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赵括只是“纸上谈兵”的无能统帅?白起:此子不死,必成秦国大患
迪丽瓦拉
2025-07-19 08:02:27
0

相信大家都听过纸上谈兵的故事,故事意在告诉人们只懂得理论知识,不能实战相结合,是庸才的代名词。

熟读兵书的赵括接替名将廉颇,成为赵军的统帅。在长平之战中,由于战术运用不当,轻松被秦国名将白起所击败,导致四十五万赵国将士被秦军坑杀,由于太过耻辱,司马迁在编撰史记时没有给他数名立传的机会,他只在廉颇和秦国“战神”白起的列传里露了一下脸。

司马迁的态度更坐实了赵括只是一个纸上谈兵的庸才。然而,历史上的赵括真的是位一无是处的统帅吗?

大多数人认为,赵括无法将理论和实战相结合,这在长平之战中体现的很明显。

首先,赵括的上位是由于秦国实施的反间计,秦国在进攻赵国时,受到了赵国名将廉颇的坚决抵抗。廉颇封锁了秦军所有的进军路线,采用防御战术,让秦军久久不能前进。

此时,秦国就派间谍渗透进赵国国都,散布谣言,说廉颇已经老了,他的军事才能远不如战术思路新颖的赵括。如果换赵括当统帅,一定会很快的击败秦军,解除赵国受到的军事威胁。

赵王听到谣言后,果然信以为真,就用赵括换掉了廉颇。赵括刚上任,就改变了廉颇制定的战略方针,选择主动出击,陷入了秦军的埋伏,最终导致四十五万赵军被坑杀。这个结局足以说明赵括是个庸才。

其次,正所谓知子莫若父。在赵括上任前,他的老父亲赵奢曾向赵王建议,不能让赵括当统帅,否则赵国就会非常危险了。赵奢对自己儿子是非常了解的,他不惜阻挡儿子的前途。来避免国家即将遭受的危机,在国家和亲情里选择了前者。能做到这一点,恰恰说明赵括确实不具备作为合格统帅的能力。

再次,长平之战时,赵括明知道秦军的野战能力是强于赵军的,自己是劣势的一方。面对秦国六十万大军,他选择主动出击,在人数不占优的情况下与白起正面交锋,缺乏基本常识,中了对方的诱军之计。埋葬了赵国几十万军队,赵括不能看清敌我形势,激进冒险,实在难成良将。

对于上面的观点,一些学者提出了反对意见。认为赵括在长平之战中的失败,虽然有他实战经验不足的因素在里面,但此战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由多方面的因素所导致的,并非赵括一人之错。赵国换其他人来打这场仗,结局也不会比赵括好多少。这一观点的主要理由有以下几个:

其一,作为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自幼就熟读兵书,军事思想方面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被称为军事理论天才。

他少年时期,随父亲出兵作战时,就能在战场上冷静的分析形势,曾献策帮助父亲在短时间内拿下了之前久攻不下的城池。他还献出反间计,成功解救了被敌军围困的赵国军队,这让赵括的名气逐渐被赵国上下所熟知。

赵括一直以来都是陪在名将赵奢身边充当军师的角色,没有得到亲自领兵作战的机会。长平之战前,他临危受命,当年七月上任,九月赵国就崩盘了,抵抗了秦军四十六天。

人们都知道,这一战,赵军被坑杀了四十五万人,但秦国的六十万大军也是损伤过半的,被灭杀的秦军精锐部队有十五万人之多。这也是战后白起决定坑杀所有赵军的原因之一。

其二,廉颇的防御战术是无懈可击的,秦军面对廉颇所部署的军队,就像撞在了钢板上。可是长期的防御带来的后果就是士兵疲乏,日常消耗粮草甚巨。

赵括接管赵军时,一方面现存的粮草已经不足以支撑四十五万大军用度了;另一方面,赵括的上任是带着赵王的使命的,就是要求他速战速决,尽早击溃秦军,让赵国获得喘息的时间。这也决定了赵国现阶段不适合打长期的消耗战,赵括除了制定了主动出击的战术外,再无其他选择。

其三,赵括上任后,手下将士经过了长期与秦国的拉锯战,突然临阵易帅,这是兵家大忌,会给将士们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影响军心。

赵括和手下将士们没有太多磨合的时间,导致赵括所下达的一些正确的命令,不能被坚决执行,这也是赵国在长平之战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四,赵国朝堂上一些权臣和公卿之间矛盾非常激烈,内斗不止,这让赵国大量的人才被埋没和陷害,赵括就是其中之一。

如果在长平之战前,赵括不被权臣压制,能有独自带兵作战的机会进行磨练,那他也不至于在军中没有威信,手下的将军也不会违背他的命令了。

其五,最重要的一点是,赵括所制定的进攻战术是很合理的。当时双方布阵,秦军在西,赵军在东,整个战场被一个矩形地势所包围,秦军西边是宽且深的沁水,赵军的东边是宽且浅的丹水。

