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刘伯温临终前告诉儿子,刘家9代后会出一位奇才,百年后预言成真
迪丽瓦拉
2025-07-19 16:03:41
0

前言

元末明初,朱元璋成功平定群雄,开创了大明朝的辉煌。

这不仅归功于他的英勇与智慧,还离不开那些为他浴血奋战的将士们,以及那位举世闻名的军师——刘伯温。

有句话说,诸葛亮的才华在于三分天下,而刘伯温则助力朱元璋一统江山。

刘伯温不仅在军事上有着卓越的才能,还是一位相术大师,精通八卦、算命等。

然而,刘伯温的结局并不圆满,他临终前曾告诫儿子:“在我死后,务必远离朝堂,安稳度日。刘家到了第九代,必会出一个旷世奇才。”

百年后,预言成真,刘家真的出了一个旷世奇才。那么,刘伯温为何要让子孙远离朝堂?这位旷世奇才究竟是谁?

一代丞相——刘伯温

刘伯温,一位生于1311年的历史名人,原籍青田县南田乡,现属浙江文成县。

他从小就展现出了超乎常人的聪慧和学习天赋,因此他的父亲对他寄予了极高的期望,并着力培养他的学识和能力。

刘伯温也不负所望,他以惊人的速度阅读,据说可以达到七行文字一目了然的程度。在四五岁的时候,他已经能够将四书五经倒背如流,令人惊叹。

在古代,像刘伯温这样博学多才的人,自然会步入官场。他也不例外,12岁时便考中秀才,被乡间父老赞誉为“神童”。

之后,在二十三岁那年,他参加了元朝大都的会试,凭借着丰富的学识积累,他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考上了进士。

然而,当时正值元朝末期,时代的潮流并未给他提供展现才华的机会。

他曾抱着一展宏图的愿望进入朝廷,但很快就发现官场的黑暗与腐朽。

他坚持正义,不愿与豪强同流合污,因此打压豪强、拯救百姓,立志要成为一名受人称赞的好官。

然而,这样的行为无疑触动了许多人的利益,导致他受到了许多官员的排挤和打压。

在看清了官场的黑暗腐朽之后,刘伯温倍感失望,最终选择归隐深山老林。

尽管身处荒野之中,他的才华和美名却并未被埋没。就像金子无论在哪里都会发光一样,刘伯温的学识和正直品格也传到了朱元璋的耳中。

当时朱元璋正急需用人,听闻刘伯温的才华和美名后,便像“刘备三顾茅庐”那番,多次亲自相邀刘伯温。

刘伯温最终被朱元璋的诚意所打动,欣然出山辅佐他。

在朱元璋的邀请下,刘伯温决定出山,全力辅佐这位未来的明朝的开国皇帝。

他跟随朱元璋四处征战,凭借着出色的谋略和运筹帷幄的能力,成功地帮助朱元璋平定了各地的势力。

可以说,刘伯温在这场战争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没有刘伯温,朱元璋统一天下可能还得需要很多年。

作为回报,朱元璋任命刘伯温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并赐予他世袭伯爵的荣誉。

然而,在朱元璋称帝后,与历代帝王一样,朱元璋对功臣的猜疑也逐渐显露出来。

意识到这一点的刘伯温,为了避免子孙后代受到牵连,选择在朱元璋执政几年后逐渐淡出朝廷。

他故意向朱元璋表示自己年老体衰,对朝政不再有深入的了解。

最终,刘伯温见时机成熟,趁机向朱元璋提出告老还乡的请求,尽管朱元璋起初并不愿意,但在刘伯温的坚持下,不得不答应了他的请求。

在刘伯温选择离开朝堂之后,他以为能从此安享晚年,远离尘嚣。然而,他并未预料到朝中仍有许多奸佞之人对他心存不满。

这些奸佞之人为了一己私欲,不断向朱元璋进谗言,诬陷刘伯温有谋反之心。

尽管这些谗言最终并未得逞,但刘伯温却因此受到了极大的精神压力,导致他病情加重。

在刘伯温病重期间,朱元璋派遣御医为他诊治,并亲自前往探望。然而,尽管得到了皇帝的关心和救治,刘伯温的身体状况却每况愈下。

他的病情日益恶化,最终卧床不起,无法起身。

或许那时刘伯温已感觉到自己时日无多。于是,某一天,他将两个儿子刘璟和刘琏叫到床前,向他们说道:

“我死后,你们要远离朝堂,回归田野,不可在为官,也不必伤心,我刘家命数未尽,九代孙必是奇才。”

说完这句话后,刘伯温便驾鹤西去了。

刘伯温九世孙——刘瑜

有句老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刘伯温临终前的嘱咐,本意是让儿子远离官场以保平安,但他的儿子们并未听从。

