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南海作为我国中央领导人办公的一个场所,本来在新中国成立后,是要挂一块牌匾的,当时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办公厅主任的齐燕铭,看见政务院下属的其他部委都纷纷挂上了牌匾。
于是他认为中央人民政府也应当挂上一块牌匾才好,便制作了一块“中央人民政府”的牌子,准备挂上去。
但是周总理却持反对意见,这是为何呢,最终这块牌匾也没有被挂上去,反而放在中南海的是毛主席亲笔题的字
“为人民服务”
。
那么这其中又有什么含义,毛主席便指出了这其中的缘由,
这块牌匾和毛主席所提的字之间有着怎样的区别?
一、中南海成为政治中心
中南海的位置是位于北京天安门西侧的位置,每天北京城内有不少的行人路过此地都会望见里面正门上的
“为人民服务”
五个大字。
红墙绿瓦,“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大金字历经风霜,几十年的岁月变迁,却熠熠生辉,而这几个大字正是毛主席所提笔写上去的。
据中南海的工作人员回忆,在众多的“手写体”的“为人民服务”中,这一幅字是毛主席选出来的最好的一幅。
那么这几个字放在中南海这里又有怎样的含义,这其实和中南海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南海又是如何成为最高的领导中心的?
中南海位于北京故宫西侧连通的两个湖的总称,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这两个湖就是中海和南海,位置在北京的西城区西长安街的北侧位置。
中南海的建筑最早可以追溯到辽金时期,是在金朝时期金世宗在北海以及中海一带开始建造宫殿、楼宇、园林等,所以又被称为“西苑太液池”。
然而“中南海”的名字则是在元朝时期才出现的,并一直沿用至今,元朝在北京建都,也是从忽必烈的时候开始对西苑三海再次进行扩建和挖掘。
因此西苑也成为元代皇宫的一部分,并且是北京内城最大的风景区,西苑三海的建筑群在明代时期才逐步成型。
明代时期朱棣还是燕王时,便已经在西苑太液池设宴了,所以此时的中南海又是皇帝宴会举办的场所,在后来又修建了一些行宫,便又成为了皇帝的住宿。
清代时期,中南海便设为皇家禁苑,康熙的政务大多是在离宫别苑进行处理,中南海则逐渐成为清王朝的政治中心。
后来慈禧对中南海再次进行了修缮,而且当时中国的第一条铁路也是在中南海修建完成的,此后慈禧移居西苑中南海居住。
民国初期,中南海还成为了当时国家的政治中心,曾经还当过袁世凯等时期的总统府,以及北洋军阀政府的国务院等都曾经在此设立过。
后来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南海也成为了中央领导人办公的场所,然而关于中南海能够成为这一场所也是有着非常重要的原因。
二、定居中南海
在建国之初,中南海并没有皇家园林那般的优美景色,反而是一片萧瑟的景象,毕竟新中国刚从十几年的战争中走来,就连这个曾经作为历代王朝权利中心的地方也未能幸免。
此处已经被残枝落叶堆满了院落,而且因为叶子堆积的太多,再加上雨雪的堆积,导致叶子都腐烂了,发出阵阵的腐臭味。
所以在中央领导人搬到中南海办公前,工作人员需要对中南海进行大规模的清扫。当时进行清扫的工作人员达到了三百名,几乎一个春季都在对中南海的环境卫生进行处理工作。
将这百年来都没有处理过的淤泥从此挖干净,然而在这淤泥中还有不少的枪支弹药,都需要进行处理。
同时我们的工作人员还将从山上采集的条石用以切成湖岸,并建立码头,引来山泉水,可以在湖中养一些鱼。
在300名士兵的努力下,终于将中南海恢复到往昔的风貌。然而对于毛主席来说,在中南海办公他并不乐意。
因为毛主席更喜欢在香山这个地方办公,香山的环境在北京的西城区,距离市里还有一段的距离,所以相较于市里的繁华,香山的环境更为幽静、偏僻,隐蔽性极高。
因此毛主席非常喜欢在这种安静的环境下办公,处理一些国家大事,而反观中南海不仅住过慈禧、袁世凯等人,而且从意义上来讲,和我党的理念有所违背。
所以毛主席多次表示反对意见,但是当时担任北京市长的叶剑英则坚持让毛主席将办公地点搬到中南海,一方面是因为当时的敌特分子很多,尤其是建国之初,更是多达上万人。
也是出于对毛主席安全的考虑,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毛主席也时常需要到市里开会,而且一开就是很长时间在回到香山居住的时候已经是后半夜了,也是出于对毛主席身体的考虑。
怕毛主席奔波过于辛苦,但是叶剑英和周总理几次劝说都没能劝说成功,最终在中央政治局的会议上,通过举手表决,毛主席最终搬进了中南海。
但毛主席也不是一下子就搬进了中南海,还是时常会回到香山居住,对于香山仍是恋恋不舍,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毛主席才算正式定居中南海。
三、为人民服务
在中南海成为了政治中心后,担任中央人民政府的齐燕铭便决定在此挂一副牌匾,写的是
“中央人民政府”
这几个字。
当时齐燕铭在制作这副牌匾时,却是煞费苦心,他当时见其他的下属单位都挂起了牌匾,于是齐燕铭当即决定也挂一块。
并找来金丝楠木,自己则去买了大刷笔,齐燕铭此时已经找好了纸,更是挥毫泼墨写下了中央人民政府几个大字。
苍劲有力,并让木工将其雕刻好,他便决定将这副写好了“中央人民政府”的牌子往上挂,但是却被周总理制止了。
周总理对其严肃的说道:
“我们是人民的政府,就是要为人民办实事,要是将牌子高高的挂起,反而让老百姓望而生畏。”
所以周总理提议将其换成“为人民服务”,并且由毛主席题字,这一提议获得毛主席的同意,最终由毛主席的题字“为人民服务”,至今仍挂在中南海新华门的影壁上。
时刻警醒着领导人站在更高的位置上,态度要谦逊,始终铭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同时这也表明政府不是权力的象征,而是更好的服务于人民。
结语
周总理和毛主席作为新中国的领导人,
更是切身实际的做到了“为人民服务”,也真正的做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革命理念。
所以他们以身作则,为今后的领导人做出了很好的榜样,“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始终影响着每一代人领导人,做到以人为本,将人民放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