解决问题的办法,就连忙单膝着地一拜道:“承蒙仁兄替我尽孝,从今以后,咱们就情同手足,誓不相负。”

赵普纵身跃到一边,笑着说:“情同手足,我是求之不得,这一拜,我可经受不起。”

想必赵普也知赵匡胤有天子相,故意巴结于他。这样的事情,谁能说得清楚。

不过,赵普急人之所急,倒真的是很不容易。

赵匡胤也不再谦让,命赵普留守滁州,并将公私各项事务,一并交托给他。自己率领两千名精锐之师,日夜兼程,赶往六合。

赵匡胤率领两千轻骑,日夜兼程,风尘仆仆地赶到六合时,已经有部分驻扬州的周兵溃退下来。

俗话说,“兵败如山倒”。赵匡胤看得很清楚,如果不迅速遏止这种溃败的势头,战局将无法收拾。非常时刻,不采取非常手段,不足以成大事。

他赶到六合之后,扎下营寨,挥舞着手中的宝剑,铁青着脸,斩钉截铁地对两千兵士说

:“你们分头守住路口,截住从扬州溃退过来的周兵,有谁敢越过六合一步,不论是将还是兵,砍断他的双脚,有敢擅放一人者,定斩不赦!”

一时间,一股肃杀之气,弥漫在整个军营,两千兵士,手持兵刃,守住各个路口,严阵以待。

赵匡胤又火速修书一封,派人骑快马送往扬州交给好友韩令坤,他在信中说:

我与你是故交,知你是忠勇之人,为何今日做了胆小鬼,敌兵未至,你却闻风而逃,实在是出乎我的意料。你如果擅离扬州一步,上,你无可以报主;下,你无可以对友,一世的英名,将毁于一旦。何去何从,你要有个决断,不可犯糊涂呀!如果再犯晕,我这里可以给你留点情面,但皇上那一关你过不了-那绝对是鬼门关!

韩令坤可不是个糊涂人,临阵脱逃,可能是一时犯晕,人不是神,总有犯晕的时候,他接到赵匡胤的来信,犹如醍醐灌顶,冷水淋头,一下子猛醒过来。

知道这一去,自己就成了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人,是从天堂走向地狱,从人间走向鬼门关。他从内心里感谢赵匡胤及时地给他提了个醒,连忙率领所部,迅速掉转马头,返回扬州,恰在此时,张永德率军赶到,合兵一处,号召军民人等,齐心协力,坚守扬州。

赵匡胤的一封书信,不仅救了扬州,也救了韩令坤。

可就在这个时候,南唐偏将陆孟俊,率领人马从泰州杀了过来。探马侦得这个消息,报与主帅韩令坤得知。

韩令坤召集众将士,开了一个誓师大会,他在会上慷慨陈词,大声说:“大家听好了,南唐偏将陆孟俊,举兵犯扬州。我决定率兵出城,同来犯之敌决一死战。生,咱们一同生,死,咱们一同死,誓与扬州共存亡,绝不做缩头乌龟。假若有人临阵脱逃,定斩不饶。我将丑话说在前头了。”韩令坤的一席话,算得上是知耻而后勇,同时,也激发了众将士的斗志,大家振臂欢呼,愿随主将冲锋陷阵,奋勇杀敌。

韩令坤命守城兵士大开城门,一马当先冲了出去。众将士见主帅率先冲出,谁也不甘落后,人人争先,个个恐后,随着韩令坤,一齐冲杀出城。

南唐偏将陆孟俊,刚刚赶到扬州城外,列阵未稳,突见周兵像疯了一样,从城内争先恐后地冲杀过来,一时慌了手脚。

韩令坤要的就是这样的结果,他乘敌兵正在犹豫之际,率兵如下山猛虎般杀了过去。可怜那些唐兵,尚未醒过神来,就被周兵杀得人仰马翻,侥幸活下来的,只恨爹娘少生了两只脚,像兔子一样,拔脚就跑。

