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饭桌端上一菜,江青退避三舍,贺龙笑称:她没出息,见不得这东西
迪丽瓦拉
2025-07-17 22:32:06
0

“两把菜刀闹革命,一个人带出一个军。”

一提到贺老总,我们脑海中总是会不自觉的浮现出那个高大威猛的形象,作为一个贫苦人家出身的孩子,一般在我们心目中,贺老总是一个典型的军人性格,粗犷,彪悍,可实际上却并不清楚,贺老总性格中有他细腻的一面。

当年在延安时,贺老总与夫人薛明谈恋爱,应该说当时两人从形象上差别很大,一个是年过四旬的粗犷的军人,西北局的司令员,而薛明才是刚到延安,一个22岁的学生。

尽管两人已经有所接触,但薛明一开始也认为两人之间差别大,一度很是抗拒。

可贺老总并没有放弃,而是循序渐进,一点一点的打动了薛明。

一次开大会,贺老总上台讲话,直接来了一句:

“我贺龙把一切都献给党了,包括生命、财产,只有那个青衣美人薛明是属于我的!”

这种既粗犷又浪漫的告白方式,也就只有贺老总能够做得出来。

贺老总的女儿贺晓明就曾在多年后,从衣食住行上,总结父亲生活中的优雅和风度。

或许有人还记得,在反映南昌起义的电影《八月一日》中,剧中贺老总在起义前,曾把大洋分成好几份,遣散了身边的厨子,记得这些厨子中,有西餐厨子,还有中餐厨子,每个厨子似乎都有拿手的手艺。

不过,从各方面的资料中,并没有查到贺老总有关这方面的记录。只能说影片这种艺术的表现方式,只是为了突出贺老总义气的一面。

少年时代的贺老总,愤世嫉俗,仗义疏财,在十里八乡都颇有名望,后来参加革命以后,从两把菜刀砍盐局起家,后来单独拉起了一支革命队伍,贺老总本身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军事教育,却将这支部队打造成了精锐之师。

到1926年夏,贺老总已经是国民革命军第九军第一师师长。北伐战争期间,贺老总率一师北上,逐渐的扩大,加上部队中有共产党人的帮助,很快就扩编了20多个团,合计兵力两万余人。

不过,因为不是黄埔嫡系出身,蒋介石自然不能容忍这样一支部队,几番削弱。那时武汉的汪精卫政府也多次借口财政困难,不给部队发军饷,还派人到部队大肆制造谣言,以至于在开大会时,有士兵公然打黑枪。

如果不是贺老总本身在部队拥有崇高的威望,那种局势下就会很危险了。

1927年,贺龙第一师改编为独立第十五师时,原本两万多人的队伍,已经缩水至1.2万人。到南昌起义前夕,贺老总已经升任20军军长,但整个军加起来也就只有一万余人。

武汉国民政府决定二次北伐后,贺老总率领的20军又被一再消耗,打了仗损失惨重,却没有得到补充,以至于到南昌起义时,贺老总一个军只有7500余人参加了南昌起义。要知道那时光是从马回岭赶来的25师(其实不足一个师),就有3000多人。

南京蒋介石、武汉汪精卫都希图拉拢贺老总,纷纷开出不菲的条件,至少从那时起,贺老总是有条件去享受生活的。

可就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贺老总却坚决选择跟着共产党人走。

一开始蒋介石收买贺老总,开出的条件是,不仅可以继续当军长,就连军费问题也可以解决,这个条件在当时无疑是很诱人的,毕竟贺老总部队一直以来就饱受军饷的困扰。

应该说贺老总在当时的确在为军饷发愁,可他看不上蒋介石的为人,直接就把前来做说客的李仲公说:

“我贺龙追随孙中山先生革命,是为广大民众谋利益,不是为了个人升官发财。”

话说完,贺老总就把李仲公送到唐生智那儿去了。

眼见明着拉拢不成,蒋介石又开始暗地里施展手段,他收买了贺老总身边的陈图南,蒋介石许诺给陈图南的位子是,20军副军长兼第一师师长、兼兵工厂厂长,这一高位直接打动了陈图南,而开给贺老总的条件更优厚:如能在武汉举兵,事成之后,扩师为军,委任他为军长兼武汉卫戍司令,并将汉阳兵工厂也交给他。

陈图南眼见贺老总不受诱惑,决定在二次北伐前夕,以闹饷为由,煽动部队哗变,伺机刺杀贺老总,好在贺老总及时查清楚,这才将一场大祸消于无形。

1927年11月,南昌起义失败后几个月,贺老总孤身前往上海,当时国民党当局开价10万大洋悬赏要抓捕贺老总,中央出于实际考虑,要将贺老总安排到苏联学习。

尽管到苏联学习,从本身来讲要更安全一些,但贺老总却表示:

“我无惧国民党的白色恐怖,我要继续留在国内,同国民党反动派血战下去,我的老家在湖南,我要回到老家去,拉起一支红色部队,继续干革命。”

周恩来欣然同意贺老总的建议,但也有不少人忧心忡忡的表示:

“贺龙回去以后,万一变成军阀怎么办?”

