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尾诗道出无尽的世事变迁,指出人的命运难以逃脱天数的安排。三国时期的历史,虽充满遗憾,但更显忠臣忠义,尽力挽救天下苍生的家国大义。
其中,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是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刘备初起兵口号是“匡扶汉室”,然而在汉献帝被迫退位之际,为何未尽全力迎回汉献帝,反而自己登上帝位?
刘备经历了从安喜县尉到蜀国开国皇帝的惊心动魄历程,艰辛程度自己深知。初出时,只有少数几人,战友也仅限于关羽和张飞,混战中屡战屡败,坎坷曲折。
年轻时,和曹操、公孙瓒并肩对抗黄巾军,然而到战争结束,曹操成为重兵之主,公孙成为诸侯大名,而他仍是安喜县尉,一无所有。
多次依附他人,先后投靠公孙瓒、袁绍、曹操等诸侯。成功夺下徐州,却被吕布夺走,频遭战败和困顿。
在曹操麾下,刘备过着低调生活,深怕引起曹操怀疑,只能隐藏才华。曹操让他去攻打袁术,最终得到徐州。
然而,战胜曹操后,自己的家眷被掳,更是一次次惨败,40岁的他已付出了半生心血,所获的天下岌岌可危。
当有人提议让汉献帝回蜀国,刘备不忍将自己奋斗多年的果实轻易让出。
这不仅是对他不公平,也给自己未来的威望蒙上阴影。刘备一直心怀天下,但对汉献帝的接回却充满疑虑。
汉献帝的到来会是一场变革,对刘备的势力不利,更可能导致政权动荡。
刘备的人生命运,以其顽强拼搏、不断奋斗、坚持努力来逆转。
他心系家国,但他也懂得防患于未然。历史证明,他的选择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