陆孟俊大声喝止,哪里还喝止得住,即使有的人听见了他的喝止之声,逃命要紧,哪个还管你这些。他见大势已去,也只能随大溜,跟在溃军之后,窜逃而去。

韩令坤的眼睛很毒,别的虾兵海将他不管,只盯着南唐主将陆孟俊,一路追杀下来。

陆孟俊见韩令坤跟在屁股后面紧追不舍,更是心慌,狠劲地抽打坐骑,妄图摆脱追杀。

韩令坤不依不饶,奋力追赶。

眼看迫近一箭之地,韩令坤从箭囊中取出雕翎箭,弯弓搭箭,轻展猿臂,嗖的一箭射了出去。

陆孟俊如没头的苍蝇般没命地逃窜,慌乱之中,哪里听得见弓箭之声。箭飞来,正中后背,陆孟俊翻身落马。后面的周兵见敌方主将落马,一拥而上,将他摁倒在地,掏出绳索,捆个结结实实。

韩令坤见敌主将被擒,敌军大队已溃逃渐远,即命鸣锣收兵。

韩令坤击败陆孟俊,保住了扬州,这可要归功于赵匡胤,如果不是赵匡胤,韩令坤哪有这样的机会?韩令坤呀!真是捡了个冷子,走了狗屎运。

韩令坤得胜回城,左右推上陆孟俊。他命人将陆孟俊关进囚车,准备派人押解囚车,将他送到柴荣的行营,交给柴荣处置。

忽然,从帐后闪出一个妇人,哭着对韩令坤说:“请将军为妾身做主,千刀万剐这个贼人,为妾身报仇。”

韩令坤举目一看,哭着进帐的妇人,是新近收纳的小妾杨氏。他不解地问:“

你与陆孟俊有何深仇大恨?竟要将他千刀万剐。

杨氏哭着说:“妾身是潭州人氏,往年贼将陆孟俊,率兵攻入潭州,杀了我一家老小二百余口,只有妾身一人为南唐大将马崇所藏,这才逃过一劫。今天仇人相见,分外眼红。这样的血海深仇,怎么能不报呢?”

原来,杨氏素有姿色,生得花枝招展、娇媚动人,乃是天生尤物。当年陆孟俊杀杨氏满门的时候,唐将马崇从刀口下救下了她,掳取为妾。

女人漂亮确实是好,杨氏就是凭她的美貌娇容,才得以虎口余生。韩令坤攻克扬州,守将马崇落荒而逃,不知去向。杨氏又为韩令坤所得。杨氏果然是天生尤物,人见人爱。

韩令坤见到如此美貌的一朵花,竟成了无主之花,他也是个爱花之人,怎能忍心让她凋零。即便是有主之花,又能怎么样,周兵攻克扬州之时,韩令坤是主帅赵弘殷手下的红人、大将,他想摘一朵花,搞个把女人,谁人干涉得了?谁个又敢干涉?于是乎!

韩令坤接收了这朵残花,收为偏房,做了他的小妾。

一夜云雨,果然是快意非常。从此后,韩令坤对杨氏可真是宠爱有加,言听计从。

韩令坤听了杨氏之言,转头问关在囚车中的陆孟俊,杨氏所言,是不是真的。

苦主就在眼前,陆孟俊想抵赖也不成,只得承认杨氏说的都是事实,但求速死,只是请下手痛快些,二十年后,还是一条汉子。

韩令坤转头问身边的将士们:“你们说,这件事,该怎么办?”

“杀了他、千刀万剐、杀了他。”将士们众口一词。

两军交战,不杀战俘,这是自古以来约定俗成的成例。

韩令坤此时顾不得这么多,他是护花使者,他要为他的爱妾报灭门的血海深仇,这个战俘不能送走,他要将他就地正法,替那死去的二百余口报仇。

韩令坤命军士设下香案,香案上供着杨氏父母的牌位。烧烛焚香,命杨氏先行拜过牌位,然后命兵士打开囚车,将陆孟俊从车内提出来,剥去衣裳,露出毛茸茸的胸膛,再令兵士提来几桶冷水,将他全身上下洗得干干净净,然后推到案前。

