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臣典,字祥云。湖南宝庆府巨口镇(今邵阳市新邵县巨口铺镇)人。18岁从军,先从王鑫部(三个全字,打不出来,音“全”),后隶属曾国荃部,是湘军吉字营重要将领。作战勇猛,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颇出死力,立下汗马功劳,从普通一卒快速被擢升为守备、参将、总兵、提督,尤其是在攻克天京(南京)之役中功列第一,被清廷赐封一等子爵,死后追赠太子少保,谥忠壮。
同治三年上旬,湘军吉字营不惜代价攻克了太平军在靠近天京城的钟山顶峰构筑的一座坚固堡垒——天堡城;天堡城到太平门有一段山峦叫龙脖子岭,太平军在该山离城不远处构筑了一座大碉堡,取名地堡城。
天堡城位于钟山山顶,是天京制高点,地势远高于城墙,堡垒里装有多门火炮,守军可以俯视城内外,迫使吉字营只能远远扎营,无法封锁太平门。
湘军攻下天堡城后,地堡城仍在太平军手里,吉字营虽然已对天京城形成合围之势,但因地堡城内太平军的火力封锁,仍无法抵近城墙根,故在几个月中反复开挖地道,因距离太远被守军察觉都没成功。
同治三年六月初,吉字营费劲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攻破了地堡城。
九帅曾国荃采纳了总兵李臣典的建议,将百余门西洋开花大炮架设在龙脖子山上,层层排列,昼夜不停地对准城墙猛轰,使城头上的太平军难以立足;同时又命将士将大量柴草堆砌于城下,高度与城齐平,摆出一副即将攻城的架势。
因城头上炮火横飞,太平军守军无法立足,更难看清楚城下的情况,注意力又被吸引到防备清军攻城上面去,遂使湘军获得了在城下开挖地道的宝贵时机。
当地堡城还未被湘军攻破时,凶悍蛮勇的吉字营骁将李臣典率部曾在太平门外、龙脖子山下挖了一条地道,后因离城太近,又被地堡城守军发现,枪林弹雨倾泻而下,无法继续深入而中途放弃。
如今,地堡城已被摧毁,李臣典利用这段废弃地道,日夜不休,轮班开掘,花了5天5夜的时间,于同治三年六月十五日挖掘成功。李臣典挖的这条地道已经深入到城墙正下方。’
16日上午,李臣典督率部众在地道里安装好炸药与导火索,约定正午时分点燃引信。这时,城内太平军发现了情况有异,急忙派一队士兵冲出太平门,打算捣毁地道,并斩断导火索,以破坏湘军的作战计划。
不料李臣典早有准备,率麾下士卒很快赶到,一阵乱枪将太平军击退,太平军拼命还击,无奈寡不敌众,死伤好几个,余众匆匆撤回,未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当天中午,吉字营攻城主力聚集在龙脖子山下地道口后,准备爆炸成功后沿城墙缺口一齐杀入城中。不料在决定由哪一队率先冲锋时却出了问题,也就是说排定战斗序列时发生了难产,迟迟无人肯打头阵。
众所周知,攻城时第一波进攻者伤亡肯定也是最大的,弄不好那可是要填壕沟的,曾国荃派心腹大将朱洪章来询问诸营官,哪个营愿意作头队、哪个营愿作二队时,“再三询之,无人敢应”。
朱洪章没办法,遂改口问道:“请以职分(职位)高低定先后,何如”?众人仍默不作声,无人应答。
朱洪章问职位最高且打仗一向骁勇的萧孚泗,萧孚泗低头不答;又问职位次之且剽悍过人的李臣典,李臣典说打头阵可以,“但须拨精兵一两千人与之”。
朱洪章有些恼怒,大声抗辩道,与其增兵给你,不如我自己充头阵。众将官乘机起哄,撺掇朱洪章打头阵,朱洪章大话已出,骑虎难下,只好答应。
于是最后议定朱洪章部担任先锋,刘连捷部担任第二梯队,分兵三路,逐次推进。战斗序列定下来后,各营官又到曾国荃大营签下军令状,敢擅自后退者就地正法。
此刻的曾国荃已经在天京城下苦战了3个年头,听说淮军正奉命赶来增援,岂愿他人来抢功?今日他已下定决心,摆下破釜沉舟的架势,亲自在天堡城坐镇指挥,静等地道爆破成功。
同治三年六月十六日(公元1864年7月19日)正午,曾国荃下令点火,旋即一声巨响,石破天惊,炸塌了太平门一段城墙,缺口约20多丈,一时间硝烟冲天,朱洪章头队的400多名攻城士兵因过于靠近,全部被炸得血肉横飞,稀里糊涂死于烟尘之中。
刘连捷的第二队也顾不了那么多了,拼命嘶吼着踏着同袍的尸体残骸冲入城中。此时的天京城内断粮已久,主要靠吃“甜露(一种野草)”维生,太平军将士个个饿得面无人色,饥疲无力,靠意志力支撑举起刀枪,与湘军展开残酷的巷战。
尽管太平军组织了几次大规模反击,但因湘军准备已久且杀红了眼,都没有成功。战至下午申时(5——7点),天京九门皆被攻破,落到了曾国荃吉字营的手中,太平天国也随之宣告灭亡。幸存的太平军将士聚集在天王宫前的广场上,积薪点火自焚,无一降者。
湘军攻入天京后,曾国荃默许士兵烧杀抢掠三日,一场惊天浩劫随之莅临这座曾经花团锦簇的六朝古都......
李臣典虽然作战勇猛,骨子里却是个贪色无耻之徒。攻破天京后,他令部下为其随意掳掠妇女,史料记载他沉溺于肉欲中无法自拔,曾“日御九女”,终因淫欲过度而一病不起,十几天后便一命呜呼了。
李臣典死时仅27岁,按今天的说法还是年轻力壮之人,壮年而亡,曾引发种种议论,曾氏兄弟为了遮丑而为其多方遮掩,上报朝廷时也说他是因为挖地道不慎负伤而死。
但真相毕竟遮掩不住,朱孔彰在其著述《中兴将帅别传》中就直言不讳地揭露了他的真实死因:“公恃年壮气盛,不谨(生活不检点),疾之由也”。
后来,清廷大肆封赏破南京的有功之臣,李臣典因挖地道填炸药轰塌南京城墙,论功当属第一,被封男爵,赏赐甚厚。朱洪章第一个冲进南京,按理头功应该属他,萧孚泗、李臣典不敢充当前锋,功劳反而在朱之上,分别被封子爵、男爵,清廷还赏赐了无数财物,朱以为自己是江西籍,不是湘乡人,算不得曾氏兄弟的心腹将领,只得认倒霉“一笑而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