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爵位制度,与汉朝的“非刘氏不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清初,除了几个降将被封为王外,其他外姓的最高爵位仅限于公爵。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特殊人物福康安却打破了这一规矩。福康安是一位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武将,以其特立独行、非凡的功绩而备受赞誉。
在乾隆年间,福康安成为了一位备受“生封贝子,死赠郡王”的殊荣的武将。与普通武将不同的是,福康安有一个独特的喜好,那就是坐轿子。即便在战场上,他也偏好坐轿子赶路。这位武将的轿子最多时有36个人抬,为了追求速度,他要求轿夫不仅快速稳定地行进,还要确保轿内的水杯不洒一滴水。这对轿夫来说,无疑是巨大的体力消耗,因此每次出行,福康安都有着庞大的轿夫队伍,其中每人都备有马匹,以便在抬轿和休息之间轮换,确保行进的连贯性。
福康安在乾隆三十八年正月抵达大小金川前线,这里地势险峻,道路崎岖,不适合轿子通行。然而,他仍然坚持坐轿子,将轿子缩小为四人抬,并聘请熟悉当地环境的居民担任轿夫,以便在崎岖的山路上顺利行进。然而,在一次巡营途中,一个轿夫突然摔倒,导致轿子倾覆。幸运的是,福康安反应迅速,成功从轿子上跳下,避免了和轿子一同坠落悬崖的厄运。尽管他原本想要责罚轿夫,但后来得知轿夫已经坠落悬崖丧命,他不再追究责任,并嘱咐手下给予轿夫家人三百两抚恤金。
在接下来的三年里,大小金川的战事逐渐平定,福康安因其战功被封为三等嘉勇男,升任正白旗满洲都统。然而,在回军途中,福康安路过轿夫曾经坠崖的家,得知轿夫并未死亡。原来,轿夫的摔倒是提前设计好的,滚落的位置和接应轿夫的人早已安排妥当,目的是谋害福康安。幸运的是,福康安及时跳下轿子,避过了这场阴谋。得知轿夫在得到福康安赠与的银子后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福康安不悦之下只得将轿夫的房产付之一炬。
然而,福康安的军功卓越并未为他带来安宁。他成为乾隆帝身边的重臣,却因此惹来了朝臣的嫉妒和攻击。对他的参奏报告不断涌向乾隆帝的案头,大都是关于贪腐受贿、嚣张跋扈、僭越逾制等方面的指责。尽管乾隆帝对福康安的这些行为心知肚明,却一直偏袒他,未作任何处置。这使得朝臣更加不满,参奏之风更盛。
正值此时,有一场假冒福康安身份的招摇撞骗事件发生。许多地方官员纷纷上当受骗,乾隆帝趁机表示,福康安的所作所为都是这些骗子的伎俩,是在败坏他的名声。这一说辞成功地堵住了朝臣们的口,为福康安洗脱了不少的嫌疑。
福康安的喜好坐轿子,使得他的轿夫成为他的亲信,也为一些官员提供了行贿的通道。京城中的一位流氓,副天保,与福康安的一个轿夫成为朋友,因常听轿夫夸耀被各地官员巴结、送礼的情况,被财迷心窍的副天保所引发歪念。副天保集结了一群地痞流氓,仿照福康安的轿子打造一模一样的,并假冒福康安的名义沿途行骗。各地官员听闻福康安即将到来,纷纷准备好礼物,企图拉拢这位身边的红人。副天保只收取礼金,并以福康安身体不适、不见客人为由敷衍,送礼者不得已又加送各种补品。这一路上,副天保轻松赚得了数万两的财富。
他们行骗一路,直到湖南辰州府。知府清安泰是福康安的老友,早早准备迎接福康安。然而,副天保一伙并不知道福康安与清安泰的关系,仍然按照之前的方式向清安泰索要钱财。清安泰以为是朋友有难,出面拿了银子给副天保。然而,副天保依然以福康安病了不见客人为由敷衍。清安泰察觉事情有蹊跷,决定亲自前往驿馆。副天保左右拦阻,坚持索要钱财。清安泰怀疑事有蹊跷,强行闯入“福康安”的卧室,终于揭穿了整个骗局。副天保一伙行骗得手,各种财物、现银和银票共计数万两。
事情一报告给乾隆帝,恰好成了福康安的挡箭牌,将所有的罪名都推到了副天保身上,朝臣也不再有话可说。这个战功卓著的武将,竟然不喜欢骑马,反而钟情于文臣使用的轿子。这座轿子几乎让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却也为他在朝廷上挡住了众多的攻击,真是一桩别具趣味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