韩令坤拔出腰刀,趋步上前,左手抓住陆孟俊的头发,右手举刀刺下去,只听哧的一声响,就剖开陆孟俊的胸膛,韩令坤随手掏出他的心肝五脏,放在案上,祭奠杨家父母。再令左右将陆孟俊凌刀细剐,将全身的肉剐得个一干二净,连肉带骨头,抛到荒野之中喂野猪、野狗。

韩令坤的做法,虽然有些残忍,但却也解恨。恶有恶报,善有善报,这就是天理昭昭的轮回报应。对那些恶人,想必也是一个震慑。

赵匡胤得知韩令坤在扬州打了胜仗,赶紧上书柴荣,替韩令坤请功求情。柴荣准予韩令坤将功补过,不予追究。

南唐元帅李璟达得知陆孟俊被周兵活捉,受了千刀万剐的酷刑,胆战心惊,连忙与部下商量应敌之策。

有人说,韩令坤驻守扬州,太厉害了,不如放弃扬州,转攻六合。如果能攻下六合,扬州便成了囊中之物。

可叹南唐这些人,都是一些酒囊饭袋。

他们哪里知道,在六合城,还有一个比韩令坤更厉害的角色等着他们。

李璟达也是一个没脑子的人,居然听信部下之言,留下陈觉、边镐为后应,自领精兵四万,拔寨起兵,绕过扬州,从瓜州渡江,浩浩荡荡杀奔六合,一时间,六合城大兵压境,险象陡生。

赵匡胤驻守六合城,手下只有两千人马。他来六合的主要任务是阻止扬州的周军溃退,未曾想到李璟达在扬州打了败仗,居然绕过扬州,转攻六合。

这支原本是为执法而来的部队,突然变成要与二十倍于己的敌军进行正面交锋。赵匡胤和他的两千人马,一下子被推入凶险万分的绝境。

两千人马对四万虎狼之师,如果正面交锋,无异于以羊搏虎,以卵击石。

赵匡胤面对突如其来的险情,显得异常冷静,当探马报告,说唐军距六合尚有二十里路程时,赵匡胤便命令兵士将营帐后撤,移到靠近山脚的一片树林边扎下营寨。

一部分营帐扎在山脚下,一部分营帐设在树林里。树林外的营盘看得清清楚楚,树林内的营盘若隐若现,颇有一种神秘之感,让人不知道树林里到底藏了多少兵。又命士兵于营帐之外,席地饮酒,一个个赤手空拳,敞胸露怀,狂呼滥饮,东倒西歪。

一面修书一封,派快马送往扬州的韩令坤,请他派兵增援六合。赵匡胤唱起了空城计。

李璟达从瓜州渡江后,本欲直取六合,当探子来报,说周军在山脚下扎寨,不知兵力到底有多少,且士兵们在帐外饮酒作乐,似乎并不防备。

李璟达听到周兵如此状态,心里很吃惊,当他得知周兵主帅是赵匡胤时,急忙传令停止前进,在距六合十里之地安营扎寨,掘壕设栅,稳住营盘。

众将纷纷前来请战。

李璟达对大家说,林中扎寨,本来已是兵家大忌,大战在即,却又纵酒狂欢,更是荒唐。赵匡胤是后周朝名将,他不会不懂得这些用兵的最起码常识。但他现在却有恃无恐,这里面一定有他不可告人的目的。常听人说赵匡胤用兵诡诈,打仗时经常不按规矩出牌。他这样做明显是想诱我上钩,我能上他的当吗?

于是,他当即传令,没有军令任何人不得擅自进军,违者按军法从事。

李璟达由攻转守,一连几天都在观望。赵匡胤也是稳坐钓鱼台,敌不动,我不动。

两人打起了心理战。心理战比的是智慧,比的是耐性,谁的智谋高,谁的耐性好,谁就能获胜。两军相持了几天,谁也没有主动出击。

赵匡胤手下的将领,有些就坐不住了,纷纷向赵匡胤进言,请求出战。

赵匡胤微笑着对大家说:“

敌兵四万,我兵两千,双方力量对比,相差悬殊。敌军之所以安营扎寨,不敢进攻,是因为他们没有摸清我军的底细,心存恐惧。如果主动出击,就会暴露我军的实力,那时,他以数万之众,奋力进攻,我军还有胜算吗?我军现在按兵不动,等待他们前来挑战,再迎头痛击,兵法上叫作以逸待劳。”

众将认为赵匡胤虽然说得有理,但如果敌人不战而退,那仗又该怎么打?