战场的南边是太行、王屋二山,北侧则是太行山脉。此时,南边的山脉已经被秦军占领,北边的太行山脉由秦、赵两军共同占据,在东西两侧都被河水阻断的情况下,对于秦国和赵国来说,想要全身而退,只能乘船走水路。

此时,赵括布置的战术是派晋阳的赵国部队南下支援沁水西岸的赵军,并与被困的赵军合兵一处继续向西进攻,阻挡住秦军的退路。赵括自己率领的主力部队则向东进军,对秦国军队造成夹击之势。

但让赵括没有想到的是,晋阳的赵军没有及时出击,没能拿到沁水西岸的控制权,使得赵括制定的作战计划失效,随着秦军的绝地反击,赵军陷入了秦军的包围圈,最终,赵军主力部队因力竭被击溃。

赵括的战术是没有问题的,但由于他临时接管赵国军队,在军营中的威信不足,他所布置的任务,没有被手下将军们坚决执行,这才是导致赵国几十万军队被围困的原因。

即便如此,赵括在被包围后,仍然积极组织被困的赵军一边防御一边突围,在缺少援军和粮草的情况下,坚持了一个多月之久,最终与手下将士一同赴死。

赵军的坚决抵抗,消灭了十五万秦国精锐部队,间接拖慢了秦国一统天下的脚步。所以说赵括并不是一个纸上谈兵的庸人,长平之战的失败是多方面因素导致的,不能只让赵括一人来背锅。

白起在战胜赵国时曾感叹:“人言赵括纸上谈兵,不堪大用,近日看来,绝非如此,此子不死,日后必成秦国大患”。可见,白起对赵括这个对手的评价还是很高的。

综上所述,赵括是不是只会纸上谈兵的庸才呢,大家怎么看呢?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历... 最近俄罗斯与乌克兰果然是打了起来,虽说是两个主权国家,但是从历史的角度来说,这两个国家真是“兄弟”。...
原创 溥... 清朝时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经历了十二位皇帝,溥仪是最后一位,他从大清的皇帝,后来成为满洲国皇帝,最...
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原所长... 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中国著名西亚非洲问题专家杨光同志,因病医...
原创 “... 在中国古代史上,自五帝时期开始,禅让制就已经实施了,比较熟知的就是 尧禅让于舜,舜又禅让禹,禹又禅让...
原创 武... 武则天是在贞观十一年的时候入了李世民的后宫,而这一年武则天仅仅14岁,虽然在我们现在看来还是个孩子,...
原创 元... 1276年正月十八日,元朝丞相伯颜率领大军进驻皋亭山,距离临安仅有三四十里的路程。此时执掌南宋王朝的...
原创 他... 在艰苦的革命历程中,有很多的革命先辈都在历史的长河中,用一生的事迹给我们留下了浓墨的一笔,并且用自己...
原创 曹... 曹魏第一冤案,导致司马家族统一三国延迟16年,一人决定三国命运。下面我们详细的介绍一下 《三国演义》...
原创 很... 好长一段时间前,有这么一种说法。王莽特别像从现代穿越回去的,原因是他当上皇帝后所颁布的一系列政策都和...
原创 1... 王定国,一个名字背后藏着无数传奇故事的女红军战士。从一个贫困农家的孩子到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她的...
黄淮七省考古新发现与新成果交流... 2024年9月11日至12日,黄淮七省考古新发现与新成果交流活动在河北保定成功举办。 本届交流活动...
原创 只... 当时,刘备在得到诸葛亮后,听从了诸葛亮的建议,决定攻取荆州。在攻取荆州的过程中,刘备派遣了关羽、张飞...
原创 南... 文|ddd 编辑|ddd 前言 我国家悠久历史文化中, 各朝各代都有独特的辉煌和历史,但是有这样一个...
原创 亩... 毛主席任何时候都要求实事求是。一次,他和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著名作家王小波的父亲王方名谈话时,讲...
原创 历... 今天,史海君给大家讲一段真实的历史——明末大鼠疫。 1644年(明崇祯年间)中国北方爆发了一次严重的...
原创 朱... 靖难之变相比大家都已经很熟悉了,在这场皇位的争夺战中,朱棣成功以一藩之地夺得的皇位,这在历史上是绝无...
原创 隋... 隋朝故事:杨广游湖梦李煜,玉李总比杨梅强 一夕,隋炀帝泛舟北海,与内侍十数人同登海山,忽月光被薄云...
原创 1... ?穿越时光的历史佳话:毛主席与江华的不凡交缘 尊敬的历史爱好者们,欢迎再次踏入历史的长廊,这一次,...
原创 活... 江南江北旧家乡,三十年来梦一场。吴苑宫闱今冷落,广陵台殿已荒凉。——《有感》李煜 亡国之君是什么感受...
原创 落... 一个落榜的考生,会对国家造成什么样的伤害? 咱们常说,人这一辈子,机遇很重要。可有的时候,机遇没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