妲己的“助纣为虐”加速了商朝的灭亡,因此她成为了祸国殃民的象征。
其实在妲己刚成为纣王的女人时,闻仲就已经察觉到她真实是个妖怪。
闻仲因拥有第三只眼,能够识别任何化为人形的妖怪,因此成了纣王最忠诚的随侍。
那么,既然闻仲清楚妲己是妖怪,为什么仍然不主动去消灭她呢?
通过闻仲的第三只眼能得知他看到了什么。
“托孤重臣”闻仲
闻仲在纣王身边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若没有闻仲的存在,纣王可能就不会出现。
纣王心中最为信任与敬畏的,也唯有闻仲一人。
帝乙去世后,纣王在闻仲的支持下顺利登基,成为了国家的统治者。
其实,纣王的身份并不容易让他登上王位。毕竟,他既不是帝乙的亲生长子,也没有太多突出的才干。如果没有闻仲的帮助,他的人生可能会走向另一个方向。
自从纣王登基以来,闻仲始终陪伴在他身边,全心全意地为其辅佐。正因为有了这样的重臣,才使得这个国家变得如此稳定而繁荣。
在这段时间里,闻仲始终将纣王视为自己的弟子,将自己一生所学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教导他如何治理国家和管理江山。
如果纣王犯了错,闻仲也会像一位严格的老师那样,对他进行严厉的批评,毕竟严师出高徒。
因此,闻仲无疑是对商朝贡献最大的关键人物。
尤其是闻仲额头上的那只第三只眼,给商朝带来了很大的贡献。
每当妖人靠近纣王,企图对其和国家造成伤害时,闻仲总会立刻现身,用他的第三只眼洞悉敌方的真面目。
闻仲的第三只眼,不仅能够洞察他人的真实形态,还能揭示他们的本质。
一旦暴露,这个人必定会遭遇不良的结局。
当初,费仲和尤浑的阴谋被闻仲识破,因此他们差点死于闻仲之手。
众多人心中,纣王常被视为沉迷于美色与享乐之人,而鹿台则是他最为珍爱的场所。
正是因为鹿台的存在,纣王整日沉迷于享乐,全然不顾民众生活和国家事务,导致整个国家百姓苦不堪言。
在这种情况下,朝廷中许多大臣感到不满,而其中最为愤懑的便是闻仲。
看到纣王拒绝拆除鹿台,闻仲意识到是费仲和尤浑这两位奸臣在暗中捣鬼,于是决定直接将他们消灭。
在闻仲眼中,纣王和商朝才是最为关键的,因此他决心将所有对他们不利的人彻底清除。
要不是纣王的干预,费仲和尤浑当场就会在朝堂上丧命。
然而,实际上,这并不是重点,真正给国家带来灾难的人是妲己。
祸害国家和人民的妲己
妲己在世人眼中常被视为祸害,因她与商朝的覆灭息息相关。
正是妲己那绝世无双的容貌,深深地吸引了纣王的心。
本来专注于沉溺美色的纣王,在妲己的诱惑下越来越失去自我,整日无视朝政,凡事都听从妲己。
在这种情况下,商朝逐渐走向了衰退。
费仲和尤浑这两位奸臣,实际上是妲己的操控之物。
在此之后,妲己依然没有停止,她所策划并实施的各种酷刑和惩罚,都是出现在商朝时期。
尽管纣王清楚这些严酷的刑罚会带来怎样的后果,但他无能为力,因为他偏爱妲己。
可以说,妲己凭借她的美貌,成功地让纣王陷入了迷恋之中。
实际上,妲己接近纣王的真正意图是摧毁商朝。
妲己其实最初只是一个平凡的女子,正是因为她出众的美丽,才引起了纣王的注意,并让她成为了他的女人。
就在此时,一只九尾狐跃上了妲己的身体,成功地夺取了她的控制权。
从那时起,妲己便开始了她魅惑君主的使命。
妲己深知纣王的性格,因此只需轻微做个动作,便能令他对她言听计从。
在这种情况下,纣王完全被妲己所驯服。
商朝在妲己的阴谋下,逐渐走向了灭亡。
你认为,一个缺乏主见、只知道沉迷于女性的君主,能成就什么伟业呢?
加上妲己所施行的诸多酷刑和政策,商朝正一步步走向深渊。
这么显而易见的一个不怎么样的女人,闻仲难道会不知道吗?
闻仲明白妲己是妖女,为何却不选择将她除去呢?
闻仲究竟在畏惧什么呢?
闻仲的第三只眼睛威力无比,无需多言。只要那只眼开启并释放出白光,便无人能够隐匿形迹,这就是所谓的“神通眼”了。
这只眼睛不仅能够洞察对方的真实形态,还能辨别他的内在本质。
无论是善人还是恶者,经过他的眼光都能一目了然。
妲己这样的妖媚之女,自然无法躲避闻仲的关注。
通常在这种情况下,闻仲会果断地消灭对方,以保卫纣王和国家的安全。
然而这一次,闻仲却决定保持“沉默”。
实际上,闻仲凭借他的第三只眼,不仅揭示了妲己是九尾狐的真相,并且明白了她接近纣王的意图,同时,也看到了其他的事物。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妲己才得以躲避闻仲的追捕,保住了一条性命。
妲己的脖子上垂挂着一颗平常无奇的石头,但它具有反射光线的能力,正是因为它反射了闻仲眼中的白光,这才让闻仲意识到这块石头的重要性。
这块叫女娲石的石头,使闻仲了解到妲己是王母娘娘派遣而来的。之所以发生这一切,是因为纣王曾对女娲表示不敬,从而引发了王母娘娘的不满。
对于这样的事实,闻仲这个“小兵”又怎能与王母娘娘对抗呢?
同时,他也发现妲己的真实形态其实是一个可怜的女子。
在这种复杂的情绪中,他选择了放任妲己的一切行为。
正是因为闻仲没有对妲己施加行动,纣王才认为自己的女人是一位好人,因此他选择了完全信任她。
商朝很快走向灭亡,而那位沉迷于美色、昏庸无能的纣王,也随之结束了他平庸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