刘伯温的长子刘琏,自幼聪慧过人,深受刘伯温的喜爱。他一心想要继承父亲的遗志,入朝为官,并迅速得到了朱元璋的赏识,荣升为兵部侍郎。

起初,刘琏觉得父亲的言语过于谨慎,对朝廷的复杂和险恶并未深切体会。

然而,好景不长。胡惟庸成为丞相后,因与刘伯温有过节,开始对刘琏进行报复。

刘琏在胡惟庸的党人面前显得力不从心,最终在胁迫下不幸堕井身亡,年仅三十二岁。

与此同时,刘伯温的次子刘璟在后来的事变中得罪了明成祖朱棣。他被朱棣逼迫自杀,使刘家再次遭受沉重打击。

经历了这些悲剧后,刘家人似乎明白了朝廷的是非之地,从此再也没有人涉足官场。

在接下来的百年里,刘家经历了沉重的打击,世代子孙虽然才华横溢,却未能如愿以偿地步入仕途。他们逐渐淡忘了祖先的辉煌历史,甚至连那句神秘的预言也被遗忘。

直到1531年,刘伯温的预言终于应验。这一年,刘家九代之后,终于出现了一位杰出的人才——刘瑜。

刘瑜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才华,文武双全。他的智慧超群,甚至可以与刘伯温相提并论。

之后,便有朝臣向明宪宗举荐刘瑜,称他聪明过人,学识广博,与刘伯温颇为相似。

明宪宗听闻后,随后便命人去调查刘瑜,在确定刘瑜就是刘伯温的后人,他极为高兴,同时又极为欣赏刘瑜的才华和学识,随后便封他为伯爵,使刘氏一族再次兴盛起来。

结语

在中国的漫长历史中,出现过众多杰出的人物,但像刘伯温这样德才兼备的名臣却是凤毛麟角。

作为明朝初期的重臣,刘伯温的人生充满了波折与传奇。他不仅在仕途上历经坎坷,还因神奇的预言而备受瞩目。

然而,刘伯温真的具备预知未来的能力吗?

实际上,天机并非能够通过卜算来得知,因为万事万物都是随着自身的行为而发展的。因此,所谓的天机其实就是自己的行为和决策。

参考文献:《明史列传第十六刘基传》

《明史·卷一百二十八·列传第十六》

中国刘基网:《刘伯温家世》

《大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三十九》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原... 康熙初年,吴三桂因为斩杀南明皇帝有功,被立为了平西王,还有广西的靖南王和平南王,他们并称为了三番,康...
原创 春... 提到战国时期有名气的刺客,人们脑海中首先想到的应该就是荆轲了。荆轲刺秦的故事在华夏大地上代代相传,尽...
原创 卧... 塞北秋风烈马,江南春雨杏花”美如诗画的江山,多少英豪尽付笑谈!东汉的三国,确实有太多名将谋士,乱世英...
原创 光... 光绪死前得知下位皇帝是亲侄儿溥仪,沉默半天才说了这么两句话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清王朝是波澜壮阔的一...
原创 秦... 前言 在中国历史的巨大长河中,秦始皇是一个引人注目且备受争议的统治者。然而,其生命终结的原因却令人匪...
原创 宋... 中国古代史上下几千年,一代忠臣名将,不得不提岳飞。戎马一生,在知名度和威名方面,足以与白起、卫青、霍...
原创 朱... 前言 大明一代天子为科举而来,难道只为检验人才? 明朝洪武元年,南京应天府考棚内人声鼎沸,一场科举考...
原创 《... 大战前夕,江防要塞司令部的几个国民党高官正在热火朝天的搓着麻将。满屋的乌烟瘴气,一个中将调侃道:这一...
衢州皇朝墩遗址发现“最早的水稻... 本报讯(记者李娇俨于山见习记者汪文羽)9月13日,国家文物局在北京举行2024年“考古中国”重大项目...
原创 为... 导读:玄武门之变是唐朝初年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政治事件,它的影响极为深远,一方面,李世民通过政变登上皇位...
原创 宋... 南朝宋元嘉三十年二月二十一日凌晨,震天的喊杀声逼近了皇帝刘义隆的宫室,此时的刘义隆正在与外甥商议改立...
原创 英... 英国和沙俄,在历史上曾经占领过大片地盘。这些殖民地的命运却截然不同。 沙俄的殖民地,绝大多数还在俄国...
原创 唐... 提及中国人最自豪的朝代,大家往往想到的是汉朝;提及对中国乃至世界影响最长远广泛的朝代,相信大家会一同...
原创 秦... 秦始皇的逝世并没有终结他的传奇。相反,他的崇高成就和统一帝国的豪迈举措,成为了后世无数帝王所景仰和效...
原创 美... 1991年的夏天,一位美国记者漫游在韶山冲的古朴街巷,踏进了一家名为“毛家饭店”的小馆。在这个农村小...
原创 商... 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一段极为重要而又引人深思的篇章。他通过政治和经济制度的双管齐下,使秦国走上了强...
原创 康... 自秦始皇统一六国以来。中国历史上共有408位皇帝。有的寿命长,有的寿命短。皇上的寿命也决定着在位时间...
原创 屈... 请您在阅读之前,先点击上面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愉快的阅读体验! 有一次,楚怀王让...
原创 魏... 好读书,多所通涉,见天下渐乱,尤属意纵横之说。——《旧唐书·列传·卷二十一》 这是《旧唐书》中对唐朝...
原创 明... 前言 明朝历史上,有一位皇帝的名字,成为了丢人堂前的常客,他就是明英宗朱祁镇。他的一生,被人们形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