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柳宗元:不完美才是人生
迪丽瓦拉
2025-07-17 22:33:34
0

柳宗元的人生简单而坎坷。他名门出身,年少进士及第,在官场高歌猛进,他因永贞革新迅速升迁,荣耀加冕,但也因改革失败而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1

柳宗元33岁前可用四个字形容:人生赢家。

柳宗元出身名门望族,他一出生就顶着顶级士族——河东柳氏的光环,在唐朝,河东柳氏就是一张镀金的名片,享有很高的社会声望和地位。

自南北朝以来,河东柳氏几代人都封侯拜相,在柳宗元的先祖中,封公的就有三人。

柳宗元的高伯祖柳奭在高宗朝曾任宰相,而柳奭的外甥女又是高宗的皇后,在高宗朝,柳氏仅在尚书省任职的就有22人。

这样的家族背景,贾宝玉见了都要自愧不如。

可是到了武则天时代,柳氏一族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尽数被诛,家族势力一落千丈,再过了一百来年,到柳宗元时,家境早已今非昔比。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虽然家族不复往日荣耀,但是社会关系还是在的,河东柳氏这个名片还是好使的。

柳宗元家在长安有两处房产,其中一处是官宦贵胄聚居地,名将郭子仪的府第就在此地。可见柳宗元的家族虽然没落了,但是家庭条件是不差的,毕竟底子太厚。

他家藏书之多,有诗云“家有赐书三千卷”,要知道唐朝还没有活字印刷术,这样的藏书量已相当丰富。柳宗元并没有浪费资源,虚度年华,他读书用功,“童子有奇名”,十来岁就在文坛崭露头角。

曾有一位崔姓高级官员想写一篇庆祝朝廷平定叛乱的文章,他找到了柳宗元,柳宗元欣然答应,一篇《为崔中丞贺平李怀光表》问世。而这一年,柳宗元才13岁。

像崔中丞这种级别的官员,身边文采出众的人肯定不少,但他偏偏请柳宗元写,可见柳宗元当时早已负有盛名。

花团锦簇的环境和年少成名带来的好评并没有让柳宗元飘飘然,他反而更加勤学苦读,他的目标很明确:读书做官,恢复家族荣耀。

同李贺一样,柳宗元身上也是有双重责任的。生活在封建以诗文取士的时代,要实现人生抱负就必须步入仕途;其次柳宗元还肩负振兴家族的责任,即便出身优越,他也丝毫不懈怠。

一个人有自我期许和心理压力是好事,这会促使他奋力前行,但凡事讲究一个“度”字。过高的自我期许通常带来无限的压力,一旦遭遇困境,就可能深陷其中,郁郁寡欢。柳宗元就是这样的人。

顶着家族的光环,重振家声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这的确是他在科举中竞逐的原始动力,这也带给他荣耀。过而反伤,当他被贬官时,这便成了他难以自我和解的羁绊。

2

贞元五年(789年),少年天才柳宗元首次参加进士考试,不知是初次临场心中紧张还是其他原因,落榜;第二年再试,又落榜,他感到沮丧和进退两难。

同唐朝无数知识分子一样,在科场上屡遭挫折时,他开始干谒权贵以求赏识,不知为何,人家没搭理他。最终柳宗元还是在科举大军中搏杀步入仕途。

贞元九年(793年),柳宗元进士及第,是年,他21岁。古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之说,50岁考中进士都算年轻的,柳宗元21岁就中确实了不起。

虽然过程有点小曲折,但是相比同时代其他文学大家,柳宗元算是幸运的。韩愈四试科举才中,三试吏部考试不过,最终还是走幕僚这条路进入官场。

柳宗元则是先中进士再过吏部考试然后授官,这是进入官场的标准路线。

柳宗元(773年-819年)唐朝杰出的文学家,名列“唐宋八大家”,“千古文章四大家”。图源:网络

柳宗元初入官场先从九品小官做起,而后一路高歌猛进,快速升迁,这与他自身才能和名门出身不无关系。贞元十九年(803年),柳宗元被提拔为监察御史里行,与他同在御史台工作的还有刘禹锡和韩愈。

官场是讲究混圈子的,没人扶持,想要往上爬,简直不要太难,但当贵人来临时,你也要有能力抓住机会。改变柳宗元一生命运的人是王叔文。

他是太子侍读,太子最信任的人,只要太子即位,他顺理成章地进入权力中枢。因此当王叔文向柳宗元抛来橄榄枝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抓紧了。

