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作为一位历史人物,其评价自古以来就备受争议。近年来,网络上对他的评价更是五花八门,有人称他为英雄,有人指责他为汉奸。然而,对袁崇焕功过是非的评判,实际上并不能引起如此巨大的争议,因为他并不足以改变历史的走向。让我们首先来看一看他的生平经历。
袁崇焕于1619年中进士,之后在福建邵武任知县,三年任期结束后,他的考核表现卓越,成功升任兵部主事。然而,他主动放弃了兵部主事的职位,选择前往山海关人监军。在那里,他得到孙承宗的看重,被派往宁远收成。1626年,面对努尔哈赤的攻势,锦州望风而逃,而袁崇焕却坚守孤城,最终取得了关键的胜利,由此升任辽东巡抚。然而,1627年五月,皇太极围攻锦州,袁崇焕驻调山海关总兵满桂驰援锦州,在赵率教和满桂的协同作战下,成功赶退皇太极,取得了“宁锦大捷”。然而,令人费解的是,表彰名单上并没有袁崇焕的名字。面对这一情况,他上书请辞,并回到了东莞老家。 不久后,袁崇焕复出,被崇祯任命为蓟辽督师。然而,这一次的行动并未创造奇迹。他杀了毛文龙,却纵容皇太极一路南下,最终导致局势崩塌。袁崇焕因此被罢免并被凌迟处死。纵观他的一生,除了结局凌迟的方式有些不寻常外,其他方面都较为正常。他在福建邵武知县的三年任期内,考核表现出色,得以晋升兵部主事。这显示了他的能力,而这样的能力应该得到提拔和重用。通常情况下,京官都能够享受一定的待遇,但袁崇焕却选择主动前往前线,这表明他不仅胆识过人,还把天下大事视为己任。作为监军,他敢于质疑辽东巡抚王在晋的对山海关的防守策略,并且有充分的理由。袁崇焕的军事才能是毋庸置疑的,虽然不是天赋异禀,但在军事方面却强于大多数文官。 由于他的能力,袁崇焕得到了孙承宗的赏识,并在宁远之战中展现了出色的战绩,成功战胜努尔哈赤。这一仗打破了“后金不可战胜”的神话,也让明军重夺失地。虽然这场战斗带来了一些牺牲,但其重大意义不可忽视。袁崇焕因此迅速得到提拔,成为辽东巡抚。然而,发生在1627年5月的“宁锦大捷”主要要归功于赵率教和满桂。满桂作为山海关总兵,属于辽东经略王之臣,而赵率教则是锦州守将,由辽东巡抚袁崇焕统领。在皇太极攻锦州之际,袁崇焕虽驻守宁远,但他派出援军并未有力支援。事后,满桂和赵率教的里应外合才成功击退皇太极,赢得了“宁锦大捷”。然而,袁崇焕在这场胜利后并未受到表彰,反而失去了巡抚的职位。这一点或许在政治斗争的大背景下能够找到解释,因为当时魏忠贤和东林党的斗争正处于高潮。魏忠贤和东林党斗争的高潮期过后,东林党重新掌权,辽东巡抚这一关键职位需要掌握在他们手中。而作为一个对辽东事务了解颇深、有才能的袁崇焕,成为最合适的人选。然而,由于之前与魏忠贤有过接触,袁崇焕因此受到牵连,失去了之前的巡抚职位。这种政治斗争的结果,使得袁崇焕的命运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