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李鸿章进京觐见慈禧太后时,居住的贤良寺,是有何来历?
迪丽瓦拉
2024-11-01 05:07:20
0

原标题:曾国藩、李鸿章进京觐见慈禧太后时,居住的贤良寺,是有何来历?

今天给大家讲讲李鸿章和贤良寺的那些事儿。李鸿章刚刚到北京的时候,就是住在贤良寺里。时光荏苒,一住就是几十年,最后也是在这个寺庙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李鸿章全家福)

凭借李鸿章的地位和财力,他为什么不在北京买地契,而是住在贤庙里?其实啊,这贤良寺最初不是寺庙,而是一座王府。旧址就在现在的王府井大街那一块。

一、为何寺庙受欢迎?

其实不仅仅是李鸿章,历代的官员,甚至是小文人,都是爱寺庙的。在神鬼小说中,总有一些与文人调情的描写,比如狐仙、鬼仙。在《倩女幽魂》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宁进京赶考,在庙里住了一夜,他们也就是在这座破庙里遇见了。

不仅如此,历史上我们熟知的范仲淹、李白、苏东坡,都非常的喜欢住寺庙。一方面是因为寺庙干净,另一方面是住寺庙的文人大多比较穷,寺庙没有明码标价,随便奖励点香钱就可以住一段时间,岂不美哉?

就拿范仲淹来说吧,小时候他家里非常穷,经常在山上的一个寺庙里读书。寺庙里的主持也是非常善良,十分的善良,每天都会给范仲淹熬一大碗粥。范仲淹会把这个粥划成三份,每餐吃一份粥块充饥。靠这粥,范仲淹活了下来并成为流芳百世的大文豪。

二、古代留宿那些事

事实上,在明朝,当外国官员去北京时,通常有三种停留方式:一种是待在亲戚家,这种情况很少见。毕竟当时的交通不是那么发达,除非官员的外地老家是首都。

一个是专门接待官员的地方,如驿站、驿站、接待寺等。这是官方特许住宿的地方。然后是一家酒店,离皇宫越近,酒店就越贵。有些官员很穷,所以只能住在偏远的地方。

(古代驿站遗址)

明朝外国官员留京的这三种方式为什么不适用于清朝?早在顺治皇帝时期,朝廷就发布了几个命令。当时政府不稳定,官员怕串谋。于是顺治三年颁布了圣旨:“天下官员,凡来京者,受营托,受交通贿赂者,皆受五城御监司及方官员之访捕。”

这一命令使外国官员无法进入北京,无法在家乡、同事和家人中生活。没过多久,朝廷再次发布命令:“禁止两种以上产品进出茶馆、酒吧、影剧院,违者以违法论处。”

这个规律在《雍正王朝》电视剧中也有体现。当时李卫与萧美娴私会,雍正帝用这种祖制来约束他。当时在北京,娱乐场所一定是在住宿场所周围,他们不小心走错了地方。同样的,在《雍正王朝》中,刘墨林不就是吃饱饭后闲逛,不小心进了弘毅医院吗?

而且顺治皇帝还是一个超级佛教皇帝。他在位期间,北京的寺庙发展迅速。这也导致官员去北京办事,可以简单地住在寺庙里。一方面,他们干净利落,避免被贴上任人唯亲的标签。另一方面,佛教干净的地方也证明了他是一个没有欲望的人,省去了很多麻烦。

三、李鸿章与贤良寺

李鸿章作为晚清重要大臣,也是直隶总督、北洋大臣。他属于京官。他可以在北京买到他的财富。为什么他更喜欢住在贤庙里?我不得不再次提到《雍正王朝》。为什么我什么都喜欢靠《雍正王朝》和《大明王朝1566》?

在《雍正王朝》中,如果问你最喜欢谁,很多人会选择老十三黄俊。没错,他后来被雍正帝封为懿王,他的家,十三号王宓,就是后来的贤庙。

他死后,雍正帝实现了他最后的愿望,放弃了他作为寺庙的住所。老十三黄宏发死后,被赞为圣人,世袭。这座寺庙的名字是雍正帝赐给的,他根据自己的谥号被命名为“贤良寺”。

乾隆年间,该寺迁至另一处,从此成为天下官员来京的落脚点,闻名天下。在梁启超的《李鸿章传》中,提到:“李鸿章在京城也,经常住在贤良寺。

丐帮曾文正夷平江南后,第一次进京,也就是住在这里,后来又想到了常云。未来,这座寺庙将为春明梦的记录增添一份真实。”由此可见,李鸿章更喜欢贤良寺。

(李鸿章老年在贤良寺合影)

一方面是因为大家都这样做,另一方面,曾国藩的一个老师,曾经住在这里。他一直在追随自己的脚步,自然生活在这里,更何况我是从这里出发起飞的,以为这里是福地,有了感情,自然不想在别处生活。

当然还有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贤良寺是北京著名的寺庙之一,尤其是在紫禁城附近."到北京做生意,当然离故宫越近越好。大多数人不能在北京排队。李鸿章自然不会让步。