那时贺老总入党才几个月,有这样的担忧也属应当,但周恩来那时力排众议:

“如果要变成军阀,他早就变了,怎么还能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加入共产党呢?”

也正是因为有周恩来的力挺,贺老总回到了老家桑植,凭借着一个人四把枪,再加一本《共产党宣言》,成功拉起了一支上万人的队伍。

在历史的关键时刻,贺老总总能做出那个最正确的决定,这一切也都同周总理的影响不无关系,时隔多年后,当他谈起当年的选择时,曾深有感触的说过一句话:

“当年我在国民党军队中的时候,也接触过汪精卫和蒋介石,但是,国民党高层中没有像周恩来一样的人。”

贺老总一生革命,吃了无尽的苦,可苦归苦,无论在什么时候,贺老总都是严谨的军人做派。

据曾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的罗坤山回忆:

“贺老总经常批评我们邋遢。怎么不邋遢?那时的军装就是缝起来能穿就行,我们又不像他会自己改改。他有两个斜插兜,我们没有。”

土地革命时期条件艰苦,因此部队每一名战士们都把军服当成宝贝一样,后来到了抗战时期,打了胜仗能奖励几顶军帽已经很了不起,因打仗次数多,军服难免烂的也快,甚至就连日常清洗也很少。

电视剧《亮剑》中,一身黝黑的军装的李云龙,是那个年代八路军指战员的真实写照。

可贺老总完全不一样,无论什么时候,他都很注重自己的衣着。

当然这里的注重衣着,不是指专车华丽的服饰,而是贺老总在任何时候,总是能够给人一种干净整洁的形象。

“古人打仗还讲究一个衣甲鲜明呢!”

从战争年代,贺老总就注意自己的军容风貌,不仅仅是严格要求自己,还严格要求身边的部下,当然也正如罗坤山所说的那样,贺老总穿上衣服以后,总是能按照自己的习惯需求来改,这里瘦一些,那里肥一些。

贺老总还根据战争年代的环境,自主设计了两个斜插兜。

据贺晓明回忆,在过去干部服一般有四个兜,而贺老总在拿到军服以后,在保持军服外形不变的情况下,在贴兜之下隐蔽的设计了两个斜插兜。

这两个斜插兜并不是为了好看,而是出于实用,一般遇到危险时,敌人只会注意在衣服外面较为明显的兜,而不会注意到隐蔽的斜插兜,在某种特定的危急场合,如果敌人以为他四个兜都空了,松口气时,他很可能突然从斜插兜里掏出小手枪,转危为安。

如果说在战争年代,贺老总在衣服上的“规矩”还比较少,那么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衣服上的规矩显然就更多了。

不过,贺老总着装上讲究规矩,也并不是为了享受,而是在人前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

一次看川剧,演出结束以后,所有人都在台下鼓掌,唯独贺老总却眉头紧皱,一直到后来贺老总在后台接见参演的演员时,大家才明白,原来贺老总是注意到了他们戏袍的衣领、袖口及袜子有些脏了:

“太脏,你们太脏了……演戏要讲穿‘三白:领口、袖口、袜子白。台下的人不讲卫生不行,台上的人不讲卫生更不行……”

值得一提的是,贺老总格外重视在外事活动中的衣着,毕竟作为一名国家干部,出入代表的那是国家的形象。

一次外事活动,循例要带夫人去参加,回到家里以后,贺老总就嘱咐贺晓明:

晓明,你帮你妈穿衣服去,平时穿邋遢不要紧,外事活动要打扮好。

贺晓明精心帮助母亲穿衣打扮了一番,然后拉到父亲面前,贺老总看着焕然一新的夫人,高兴的说了一句:

“一鸣惊人。”

到后来,就连罗荣桓、聂荣臻等老帅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后来在休息时、工作时也都穿不同的服饰。据贺晓明回忆,他们几人一同出行,还留下了不少的照片。

对贺老总衣食住行影响比较大的有两个人,一个是周总理,一个是毛主席。

周总理风度翩翩,衣着打扮上自然也有其独到的一面,贺老总也渐渐发现了这一点。

一年冬天,贺老总回到家,始终不肯穿夫人准备的一条毛裤,还神秘兮兮的对家人说:

“你看总理的风度好不好?精神不精神?”