从当时的政治气候看,此举很冒险,太子的地位并不牢固。但柳宗元运气好,他赌赢了,不仅他赢了,他的好兄弟刘禹锡也赢了。

永贞元年(805年)正月,太子李诵有惊无险地登上帝位,是为唐顺宗。

一大帮青年才俊聚集在王叔文周围,他们锐意进取,振兴大唐的共同目标让他们走到一起,在唐顺宗的支持下,一场名为“永贞革新”的改革开始了。

是年,柳宗元被提拔为礼部员外郎,成为永贞革新的核心人物。这一年,柳宗元33岁。

柳宗元在如此短的时间就跻身高位,一时间风光无限,多少人羡慕,多少人嫉妒。他又年少气盛,锋芒毕露,被不少人视为“狂疏人”。

荣耀是暂时的,春风得意的日子不会太久。柳宗元不会想到这既是他一生的顶点也是拐点,他的人生从此急转直下,昏暗无光。

成也顺宗,败也顺宗。他们的政治靠山出问题了!

唐顺宗即位前一年就中风,话都说不利索,这就使朝廷局势更加复杂紧张,反对派暗自蓄力,很快就做出致命一击。

不满一年,在宦官、旧臣、强藩的联合运作下,唐顺宗被逼逊位,很快就成了皇陵里的一口棺椁。

改革夭折了!牛鬼蛇神开始表演了!

人一旦失势,是最能看出人心险恶和世间百态。人们对柳宗元的嫉妒,对新政的不满,满腔的愤怒和恼恨都一股脑地向他袭来,他承受了巨大的屈辱和压力,用他自己的话就是“群言沸腾,鬼神交怒”。

众口烁金金毁之,众人推墙墙倒之。对柳宗元的诽谤和污蔑铺天盖地,污言秽语不绝于耳。自己为国为民,换来的却是一片骂声,这是多么的不公,可这就是事实。

但历史是公平的,是非自有公论。那些踩着他往上爬的人终会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3

一朝天子一朝臣。对永贞革新实力派的清算也随之而来,他们或被杀或被贬,这就是著名的“二王八司马”事件。

同年九月,柳宗元先是被贬为邵州刺史,但宪宗觉得处罚太轻,十一月,又加贬为永州司马,这样宪宗还不够解气,后又特地加条“纵缝恩赦,不在量移之限”。

唐朝官员升贬反复是常有的事,通常被贬官员不久就会获得量移,即调到条件好点的地方做官,也就是说政治上还没走进死胡同。

但宪宗这么一搞,柳宗元傻眼了!政治生命直接被扼杀,至少在宪宗朝他再无出头之日。

柳侯祠,为纪念柳宗元而建。图源:网络

从京城到地方,从权贵到罪人,从一帆风顺的顶点被迎头痛击,柳宗元精神上难以承受。他的心情比天空更阴沉,从前的生活什么时候才能回来?他不知道。

他默默地走着,走在古道上,前路幽暗,他默默忍受着孤独和悲苦的煎熬,心里生出许多不平衡。

他在永州时期的心态整体上是孤寂郁闷的,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江雪》最能反映出他的心态。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如果能在长安发光发热,谁又愿意独钓寒江雪呢?

既然政治上再无希望,索性把文学创作当成主业,他积极思考,革故鼎新,与韩愈共同倡导古文运动。他取百家之所长,注己之思想,融会贯通,留下一篇又一篇佳作。如《小石潭记》、《三戒》、《捕蛇者说》、《封建论》……

江湖路远,道阻且长,这一贬就是十年。

4

元和十年(815年)正月,政治气候稍有好转,柳宗元接到还京的诏书,流放十年的生涯终于要结束了,他很高兴。

他和好兄弟刘禹锡结伴北归,路过衡山回雁峰时,他写了首诗:

故国名园久别离,今朝楚树发南枝。

晴天归路好相逐,正是峰前回雁时。

——柳宗元《过衡山见新花开却寄弟》

看看,他是多么的高兴!

