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赵国坚持用廉颇,赵国能取得长平之战胜利吗?
迪丽瓦拉
2025-07-18 04:33:20
0

长平之战,赵孝文王因为轻信赵括,而导致赵军在长平之战全军覆没,赵国几十年积累精锐毁于一旦。那么,赵王不轻信赵括,而继续用廉颇,那么赵国能否取得长平之战胜利呢?

赵国军事能力不如秦国

秦赵双方在长平战场僵持之前,已经交锋数次。都是以赵国失败而告终,王龁进攻上党,迫使上党太守冯亭退军,上党随即被秦军占领。

秦军继续进攻,在前哨战之中,斩杀赵国裨将赵笳,廉颇在利用老马岭、长平关构建防御攻势,秦军猛攻,占领赵军多个战略要地,长平关也陷入了秦军之手。

秦军攻打赵军西大营,赵军损失惨重,迫使廉颇选择退守东大营,也就是丹水东岸,构建壁垒,利用地势与丹水的防御,才勉强阻止了赵军的攻势。

从《史记》记载来讲,廉颇在长平防守之前,秦赵双方已经交手多次,结果都是赵军损兵折将。可以看出秦军的战斗力要强于赵军,这也是廉颇选择利用坚硬壁垒防御主要原因。

廉颇之所以选择防御,一是消耗秦军粮草,长平距离关中很远,所以秦军粮草供应困难,当秦军粮草供应不济的时候,自然会选择撤退。

二是消磨秦军战斗力,廉颇从交战中,敏锐的发现,秦军士气正旺,如果与秦军硬拼,结果只有一个,赵军全军覆没;而当赵军立足于防守时候,秦军求战不能,其士气必定会低落消沉,而赵军养精蓄锐,这也是当年王翦击溃项燕采用的战术。

从廉颇选择战术来讲,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廉颇低估了嬴稷全歼赵军决心,也低估了秦国的实力,秦国源源不断的增兵,源源不断的运输粮草,支持前线。所以,相持三年,秦军依旧没有崩盘的迹象。

赵国国力消耗殆尽,廉颇无力回天

如果秦赵双方,在国力对等情况下,廉颇坚守不出,那么远道而来的秦军,注定要先崩盘。但是国力上,秦国要比赵国强大的多。

首先秦国是赵国人口2倍,其次秦国粮食产量是赵国3倍,原因是秦国在关中大修水利,而且还占据汉中与四川等粮仓,而赵国位于北方,水旱灾害频发;再次秦国建立当时为先进的军事管理制度,即连坐制与军工制。

连坐制,使得士兵不敢作奸犯科,不敢开小差;而军工制,使得十足为利益而战,这也决定着秦军始终保持着昂扬斗志。

在长平地区,秦赵双方消耗都很大。秦军依靠强大的粮草供应,勉强支撑;而赵国没有那么幸运了,原本赵国可耕土地本身不足,且水旱灾害频发。在长平之战后期,赵国已经出现粮草告罄问题。不得不向齐国等借粮,但被断然拒绝。

而廉颇为了迷惑王龁,从山下不断运输粮草到大良山,以迫使王龁知难而退。就是告诉王龁,你攻不下我的大营,我的粮草非常充足,你还是走吧!

所以王龁见此非常心急。当然秦国有的是人才,他们知道赵国粮食真正储备,因此知道廉颇所作所为的原因。

赵王在国内粮食告罄,而求援无助情况下,一再催促廉颇与秦军作战。赵王当然知道,与秦军硬拼,吃亏着肯定是自己,因为长平位于谷地,赵国骑射很难实施,所以赵国优势被弱化;而秦军的优势,在与兵种齐全,有骑兵、步兵,山地作战部队等。

因为赵军处于劣势,所以廉颇一再选择拒绝。在无法持续供应粮草情况下,赵王决定换将。

廉颇与赵括谁强谁弱,赵王心知肚明,不可能仅仅因为秦国散播谣言,说秦军最畏惧赵括,而选择让毫无作战经验的赵括,替代廉颇。赵王之所以选择换将,是因为被形势逼迫的毫无办法。如果赵国粮草供应充足,那么赵王肯定坚持用廉颇,僵持下去,谁怕谁呢?

