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皇后和萧淑妃被囚于禁苑,李治欲赐二人缢死,武媚娘却不愿便宜她们,命大太监范云仙杖王皇后及萧淑妃各一百,截去手足,投于酒瓮中,笑称:“令此二妪骨醉!”
李治听得骨头发寒,这和汉朝吕后造的“人彘”有什么区别?
李治唯恐范云仙真这么做,暗自下令只可杖杀,不可多生枝节。范云仙认为天底下皇帝最大,最终还是听了他的话,谎报武媚娘已按她旨意处置二人。
可是,宫中多皇后的耳目,范云仙瞒得了一时,又怎能瞒得了一世呢?
王皇后和萧淑妃被赐死后,太原王氏、河东柳氏和兰陵萧氏失去了靠山,尽皆被流放到岭南,切断了关陇世家的左膀右臂。
不过,由于长孙无忌家族势力庞大,兼且支持李治和武媚娘的官员人微言轻,夫妻二人也不敢做得太绝,只能继续忍耐,以待时机。
公元656年,大唐朝堂为候补宰相的人选闹开了锅。
按照三省六部制,大唐至少应有七位正副宰相,其中一人是诸相之首。可自从柳奭、褚遂良被贬,新宰相崔敦礼卧病不起后,长孙无忌得过且过,中枢运转出现了极大问题。
为此,李治欲取太子潜邸出身的李义府、礼部尚书许敬宗为相,加上李勣、长孙无忌、韩瑗、来济、于志宁,合计七人。
需要说明的是,韩瑗、来济虽然曾是太子李治的属官,但却倾向于关陇世家。这一次“选相”,二人不仅没被拿下,反而排在老资格的于志宁、许敬宗之前,正是出自李治之手。
按李治的意思,此二人虽然一直跟着长孙无忌打压自己,但也情有可原。他自己也曾在长孙无忌的压迫下,做过一些“党同伐异”的事。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韩瑗、来济因此感激万分,遂上表归心。
李义府善于察言观色,也是太子时期的属官,可他只有40多岁,只好委屈一下做了候补宰相。至于另一位宰相人选,却出乎意料地落在了洹水杜氏的杜正伦身上。
杜正伦是隐太子李承乾的潜邸老臣,因为口舌之失曾两度被罢官,但他和关陇世家十分交好。
礼部尚书许敬宗在“废王立武”的过程中功高劳苦,本以为宰相之位非他莫属,不料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心中的郁闷、牢骚和嫉妒可想而知。但是,宰相一职是皇帝提名、三省六部投票,一身坏名声的许敬宗也只能忍气吞声,另寻他路。
长孙无忌没有参与这场“选拔秀”,其实他也不需要出面。
杜正伦任相,既是关陇世家的手笔,也是李治妥协的结果。
虽然柳奭、褚遂良这两个关陇世家的参天大树倒下了,但只要长孙无忌在,就没有人能轻易撼动关陇世家的地位。在朝内,长孙无忌的表弟高履行是三品太常卿、大儿子长孙冲是从三品秘书监、侄子长孙祥是四品尚书左丞......再加上他为相20年积攒下的人脉,想彻底打倒关陇世家,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而且,如果李治继续打压他,必会在朝堂上下引发严重的“割裂”效应。
因此,在新的亲信没有培养起来的情况下,李治不得不给舅舅长孙无忌留面子,拔擢杜正伦,以防中枢不稳。况且,许敬宗的名声素来不好,又是武媚娘的亲信,若是再提拔他为相,必会遭到各大世家的强烈反弹,失去得之不易的大好局面。
李治的苦衷长孙无忌一清二楚,李勣也十分清楚,但许敬宗却很委屈,十分不理解。
当天夜里,他派次子许昪抬着两口大箱子,悄悄来到了国公府。
不久前,武氏兄弟被贬,国公府只剩下杨夫人和寡居的大女儿武顺一家人,冷冷清清。
自入京以来,武顺都是给别的皇亲国戚送礼,自家何曾收过半分?于是,她便瞒着母亲收下了礼物,并向许昪拍胸脯,许敬宗任相的事包在她身上。
许昪也听说这位新封的三品韩国夫人和当今皇上关系不一般,神秘一笑,说了几句客套话就告辞了。可是,许昪回到家向父亲邀功时,却被他狠狠地扇了一巴掌!
关于宫中秘辛,许敬宗知道得远比别人多。
在李治准备反击关陇世家的时候,被长期排除在朝堂之外的许敬宗接到薛元超的密信,便投靠了武媚娘。所以,他不仅知道这位皇后的“黑历史”,还知道她和姐姐武顺之间的争宠矛盾。
试想,孝敬老太太的礼物竟被武后反感的姐姐收下了,这位心狠手辣的武皇后会如何想?难道你许敬宗要改换门庭、投在韩国夫人武顺的门下?
打完儿子,许敬宗心急火燎地托薛元超向武后说明,以免被误会。
幸好,武后虽然毒辣,但并非不明事理之人,原谅了他。不过,武媚娘也明确告诉他,宰相之位这次就别想了,除非另有人腾出位置。
许敬宗心领神会:杜正伦和关陇世家的关系藕断丝连,只有扳倒他,自己才能上位。
至此,许敬宗彻底被武后收入门下,成为帮她窃取李唐权柄的功臣。
李世民在世曾立下规矩,后宫不得干政,否则赶出宫门!
为何武媚娘还要甘冒风险、收服许敬宗呢?
经过一系列的宫斗,武媚娘深深知道,要想富贵永昌,只掌控了后宫还远远不够,王皇后就是明显的例子!尽管她现在深得李治的信任,但一个亲政掌权渐久的皇帝,一个喜新厌旧的政治生物,谁都不敢保证他不变心?
所以,为了不让自己落得王皇后那样的下场,武媚娘还要继续战斗。
不过,这一次,她把目光投向了朝堂!
连载【武照天下】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