《走向共和》中有几个地块,也和贤良寺有关:比如甲午战争失败后,李鸿章被弹劾,几乎失去了所有的职位。他从直隶总督府(保定)迁入贤良寺。

这期间与袁世凯有一次谈话,也正是这次谈话让袁世凯想在小站练车的愿望最终实现了袁世凯。李鸿章一直住在这里,直到再次被朝廷启用,得到了一个两广总督,才忍痛离开京城,前往广州赴任。

半年后,八国联盟入京,李鸿章被几封诏书召回北京。也是在贤良寺,李鸿章完成了最后一程。在八国联军占领的北京,清政府管辖的地方只有两个,一个是清太子所在的清太子府,一个是李鸿章所在的贤良寺。

即使它仍然在清政府的管辖之下,但它的大门也被全副武装的俄罗斯士兵“保护”着。估计一旦谈判不成功,李鸿章能否走出这扇门就难说了。正是在这样的屈辱下,李鸿章与胆小的太子奕劻签订了一份苦不堪言的条约。

签完约回到贤良寺后,李鸿章开始吐血。史书记载为“紫黑色,大块”,“痰多咳嗽,饮食不进”。李鸿章临终时,敌军包围了贤良寺。至此李鸿章和贤良寺的爱恨情仇在历史上告一段落。

总结:

就这样,李鸿章飞黄腾达于贤良寺,寿终正寝在贤良寺,灵牌最后也放在了贤良祠。这里的贤良祠跟上面咱们说的贤良寺不是同一个地方,贤良祠是清朝用来专门给一些功劳大臣放灵牌的地方。

当然了,这也不是给李鸿章洗白,这个世界上本就没有非黑即白的人,看事情还是得就事论事。至于他到底是不是和贤良祠的名字一样,贤不贤?良不良?只能留给咱们后人来评价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日... 前面我们讲了,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本质上是一场儒家思想向现代化转型的结果,那后来为什么,日本还是走上...
原创 刘... 前言 元末明初,朱元璋成功平定群雄,开创了大明朝的辉煌。 这不仅归功于他的英勇与智慧,还离不开那些为...
原创 杨... 历史八卦:十六院夫人传奇再探 在历史的长河中,隋朝的一个名为“十六院夫人”的传说,如同一颗耀眼的明珠...
原创 刘... 人性的复杂性在刘青山的故事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他的一生仿佛是一个寓言,揭示着权力、欲望和道德的纷...
原创 孝... 引言允文允武,内修政事,外勤讨伐,用兵如神,所向有功。——《清史稿》 在清朝的历史记载中,对于皇太极...
原创 想... 前言:从大凉山的彝族地方现状引发的思考 碗筷不洗罚款十元、餐具摆放不整齐,按情节轻重罚款、蹲地吃饭罚...
原创 清... 熟悉历史的朋友都明白,中国自从19世纪开始就遭受到了西方列强的入侵和殖民,在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之下,中...
原创 诸... 三国时期蜀国后主刘禅在三国演义中基本上就是一个背景板加上笑谈一样的存在,人人都认为他是“扶不起的刘阿...
原创 战... #战争的本质是什么?# 战争,这个词汇自古以来就伴随着人类的历史,无论是古代的刀光剑影还是现代的炮火...
原创 历... 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位非常有名的皇帝。有皇帝当然有皇后,都说好的皇帝的背后一定会有一位优秀的皇后,...
原创 朱... 拒绝打猎的汤和:智慧之选 历史长河中,不乏令人叹为观止的故事,其中之一是朱元璋要求大臣们一同打猎熊...
原创 封... 封神有太多不解之谜,例如:陆压道人到底什么身份?度厄真人既然与石矶娘娘为友,怎么又出借定风珠给阐教?...
原创 李... 【李渊与李世民的复杂父子情仇】千古传世的李渊和李世民,唐朝开国皇帝和太子,他们之间的父子情仇扑朔迷离...
原创 波... 引言:波多野家族的起源和传奇 波多野家族是日本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武士家族之一,它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平安...
原创 晚... 在大家的印象中,晚清的女子都长相丑陋不堪,但是,这是因为当时慈禧太后的照片,给大家带来的误解,还有一...
原创 清... 人的身份有贵贱之分,在古代体现的淋漓尽致,特别是在清朝的时候,公主这个位置,在外人眼里看来,是荣华富...
原创 大... 文:青柠 图:网络 01 电视剧《大秦赋》中嬴政在顺利收回王权,又摆平了一干嬴姓宗室后,终于开始实...
原创 民... 民国时期,是中国婚姻制度产生矛盾与变革的时代。一方面,它还存留者封建社会包办婚姻的遗污,另一方面,自...
原创 宣... ?仁寿宫内,太子杨广拦住宣华夫人,嬉笑着说道:“夫人还很年轻,父皇一旦驾崩,我会替你着想的。”说着就...
原创 清...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于清朝看法普遍趋于负面,甚至一棍子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