关键是赵国没有粮草,只能够豪赌一把。所以,赵国面临着当时的局面,即使廉颇也无力回天。寻找决战,也许是赵国当时最好的选择。

当然,即使选择决战,也不能将全部的兵马做为赌注。要知道赵军有40多万人,可以派遣20万,向秦军发起进攻,20多万人留在本大营。这样当进攻兵马被秦军包围时候,赵军可以有救援的力量。如果,赵括懂得分兵而用之,即使白起再用兵如神,也不可能将赵军全歼。。所以,赵括盲目将全部资本押上,留下纸上谈兵的千古笑谈,一点儿也不冤

赵括中计,大一统势不可挡

赵括走马上任之后,嬴稷也将主将换成了白起。赵括面临着粮草即将中断情况下,决定置之死地而后生,亲自率领主力向秦军发动了反攻。秦军连连后退,面对赵军凶猛的进攻,秦军损失非常惨烈,这也许出乎白起预料,白起认为派遣疑兵,将赵军引入自己早已经设置好的口袋阵就行了。

最终赵军被团团围困,赵括方才知道中计。赵括数次率领大军冲击,都失败了,最终赵括阵亡,投降的赵卒,绝大部分遇难。自此,东方列国,没有一个能够单独与强秦抗衡,大一统的态势已经形成,虽然秦国后来还是被合纵军击败过,但是这种趋势没有被逆转。

赵国之所以败给了秦国,还是从国力上来讲,秦国要比赵国强大多。这也是嬴稷之所以在秦国进攻廉颇率领赵军不利情况下,依旧不断增兵的重要原因。秦国能够消耗起,而赵国不行。

所以,即使赵王坚持用廉颇,而不换将,那么赵国在实力面前,依旧是失败的。只不过,以廉颇的能力,断然不会如同血气方刚的赵括那样,派遣全部的主力,追击后退的秦军。

或许廉颇在粮草供应不济的情况下,用计逐渐撤军,使赵军损失最小,这对于保持赵军与秦军相抗衡的实力,还是非常有价值的。

所以,长平之战,嬴稷用国力与赵国拼,只要秦军主将不是过于无能,那么赵国一定成为失败者。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海宁历史上唯一的状元,他的想法... 海宁发布《悦读·潮文》栏目,期待与你一起以新视角、新形式,展示潮城人文故事;以朴实易懂的文字、生动形...
原创 张... 1955的开国大授衔中,虽然有两位被评为了十大上将,但是后世的很多军事历史迷们认为此二人完全有资格进...
原创 如...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原创 说... 古典小说或多或少都会带有一些神话色彩,其中除了《说唐》就属《说岳》中神祇、妖怪转世降生的人物最多。据...
原创 如... 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过当人们真当上了将军之后,到达人生顶峰之后,往往又对应了那句话...
原创 1... 引言 17、18世纪之交,新英格兰地区经济中心的辐射效应是什么?首先,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需要知道...
原创 粟... 导语:粟裕大将的平反工作是十分艰难的,从1979年粟裕大将提出申诉申请后,总政治部卡了粟裕大将多年,...
原创 一... 所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知道自己犯错,能进行改正,就已经非常好了。而清朝也有一位知错能改,后面还成就...
原创 “... 襄樊在三国时期是一座重要的城市,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它位于汉水和赤壁江交汇处,是南北交通的咽喉要道...
原创 1... 她13岁被顺治纳入后宫,幸运为皇帝侍寝,以14岁妙龄生下一位皇子,她22岁失去丈夫,儿子却幸运地继承...
原创 2... 文|二壮说历史 三国的一些历史事件我们基本上都是从影视作品或者小说中了解,其实小说三国演义中很多与...
原创 为... 清朝,是中国经历的各个朝代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一个。它既有中国最鼎盛辉煌的康乾盛世,也有中国最耻辱的卖国...
原创 李... 说起唐朝,我们想到的肯定先是李世民,而李渊的名气和之比起来确实要差很多,有些人还说唐朝的江山基本都是...
原创 王... 引言: 有人说,西周社会兴盛于分封制,东周社会也亡于分封制。 分封制导致周天子的权力外落,也给了许多...
原创 李... 在《亮剑》中有这样的情节安排,那就是李云龙将手下的独立团派到各地打游击,李元龙的训话是:“原则只有一...
原创 1... 1957年5月17日,贵州省濯水县合作食堂对于经营问题召开了一场全体讨论会议。在会上,负责人张书记进...
原创 不... 第一位:秦武王 秦武王,又叫秦武烈王、秦悼武王,叫赢荡,秦惠文王之子。秦武王特别的好战,四处征战,...
原创 故... 故宫在古代被叫做紫禁城,位置是在北京中轴线的正中央,是中国明代和清代富丽堂皇的皇家宫殿,也是至高无上...
原创 周... 周文王姬昌(前1152—前1056),姬姓,名昌,是周太王之孙,季历之子,周朝奠基者。其父死后,继承...
原创 孝... 孝庄13岁就嫁给了皇太极,她一生如履薄冰,在后宫众多佳丽中脱颖而出,凭借自己的能力笼络了一大批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