赵匡胤笑了笑说:“南唐主帅李璟达是南唐皇帝的亲弟弟,他受命担任兵马大元帅,既然已经到了这里,不可能不战而退。如果真是这样,那他怎么向他的哥哥交代?大家放心,要不了几天,他们肯定要前来挑战。”众将将信将疑,只好乘兴而来,扫兴而归。

四天之后,李璟达果然不再等了,他决定试探性地对周军进行攻击,看看周军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命令全军将士拔寨起兵,杀奔六合。

赵匡胤接到唐兵来攻的军报,特地用鲜红的缨带装饰坐骑,使坐骑在千军万马之中显得格外耀眼,他自己也换上一身铮铮发亮的铠甲,一人一骑,显得格外醒目。众将不解,认为这样装扮太过耀眼,会引来敌箭的点射。

赵匡胤哈哈大笑道:“我就是要他们认识我赵匡胤。”说罢,率领全部精锐,摆好阵势,静候唐兵。

不一会儿,大队唐兵蜂拥而至。

赵匡胤一马当先,指挥众将士上前迎战。唐兵看到周兵阵中一员大将,艳缨鲜铠,格外引人注目,有认识的,便说这是后周大将赵匡胤,士兵们见赵匡胤如此神武,畏惧其勇,未战已先生胆怯,赵匡胤的装扮,已经起到了先声夺人的效果。

两军阵中,金鼓齐鸣。这一边,是奉了君命,欲荡平淮南;

那一边,是保家卫国,欲争雄江北。双方军队,都在拼命。直杀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自辰时杀到未时,还是个不胜不败之势。双方将士,都已精疲力竭。

赵匡胤见一时难分胜负,命令鸣金收兵。李璟达也不相逼,收兵退回原寨去了。

赵匡胤回到城中,清点人马,伤亡不过数十余人。当即下令,叫众将士将各自的皮笠呈上来。众将士不明白是什么意思,都手举皮笠,让赵匡胤亲自检阅。

赵匡胤边走边看,不时将队中的兵士叫出来,站到一边。检查完了,叫出来的人一共是二十八个。

赵匡胤来到这二十八人面前,怒喝道:

“你们这些人,打仗的时候,贪生怕死,畏缩不前。战场上,不是你死,就是我亡,难道敌人会自己败走吗?”

说完,命令将这二十八个人推出去斩首示众。

被捆的人大喊冤枉,众将也一脸茫然。平时都是一同出生入死的兄弟,怎么说砍就砍呢?谁也下不了这个手。于是纷纷代为求情,恳请赵匡胤刀下留人。

赵匡胤对众将说:“你们是不是说我冤枉了这些人;是在滥杀无辜?”

众将不敢回答,但从他们的眼神中可以看出,就这样将这二十八人全都杀了,确实是叫人看不懂,说是滥杀无辜,也不过分。

赵匡胤指着这二十八个人手中的皮笠说:“所有上阵之人,都戴着皮笠,其他人的皮笠都是干干净净,秋毫无损,你们看这些人的皮笠,上面都有一道剑痕。”

众人伸头观看,虽然如此,但仍然一脸茫然,不得其解,有人问:“这与杀头有什么关系吗?”

赵匡胤大声解释说:“

今天出战,敌众我寡,凭的是一口真气。如大家齐心协力,奋勇当先,绝不会是这么个不胜不败之局。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我在督战的时候,发现有的人投机取巧,退缩不前,特地在这些人的皮笠上砍一剑作为标记。打仗贪生怕死,畏缩不前,如果大家都这样,这个仗怎么打?