几个孩子都被父亲的问题问的一头雾水,只好回答道:

“那还用说!”

贺老总哈哈一笑:

“总理就不穿毛裤,大冬天也只穿两条裤子。我跟总理学,毛裤不穿了。”

几个孩子一听父亲这番怪异的言论,一个个都瞪大了眼睛,纷纷劝说:

“大冬天不穿毛裤怎么行,每个人身体情况不一样,总理不穿毛裤,又特别能熬夜,那是会一种气功。”

然而不管孩子们如何劝说,贺老总始终就只有一句话:

“没关系,我学一学周总理。”

从这天以后,贺老总就不穿毛裤了。

值得一提的是贺老总的床,床上一水的白床单、白枕套、白被子,床边上还放着一摞一摞的书,贺晓明也是后来才知道,父亲这是在学习毛主席。

爸爸,床弄成这样还能睡觉吗?

年轻时的贺晓明不能理解父亲为啥要把自己的床弄成这样。

贺老总笑了笑说道:

“你们不知道,毛大帅家里的床就是这样的。”

贺老总对毛主席很尊重,早在过去革命战争年代,谈及毛主席必称呼“毛大帅”。

“毛大帅床上的书可比我这点多多了。躺床上,随手一抓就可以看。睡觉前总有些零散时间么,拿来看看书,看困了就睡,总比没事等着入睡要好。”

让贺晓明忍不住莞尔的一件事是,有一次父亲回到家,十分感慨的说了一句:

“嘿,毛大帅的厕所太高级了,真叫人佩服!”

几个孩子大惑不解:

“厕所能有什么高级的。”

贺老总摇摇头,笑着对孩子们说:

“毛大帅厕所里摆着书架,上面全是书。坐马桶,想看什么书,伸手就可以抽出来看。毛大帅知识那么渊博,上厕所也不忘学习呢。你们都要学习毛大帅这种学习精神。”

贺老总没有在厕所摆上书架,但是从那天开始以后,每次到厕所,他都会带本书或者是报纸进去,让孩子们觉得有意思的事儿是,贺老总有时也看小人书,孩子们都笑话他,说他像小孩儿一样,谁知道贺老总脖子一梗说了一句:

“看小人书怎么了?毛大帅也爱看小人书呢。那么多故事和人物,一张画,两行字全概括了,那才不简单呢。”

除此以外,贺老总在吃上也很“讲究”,倒不是说他挑食,而是说他“不挑食”,贺老总革命了半辈子,游走了全国各地,吃遍了各地的美食,他还讲过一句很深刻的话:

“一个人如果只能吃家乡饭,吃不得其他新东西,那是不会有大出息的。”

建国后,有一次在广州,陶铸请贺老总吃饭,江青也在场,然而吃了一半,江青突然退席,隔了好半天才又上来,贺老总一开始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后来才了解到,原来江青见不得蛇羹,要求上这道菜之前临时通知她一声,她要临时退席,等到吃饭这道菜以后,江青才会上来。

“江青没出息,见不得这东西。”

贺老总南征北战多年,无论到那个地方都能适应,也正是在于此。

因为在山西打了很多年仗,贺老总在饮食习惯上也更加偏向于当地,比如山西人日常吃的小米饭、棒子面糊糊,以至于后来条件虽然好了,口味却没多大改变,就比如棒碴粥,时间一长不喝,竟然还有些馋。

夫人薛明是北方人,但贺老总在她面前却总是骄傲的称:

“你喝糊糊不如我!”

“我不如你!”

每当这个时候,夫妻俩总是免不了拌两嘴,当然也谈不上吵架。

喝糊糊是讲究技术的,因为散热不易,要遛着碗边转圈喝,一般不是本地人,还真很难下得去嘴。

薛明虽然是天津人,但在山西参加工作多年,自然也不服气,于是两人煮了一锅糊糊,每人用大海碗盛一碗,溜着碗边喝,比赛看谁快。结果一场比试下来,夫人技高一筹,贺老总只能甘拜下风。

解放战争末期,贺老总率部进军四川,当时有不少山西籍的干部不愿意南下,思想工作很不好做,贺老总一听,直接召集全军干部开动员大会:

“我们南方干部到你们北方来吃了八年小米,抗了八年战,现在我带你们北方干部到南方去吃几年大米还不行呀?还要再做多少思想工作?”

