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南宋的保命技巧是什么?收复北方失地就能抵御蒙古骑兵的冲击吗?
迪丽瓦拉
2025-07-19 09:32:28
0

收复失地是行不通的!

1234年“端平入洛”战役的惨败已经说明:即使南宋占据了燕云十六州,也根本无法抵挡蒙古的冲击!

我们先看下什么是“端平入洛”?

1234年,宋蒙联军攻陷金国最后一个据点蔡州,金哀宗完颜守绪自杀,金末帝完颜承麟被砍死,金国彻底灭亡。

金国灭亡后,宋理宗派全子才发动收复北宋三京(东京开封府、西京河南府、南京应天府)之战,因为宋理宗年号“端平”,因此这次行动被称为“端平入洛”。

此时的蒙古军队在消灭金国后主力纷纷北撤,南宋的军事行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是此举激怒了蒙古,导致了蒙古方面强烈的反制,最终南宋收复的三京纷纷丢失,国境线被迫再次退到秦岭-淮河一线。

“端平入洛”的故事告诉我们,南宋军队在野战中面对蒙古骑兵是一定没戏的。和之前面对辽金一样,宋军从来就没有赢过!

那么,南宋如何避免亡国?最好的办法就是据险而守!

所以,收复北方疆土是没有意义的,像华北平原地区,一望无际,非常适合蒙古骑兵冲击,如果没有山脉和大河的阻挡,那么收复再多领土也是徒劳的!

那么,南宋需要守住哪里才能避免亡国?静夜史认为最起码有两道防线:

一是燕云十六州防线;

二是潼关-黄河防线。

对于南宋而言,收复潼关-黄河防线难度为5颗星,而收复燕云十六州难度为9颗星,地狱难度为8颗星!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分开说:

1、潼关黄河防线

这是南宋在端平入洛行动中一度收复并占有的防线,但是蒙古军队一冲击,南宋防线立刻土崩瓦解。

事实证明:越容易获得的东西,也就越容易失去!

潼关-黄河防线从潼关一直向东延伸,由于潼关以西的地方南宋无法控制,蒙古军队可以轻易地从观众地区迂回到防线以南,将防线内的南宋军队彻底包圆,这和二战期间的德国迂回马奇诺防线一个套路。

既然侧翼不稳,那正面是否坚固呢?并不是,首先,黄河在宽度上不及长江,不能够发挥天堑的作用,潼关以东的地区,属于黄河下游,水流平缓,便于渡河,在宽度不够的情况下,这条防线需要大量的军队驻守。

而从北宋灭亡后,黄河由于泥沙的淤积,已经不再向北从海河入海了,而是不断南摆,多次决口,逐渐形成了夺淮河入海的情况,多次的黄河水患造成了面积达25万平方公里的黄泛区。

黄泛区的存在,对蒙古骑兵而言,可能只是脚步被迟缓,但是对于南宋而言,则是完全不能种植粮食,所以给南宋造成巨大的财政负担,因为粮食需要从南方运过来!

而且这还不是最严重的,最严重的是一到冬天,黄河会出现结冰现象,这就意味着,蒙古骑兵踩着冰面就杀过来了,这意味着此时的防线基本等于没有!

所以潼关-黄河一线绝对不可能阻挡住蒙古骑兵的冲击。

而且,蒙古已经用一场胜利验证了这个结论!

2、燕云十六州防线

对于中原王朝而言,这是最好的防线。其后100多年的明朝,就是靠着燕云十六州地区的长城,抵御住了蒙古的冲击!

但是南宋真的能够拿下燕云十六州吗?

静夜史认为不能!

因为南宋和北宋一脉相承的“以文制武”国策,注定了其战斗力孱弱,士兵积极性不高,远远达不到蒙古军队的水准;

而且,南宋缺少战马,不可能组建起强大的骑兵,以步兵对骑兵,在野战中根本就不可能打赢!

最后,南宋是自南向北突进,补给线拉长,深入敌境作战,需要面对比蒙古更多的困难和压力,所以南宋成功拿下燕云十六州很难!很难!

但是,即使南宋成功拿下燕云十六州,就一定能够阻挡蒙古的铁蹄吗?金国在野狐岭飘荡的45万孤魂有话要讲!

1211年,数十万大军在成吉思汗的带领下,在野狐岭向金国的45万大军发起冲击,最终,成吉思汗大获全胜,金国在北方的精锐灰飞烟灭!

野狐岭之战之后,金国为躲避蒙古锋芒,不得不主动迁都汴京,1215年,成吉思汗占领中都,金国疆土被拦腰截断!

金国尚且如此,南宋就更加不堪一击了。最重要的是,燕云十六州的侧翼同样暴露在蒙古的铁蹄之下,此时的西夏已经被蒙古消灭,燕云十六州同样起不到阻挡蒙古铁蹄的效果!

那么,南宋如何才能阻挡蒙古铁蹄?答案是不能!