众人听了赵匡胤的解释,个个吓得张口结舌,再也没有人敢说半句求情的话。转眼间,二十八颗血淋淋的人头端了上来。

赵匡胤命令将首级传示各营,然后与尸体合在一起埋葬了。

第二天黎明,赵匡胤升帐点兵,他告诫众将士,今日之战是生死之战,成败在此一举,不得畏首畏尾。如果人人奋勇当先,就可以一当十,十当百,哪怕敌人兵多将广,也定将他杀个有来无回。

众将士群情鼎沸,纷纷表示,一定奋不顾身,英勇杀敌。

赵匡胤叫过牙将张琼、温颜说:“

你们二人,前次寿州一战,同我一起杀过城壕,城上敌人的强弓硬弩,箭如飞蝗,你们都能够冒死不退,甚至箭透入骨,也毫无惧色,确实是忠勇过人。今天,我分兵五百,由你们二人统领,先从敌人侧面绕道赶到江口埋伏,截断唐兵的退路。待敌人败退,准备渡江南逃之时,你们乘机杀出来。我率大队人马,随后就到。我料那李璟达,不被杀死,也要被江水淹死。若是命不该绝,也要叫他脱一层皮。

张琼、温颜二人领命而去。

赵匡胤命众将士饱餐一顿,天刚放亮,传令出兵。

后周军将士个个摩拳擦掌,一齐踊跃出战。走了里许路程,恰逢唐军杀了过来。

赵匡胤命旗牌官将大旗一挥,后周军迅即变阵,人人如下山猛虎,个个如出海蛟龙,一齐扑向唐军。

哪里的敌人多,刀枪就向哪里招呼。唐军被这种不怕死的打法,吓得心惊肉跳,抵挡不住,只得后退。

李璟达自恃兵多,将部队分成两路,从两翼包抄过来,企图将周军围住,包后周军的饺子。

不料围住了这边,那边被冲开一个口子,等到封住那个被扯开的口子,这边又被后周兵冲开。正在这个时候,突然有一队人马,人人手持长矛,直奔唐军中军帐。李璟达命人前去抵挡,哪里抵挡得住。

顷刻间,这队人马便冲破重围,杀到李璟达的马前,一哄而上,竟将李璟达的帅旗砍倒。

李璟达大惊失色,连忙勒马后退,后周兵欲取李璟达的性命,跟在屁股后面穷追,亏得李璟达手下的将士及时增援,拼命拦住周兵,才使李璟达逃得性命。

两军正在激战之时,韩令坤率领五千生力军赶到,拦住了唐军的去路。

原来,韩令坤接到赵匡胤的求援信后,知道军情紧急,带领五千精兵连夜急行军赶往六合,为了杀唐兵一个出其不意,赶到六合之后,并没马上投入战斗,而是将部队埋伏在山沟里,暗地里派人通知赵匡胤。

赵匡胤正是有了这支强援,心中有了底,才从容出战。

唐兵见帅旗倒了,主帅跑了,顿时成了没头的苍蝇,东逃西窜,各自逃命,军械辎重丢得遍地都是。

赵匡胤下令,即使地上有一坨金子,谁也不准捡,谁捡了,砍他的手,割他的头。想到前面那二十八颗血淋淋的人头,士兵们知道赵匡胤是个说一不二的人,谁也不敢以头试法。于是,全军齐心协力,追杀逃敌。李璟达率领残部拼命地向江口溃退,眼看到了江口,满指望乘船过江,就能逃离虎口,保得一命。谁知刚逃到江口,猛然听到一声炮响,一支后周军杀出来拦住去路。

李璟达这一惊非同小可,险些跌下马来。幸亏唐将岑楼景有些胆量,挥舞着一柄大刀,冲出阵抵挡后周兵。

后周军队中的领军人物正是张琼,只见张琼左手执盾,右手提刀,拍马上前,大声叫道:“来将别走,有我张琼在此,快快留下头来!”