二月,柳宗元抵达长安,在长安附近的灞水,他看见百花争艳,碧水春波,感到清新温暖,再有一步就可迈入长安城,理想之门似乎再次向他敞开,他既激动又喜悦,随即脱口而出:

十一年前南渡客,四千里外北归人。

诏书许逐阳和至,驿路开花处处新。

——柳宗元《诏追赴都二月至灞亭上》

让柳宗元始料未及的是,灞桥边的野花还未凋零,自己又要收拾行囊前往更远的南方。

好兄弟刘禹锡一到长安就跃跃欲试,一时手痒写下一首诗,被认为是讥讽朝政,有所不满,这下真的触了霉头。

宪宗本就对永贞革新的实力派不满,这次能够回京还是因为同情他们的朝臣掌权了,便召回京城,希望他们能够发挥才干,效力朝廷。

可刘禹锡这首诗触怒了宪宗,再贬!柳宗元到长安还不满两月又被贬为柳州刺史。

柳宗元和刘禹锡一起离开了京城,沿途结伴而行,到衡阳才分手。柳宗元则继续溯江而上赶赴柳州,途中他写了首诗:

好在湘江水,今朝又上来。

不知从此去,更遣几年回。

——柳宗元《再上湘江》

永州十年,黯淡无光,一朝还京,以为云开见日,可等待他的是流放更远的岭南。这一去,他就再也没有回来!

柳宗元生命的最后时光是在柳州度过的,由于不适应南方潮湿暑热,柳宗元疾病缠身。

元和十四年(819年)十一月,柳宗元停止了他激愤郁闷的呼喊,生命定格在四十七岁。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隋... 隋朝只有两个正式皇帝,隋文帝杨坚更是出名专情,只立一后。难道杨广敢改这「旧例」吗?没错,隋朝也只有两...
原创 光... 1875年光绪元年,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爆发了旱灾,遍地赤地千里。光绪二年,爆发蝗虫灾害,满天地的...
原创 小... 东西方文化交流当中,拜占庭地位越加重要 罗马帝国走向分治之后,西罗马帝国实际上,对于东罗马帝国的影响...
原创 湖... 2014年7月,位于湖北荆州的一所中学正在扩建教学楼,然而施工队却在敲地基的时候,意外的发现了地底下...
原创 明...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皇帝明明很优秀,却因为运气不好而遗臭万年。而这个皇帝就是被大家低估的唐高宗李治,...
从象征到神话:塑造中世纪历史的... 《城堡的兴亡:从战争到和平》,[法]让·梅斯基 著,赵念国 译,北京出版社2024年7月版。 地道是...
原创 光... 近代历史上,慈禧和光绪可以说是两个十分重要的人物,对历史的走向起到了深刻的影响,在常人的印象当中,光...
原创 乔... 引言中的《乔家大院》描绘了乔家独特的商业成就,成为晋商代表之一。在古代,我国实行着重农抑商的政策,但...
原创 除... 十八路讨董卓是三国前期的一次盛会,同时也是展现刘关张3人风采的重大舞台。当时董卓手下有2位猛将曾震住...
原创 此... 他走南闯北习的百家学派之长,九华山下顿悟开创八卦掌时代;他气纳百川义薄云天惩奸除恶,义杀贪官豪绅救民...
原创 荆... 刘备借荆州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了,但荆州真的是刘备借的吗?为什么历史学家说刘备很冤?那就让我们一起来...
原创 为... 秦始皇时期,立下赫赫战功的名将王翦之所以在统一六国后选择用功成身退,而非销声匿迹,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
原创 朱... 故事中的情节发生在朱元璋剥橘子给朱棣吃的时候,却引发了一场家庭的危机。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这个故事,我们...
原创 从... 天津九国租界分布图 总有一些外地的朋友问我,天津百年之前到底有多少个外国租界?当年的八国联军总共不就...
安徽一地挖出大量古代钱币,官方... 安徽霍邱农田中发现钱币窑藏 出土大量古钱币 // 前插...
原创 山... 朔风吹我上崔巍,羽客相邀茗一杯。 政讶袖中遗米石,忽从岩畔起冬雷。 千年侠气荒无主,百里洞天属不开。...
北京先农坛庆成宫重焕新生 将作...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余冰玥 从北京天坛西门再向西,在一片错落的居民楼中,隐藏着一座红色宫墙围绕着的宫...
原创 此... 如果称一个大臣为“三朝元老”就是说他已经辅佐了三代皇帝,德高望重。这个对一个大臣来说非常不容易,毕竟...
原创 古... 在古装剧中,我们常常看到皇帝吃饭时,身边总是站着太监或宫女,手持银针一个一个地试毒。只有当所有饭菜检...
原创 曹... 纵观整部《三国演义》中的谋臣名士,如同夜空中的星星一样璀璨繁多,其中最让人惋惜的谋士,就要说到曹操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