金国的失败,除了腐化的结果,最重要的是蒙古军队的强悍。

蒙古军队不多,成吉思汗时期也只有20多万,但是蒙古军队却可以横扫欧亚,吊打金夏,那么,蒙古军队为何这么强呢?静夜史认为有以下原因:

一、硬件优势

战斗的胜利,离不开优良的装备。

首先,蒙古人是马上的民族,基本天生就是战士。在他们出生时,就开始了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方式,奔跑,骑射是游牧民族的必备技能。当这些技能运用到战争中时,就可以产生可怕的力量。

蒙古人的食谱比较单一,牛羊肉、奶制品虽然单调,但是营养成分高,对保持良好的体质有诸多好处。

承载这些恐怖战士的,是奔腾在草原上的蒙古马。这种马虽然个头小,但是耐力惊人,当别的军队面对茫茫草原和沙漠束手无策时,蒙古马可以轻易将千万个蒙古战士送到千里之外的彼岸。

可以日行千里了,那么如何实现毁灭性打击呢?蒙古人改进了可怕的复合弓,相比于欧洲军队的长弓,这种功轻巧且射速快,且射程远达300多米。这让蒙古骑兵在野战中大显神威,特别是两军还未相遇时,弓箭已经开始了大量杀伤。

针对沿途墙高沟深的城池,蒙古人军队带来了抛石机。当抛石机将石块乃至敌人的尸体大量抛向敌人时,敌人的内心是崩溃的。

二、软件优势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蒙古军队万里西征且来去如风,这不是为难后勤部门吗?

实际上,蒙古军队根本就没有后勤部门。他们的后勤补给,靠的是以战养战,就地取材。

静夜史相信,他们也有可能吃敌人的尸体。

既然没有后勤部门的拖累,那么蒙古骑兵的行军速度就空前加快,长途奔袭是他们的拿手好戏。往往在对方还没有反应过来时,蒙古弯刀已经架到了他们的脖子上。

即使在屡战屡败中积攒了经验,组成了坚固的正面防御,蒙古骑兵就没有办法了吗?

为了应付这种情况,蒙古骑兵研究了独特的战法。具体就是小部队佯攻然后佯败,吸引敌人追击,然后大部队合围。如果敌人不上钩,蒙古骑兵就在正面展开攻击的同时,以主力迂回到敌人后方展开猛攻。这种战法对付欧洲重骑兵兵团简直不能再好使。而遇到蒙古骑兵迂回,他们就只剩下一个宿命,阵型崩溃后被屠杀。

迂回战术后来被发扬光大,德国名将隆美尔就是这一理论的登峰造极者。

为了保证长途奔袭的战斗力,蒙古骑兵的坐骑数量基本大于1。所以遇到蒙古军队,不用感慨自己无能,而是对方太强悍。

除了以上因素,还有蒙古军队的指挥系统非常简单高效,在对手还在请示要不要打时,这边已经结束战斗了。配合蒙古军队的良好军纪,如若不胜,天理何容!

所以,不是南宋无能,而是蒙古太强悍!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北... 靖康之变后的宋朝南方,与崇祯帝自缢后的明朝南方确有相像之处,都曾出现了政治混乱、人心惶惶的社会乱象。...
原创 周...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许多令人敬佩的君臣之间的故事,其中最著名的一个就是周文王和姜子牙的故事。周文王是周...
原创 历... 信息源: 1.河南省鹿邑县老子故里,道家之源.河南省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6-10-31]。 2....
从微小疏忽到重大悲剧:中共党史... 如今,我党与我国的强大无疑让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感到自豪。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党的成长历程并非...
原创 王... 战国时期,秦国变法图强,积蓄了丰厚的国家实力与人才储备。常言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但是在战国七...
原创 李... 历朝历代的开国之君,都希望自己的王朝能够永远的存在下去,世家也希望家族的繁荣能够永不衰退。秦始皇希望...
原创 9... 谈到日本的房地产泡沫和经济崩溃,我们不能不提及那个曾经光鲜亮丽的岛国,如何在二战后在美国的支持下一飞...
原创 掉... 在中国近代历史的长河中,毛泽东作为一位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以其独特的个性和深远的影响,塑造了一个时...
原创 清... 清朝乾隆皇帝,闭关锁国以后,整个国家的发展就逐渐和西方世界拉开了差距。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差距也变得...
原创 为... 众所周知,在战争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人的因素,然后才是武器装备、地理环境、天气条件等外界因素。长城本...
原创 杨... 1951年,一辆军列途径天津时被人拦截了下来,当时在车上的是奉命前往朝鲜作战的部队,杨得志将军便在其...
原创 清... 在历史的古老画卷中,有一支女子的队伍,曾在风尘中舞动,她们的故事或许黯然失色,却深深扎根于时光的河流...
原创 奥... 1676年,奥古斯塔海战,29艘法军战舰与27艘荷西战舰对决,在地中海进行厮杀。此战,荷兰海军主帅德...
原创 秦... 提及秦始皇, 想必都无人不晓,无人不知。 作为第一个统一六国的皇帝,这位天子在历史上也是家喻户晓,贡...
原创 日... 前面我们讲了,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本质上是一场儒家思想向现代化转型的结果,那后来为什么,日本还是走上...
原创 刘... 前言 元末明初,朱元璋成功平定群雄,开创了大明朝的辉煌。 这不仅归功于他的英勇与智慧,还离不开那些为...
原创 杨... 历史八卦:十六院夫人传奇再探 在历史的长河中,隋朝的一个名为“十六院夫人”的传说,如同一颗耀眼的明珠...
原创 刘... 人性的复杂性在刘青山的故事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他的一生仿佛是一个寓言,揭示着权力、欲望和道德的纷...
原创 孝... 引言允文允武,内修政事,外勤讨伐,用兵如神,所向有功。——《清史稿》 在清朝的历史记载中,对于皇太极...
原创 想... 前言:从大凉山的彝族地方现状引发的思考 碗筷不洗罚款十元、餐具摆放不整齐,按情节轻重罚款、蹲地吃饭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