岑楼景也不答话,抡刀跃马,直取张琼,张琼举刀相迎,两马相交,一来二往,大战数十回合,真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杀得难解难分。

正在这时,赵匡胤率领大队人马杀到,战将米信、李怀忠见张琼同一名唐将厮杀,拍马上前助阵,任你岑楼景如何了得,也是双拳难敌四手。岑楼景并不傻,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只见他虚晃一枪,勒转马头败下阵去。

李璟达此时已跑到江边,顾不得手下的残兵败将,觅得一艘小船,乘乱渡过江去。成千上万的唐兵挤在江边,只能望江兴叹,哪里还能找到渡船。

后周兵赶到江边,穷追猛打,直杀得尸横遍野,血流遍地,连那滚滚江水,也被染红了半边。有会水的,解甲投江,拼命地游向对岸,不会水的,逼急了,也往江里跳,无奈身入水中,手足不能自主,乱拍几下,便沉入水中,到水晶宫见龙王爷去了。

岑楼景乘马跑到江边,也是别无选择,加上一鞭,跃马入江,原来那马也会泅渡,带上岑楼景,半沉半浮,游向对岸。

唐军纷纷仿效,有那想活命的,几个人抱住一匹马,有的拉住马尾巴,有的抓住马鞍,马也没有这么大的本事,结果谁也过不了江,一起淹死在江中。

无马可借力的,不会游泳的,会游泳又来不及跳江的,就成了后周军的刀下鬼。

这一仗,赵匡胤大获全胜,斩杀南唐兵将约一万五千人,跳江淹死的,不计其数。南唐的精锐新路子部队,几乎被后周军斩杀殆尽。

六合之战,赵匡胤以两千兵力,击败了南唐四万精锐之师,创造了五代时期征战史上以少胜多的奇迹。

蛇,不能吞掉大象,这是常识,但如果用上一些手段,用一点儿阴谋,有时候也可以创造奇迹。六合之战,两千人击败四万之敌,就是一个蛇吞象的奇迹,只是,要使这样的奇迹出现,就必须要搞那么一点儿阴谋。

六合之战,打掉了南唐李璟最后一点儿信心。

六合之战以后,江淮一带进入梅雨季节,天气经常是阴云密布,淫威霏霏,道路泥泞,难以跋涉,这对后周兵行军作战,带来了很大困难。加之兵士长时间征战,疲态已现,因阴雨连绵,道路难以行走,粮草供应也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柴荣攻打寿州数月不下,召宰相范质商议,欲改从扬州进兵,同赵匡胤合兵一处,兵发江南。

范质谏阻道:“陛下自初春出师,如今已是盛夏,兵力已疲,粮草供应也跟不上,如果再出疲惫之师南征,恐非万全之策,不如班师回朝,休兵几个月,等到兵力复原,粮草筹备充足之后,再行出征,才是上策。”

柴荣认为,他率兵攻打寿州数月之久,耗费了无数的兵饷,就这样空手而归,实在是心有不甘。

范质准备再谏,招讨使李重进出来说话了,他叫柴荣班师回朝,他留下来继续战斗。

柴荣同意了李重进的建议,留下万余兵马,命李重进继续围攻寿州。柴荣去濠州检阅各军,又去涡口视察浮桥。这时,南唐舒州节度使马希崇,带领十几个兄弟来投奔后周。柴荣命马希崇为右羽林军统领,随驾北归,还把南唐的使臣孙晟、钟谟以及俘虏冯延鲁等人,一起带了回去。

考虑到赵匡胤久战在外,他命令赵匡胤还朝。另派别将接替赵匡胤,驻守滁州和扬州。

赵匡胤接到圣旨,交代一切,从六合转滁州。

赵匡胤回到滁州的时候,父亲赵弘殷在赵普的精心照料下,病体完全好了。赵匡胤重新拜谢赵普。

自此以后,赵匡胤出于感激之情,完全将赵普待以“宗分”,看成自家人。

赵匡胤回滁州不几天,接替他镇守滁州的人就到了,交接完毕,立即回到汴州。赵弘殷、赵普等人也一同返京。

赵匡胤回到京城后,立即去拜见柴荣。柴荣对赵匡胤说,这次出征,他的功劳最大,就是他的父亲赵弘殷,也是功不可没,说要奖赏他们父子。

赵匡胤是个记恩的人,适时地举荐了赵普,说:“

判官赵普,为臣出了不少的好主意,是个人才,可堪大用,请陛下提拔重用这个人。”