就简简单单的两句话,就说服了在场全体干部,思想工作顿时轻松了不少。

当然,离开家乡多年,贺老总自然还是很怀念家乡的口味,毛主席也是湖南人,在这方面与贺老总可以说是有着同样的情感。

在延安时贺老总就几次请毛主席吃饭,吃得都是家乡菜,湖南人爱吃鱼和辣椒,贺老总就亲自出动去钓鱼,在嘱咐夫人准备一些辣椒。

一顿饭美美的吃下来,就连毛主席也忍不住感慨:

“在外吃上一顿家乡饭,真是一种享受啊。”

贺老总身体还好的几年里,因为对吃情有独钟,与给他专门做菜的朱庆康师傅结下了深厚的缘分,那时朱庆康师傅刚选中给首长做饭,紧跟着就被查出社会关系复杂,不少亲戚都去过缅甸、泰国,是贺老总出面说了一句:

我就不相信他老朱那么复杂呀,他就敢在饭里下毒毒死我?我就不信我和他老朱建不起感情来!

朱庆康师傅在贺老总身边多年,也十分感激他的照顾,每次做饭总是变着花样去做,深得贺老总赞许。

只是很遗憾,贺老总晚年患了糖尿病,饮食上就要格外控制,再不能敞开了吃。

一次,贺老总见孩子们吃烤红薯,实在忍不住,家里孩子们也都心疼他,给他留了一节,但贺老总只吃了一半就不吃了,孩子们问为什么,贺老总摇摇头:

知足者长乐,再吃就对不起你妈妈的一片心意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蜀... 张任在《三国演义》里面的出场顺序还是比较晚,在60回至64回里面有他的身影,他这个名字很多人都不知道...
原创 苏... 在阅读此文之前,请先点击“关注”,这样您可以方便参与讨论与分享,也能更加融入我们的交流中,感谢您的支...
原创 吕... 组合1:吕布、典韦、颜良、文丑; 组合2:关羽、张飞、赵云、马超。 吕布天下第一,典韦曹营第一,颜良...
原创 商... 秦国的商鞅变法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因此商鞅也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人物,但是有对少人知道商鞅的真...
南北朝:南齐12位名将之结局! 阅读本文前,各位官人,对小女子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私信我呦。 南齐是南北朝时期南朝第二个朝代,萧道成迫...
代王与代王府的百年兴衰 大同市博物馆 文博山西 代,一个与大同历史息息相关的名称:东周代国,秦汉代郡,北魏大代,还有最广为人...
原创 和... 今年热映的电影《妖猫传》,再次将昔日大唐的雍容华贵与文明开放的恢弘气象淋漓展现。想必各位影迷朋友不仅...
原创 后... 一、背景介绍 秦康公元年(公元前620年),秦康公应晋国卿士赵盾主张,派兵护送晋襄公庶弟公子雍回国继...
原创 五... 五代一皇帝,登基后却大搞旧城拆迁,百姓:呵呵,我们不想拆迁 我们都知道,五代时期是一乱世,正应了那句...
原创 毛... 文/ 董晓彤 “有办事之人,有传教之人。前如诸葛武侯范希文,后如孔孟朱陆王阳明等是也。”(《毛泽东...
原创 北... 步入中年的杨丽华躺在床上,昏昏欲睡,突然,额头传来一阵刺痒,她以为是蚊虫,急忙用手拨开! 不料,床头...
原创 北... 北宋从建国到灭亡只有两位皇后被废,一位是宋仁宗的郭皇后,一位是宋哲宗的孟皇后。前者在被废两年后离奇死...
原创 前... 前言 1945年7月底,当杜鲁门向斯大林炫耀美国已经爆炸了原子弹的时候,斯大林以十分恰当的反应——非...
原创 清... 要想知道清朝的一艘军舰需要多少块大洋,就要先弄清楚当时的一块大洋能兑换多少两白银。清朝在1908年发...
原创 谁... 杨坚所建的隋朝和开创大一统局面的秦朝,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们都是二世即亡,而且也都是从辉煌的巅峰跌入崩...
原创 这... #历史开讲# 袁天罡,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备受赞誉的卓越人物。他的故事承载着传奇色彩,成为了历史与文学中...
种田文|现代医生穿越古代《冷面... 重生医女初入王府 “姐姐,你可别怪我心狠,要怪就怪你是嫡女,偏偏父亲还最疼爱你。”傅轻柔掩面哭泣,...
原创 巨... 据研究人员估计,建造圆形石林总共花了360万小时的人工作,大约相当于1万人工作1年。 科学家知道建造...
原创 欧... 最近,144小时过境免签吸引了大批欧美游客来华,而中国美食让欧美游客惊叹,在很多视频上可以看到他们豪...
原创 历... 不论你对现在的以色列持怎样的态度,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个民族确实出了一些大牛,不得不敬佩。 1、爱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