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最终在煤山歪脖子树上吊死,这一结局完全是他自作自受。在那个时候,北京周边仍然有强大的明军,但却没有一支军队前来救援北京。这与崇祯皇帝当初杀害袁崇焕的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李自成带领起义军向东进发,大同、宣府几乎是不费吹灰之力就投降了,起义军顺利地杀入北京城。与此同时,崇祯皇帝却还在与朝中大臣们争论,试图与满清进行和议,放弃辽东,并与李自成洽谈招安事宜。然而,皇帝的提议并未得到满朝大臣的认同。
在崇祯皇帝感到无计可施时,左良玉的军队成为了一支重要的力量。左良玉统领着来自湖广的80多万大军,是当时崇祯朝最为强大的军事集团。朝廷迅速派人传旨,要求左良玉火速北上勤王。然而,左良玉对朝廷的请求提出了条件,包括封王、拨付开拔银子等,显露出他典型的军阀作风。此时,崇祯皇帝急需救援,但左良玉的条件让整个局势更加复杂。
左良玉调动无望后,朝廷将目光投向山东的高杰和刘泽清,两人手下的十多万人马被寄予厚望。然而,两位将领对崇祯皇帝的请求产生了不同的反应。刘泽清不愿出兵,谎称摔伤,甚至骗取了朝廷的医疗费。与此不同,高杰则迅速率军出发。高杰之所以对剿灭起义军如此积极,原因在于他与李自成的情仇。曾经是李自成麾下的悍将,高杰与闯王关系密切,后来却将闯王夫人拐跑,投降了明军,受到朝廷的重用。他对剿灭起义军充满了热情。
然而,高杰的出发并非直接前往北京城。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他手下兵力有限,难以与李自成庞大的军队抗衡;二是高杰曾经拐走了李自成的妻子,内心难免有些胆怯。因此,他决定先进攻山西等地,打李自成的后路。
在山东一带,崇祯朝廷寄望不大,唯一能够行动的军队是山海关的关宁铁骑,由吴三桂统领。吴三桂面对左右为难的境地,他的兵力只有五万多人,坚守山海关或许能阻止满清骑兵,但如果前往救援北京城,与起义军展开持久战,这点兵力能否应付呢?皇帝的命令不能不执行,于是他派出一小支队伍出发。然而,半途得知崇祯皇帝已上吊,李自成攻占了北京,吴三桂不得不放弃原计划,打道回府。
以上情况反映了崇祯皇帝试图调动各地军队前来勤王的努力,却未能得到一支队伍前来救援北京。这是否真的是军阀作风、胆小懦弱呢?实际上,根本原因在于当初崇祯皇帝杀害了袁崇焕。回溯历史,皇太极绕过山海关,经蒙古借道,过宣府直接打到了北京城。袁崇焕火速从辽东率军前来救援,最终成功将满清大军赶跑。然而,崇祯皇帝却杀害了袁崇焕,指责他有异心,引导军队攻击京师。这个历史事件与当时的情况极为相似,李自成保卫了北京城,左良玉、高杰等前来救援,却被李自成打跑。崇祯皇帝对此产生猜忌,将这些将领视为不忠,因此,无论是成败,这些将领都将面临死亡的命运。面对这样的局势,谁愿意前来支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