柴荣点头表示答应。退朝后颁旨:封赵弘殷为检校司徒,兼天水县男;封赵匡胤为定国军节度使,兼殿前都指挥使;赵普为节度推官。忽然,接到吴越王上表,奏称常州军情,说吴越兵在常州被南唐打败,伤亡了一万余名士兵。柴荣大吃一惊。

不久,又接到荆南的奏表,代报朗州节度使王逵被部下杀了,将士们推举潭州节度使周行逢为帅。

柴荣叹惜地说:“吴越丧师,湖南又失去一支人马,恐怕唐兵要乘机作乱,仍然要朕亲征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此... 沙陀族是我国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原名处月,西突厥别部。处月分布在金娑山南部,蒲类海东部,名为“沙陀”...
原创 有... 在历史的交汇点,有一些瞬间,如同引导整个故事走向的指引。今日,我们将深度挖掘红军长征时伟人毛泽东的关...
瓷器的新老断代与辩假识真之三-... 瓷器的新老断代与辩假识真之三-三断代—第3.3 王湘文 18661890738 3.3 器形与纹饰在...
原创 如... 我们知道,秦始皇死于东巡回归的路上,临死时下诏传位给扶苏。然而赵高伙同李斯,为了个人利益,假传圣旨,...
马王堆发掘50周年 看T形帛画... 一轮弯月、一只作跳跃状的兔子、一只口衔仙草的蟾蜍……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T形帛画上,充满自然气息和...
原创 左... 左宗棠的名声想必我们都了解,这位晚清时期的一位重要大臣,率领着清军收复了新疆的失地,也算是为中国做出...
原创 晚... 日出复日入,寝饭但默默。堪哀笼中鸟,欲去飞不得。 —李蕃 晚清是一个特殊的时代,社会动荡不安,百姓生...
原创 春... 世人皆知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复国雪耻的故事,却不知越国在勾践称霸之后的命运如何。春秋末年,勾践击败吴国...
原创 洞... 在那广袤深邃的海洋之下,隐藏着一个令人惊叹不已的秘密——一个洞口位于 37 米深海底的洞穴,其中竟留...
原创 立... 中国最传统的继承制度是: 嫡长子继承制,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 这种继承制度是经历了无数...
原创 世... 人类文明数千年,一个又一个的帝国在地球这个舞台上登场又谢幕,一个又一个的英雄在帝国争霸中叱咤风云又黯...
原创 陈... 作为中共创始人的陈独秀,竟然被自己创建的组织开除,这不能不说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件。笔者近来查阅了不少...
原创 惊... 新闻标题:古代干尸之谜:火焰山发现清朝普通百姓干尸,保留至今引发研究古代干尸一直是历史和考古领域的一...
原创 朱... 我国古代的帝王家庭中,常常都会发生为了争夺皇位而骨肉相残,父子反目的情况,比如说玄武门之变,就是非常...
原创 溥... 溥仪是载沣的儿子,载沣是光绪的弟弟,光绪皇帝驾崩后,慈禧指定让溥仪继承皇位,使他成为了清朝最后一个皇...
原创 中... 回顾中国古代历史,我们可以了解到,每一个中原王朝的建立都会与周边的少数民族发生交往,其中有和平或者战...
原创 最... 熟悉历史的朋友们都知道,一个王朝开始建立,一般是有两种情况,第一个是因为反抗前朝的黑暗统治,刘邦和朱...
原创 秦... 最初的时候,秦国只是诸侯国中的一个小国家。它位于西边,占据着其他诸侯国避之不及的土地。秦人苦战,才得...
原创 明... 泰昌元年八月初一,国本之争中战战兢兢、太子生涯中如履薄冰的朱常洛继位,是为明光宗。 然而,仅仅十日之...
原创 原... 自古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前后混战近百年,结果相继覆灭反而统一于晋。而晋朝在司马炎死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