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现如今的俄罗斯为何武力值这么强,原来是因为这场战役带来的教训
迪丽瓦拉
2025-07-19 16:33:35
0

这片土地,广阔得几乎可以把天边都包进去,大江大河横贯东西,冻土和冰原像是大自然的禁区,几个世纪下来,那些梦想着征服这片土地的欧洲人,最后往往都在这里画上了休止符。这不仅仅是地理的广袤让人望而生畏,更有那时间的流转、空间的深邃、刺骨的寒冷、折磨人的饥饿,还有那种打不垮、冲不散的战斗民族精神,这些都是这片土地对抗所有入侵者的武器。

想想看,这里的冬天,冷得能把铁都冻断,大雪封山,连鸟儿都得往南飞去找温暖。那些想要征服这片土地的侵略者们,他们可能连这里的冬天都没想过怎么熬过去呢。而对于这里的人民来说,这样的环境,这样的挑战,早就磨砺出了他们不屈的意志和顽强的生存能力。面对入侵者,他们有的是方法和时间,就像是大自然自己在玩一个漫长的游戏,看看谁能笑到最后。

01查理十二世

查理十二世,这个名字在十七、八世纪的欧陆上就像是一股清新的旋风,甚至可以说是一股狂野的旋风。想想看,一个还没满十六岁的小伙子,就这么坐上了瑞典王位,成了瓦萨王朝的第十位君主。但他不是那种只会坐在宫殿里享受的国王,他是真正的战场上的战士,一个为战斗而生的狂人。他对战争中的困难和冒险不仅不退缩,反而乐此不疲,自信到几乎可以说是自负,似乎世上没有什么是他做不到的。

瑞典的军事改革,也就是在查理十二世之前开始的,为他之后的东征西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想想看,那时候的瑞典把征兵制取代了佣兵制,军队变得更加灵活高效,后勤支持做到了前所未有的完善,炮兵也首次成为了独立的兵种。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让瑞典的军队在战场上更加如鱼得水。

1700年的11月,一个雪夜,查理十二世就带着8000瑞典精兵,对近四万俄军围困的纳尔瓦要塞发起了奇袭。结果如何?大败俄军,一战成名。之后的几年里,无论是在波兰还是萨克森,查理十二世都多次击败了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的敌人。他在欧陆上的行动,简直就像是一阵黄色的风暴,所到之处,敌人无不臣服。

到了1707年的9月,查理十二世似乎还没玩够,经过两年的准备,他又开始了对俄罗斯的长达三年的远征。这一次,他不仅是为了征战,更像是在挑战自己的极限,看看这个世界上还有没有什么是能够阻挡他的。

02天生敌对

在那个炮火连绵的时代,查理十二的对手,可不是个简单的角色,他就是那个在俄罗斯历史上声名显赫的彼得大帝。这位罗曼诺夫王朝的彼得一世,简直就是俄罗斯精神的化身。你想啊,很少有哪个君主能像他这样,把一个民族的性格——无论是优点还是缺点——都集中体现在自己身上。彼得大帝,他的存在,就是一个时代的标志。

这个人,他是一股怪力乱神的混合体。一方面,他冲动、粗野、野蛮得很,自制力几乎为零;另一方面,他又能勇往直前,不畏艰险。他的性格多变,有时候你会觉得他勇敢无比,有时候又像个胆小鬼。但他的信念坚定,通过自己的意志力和几乎残忍的手段,硬是让他的人民接受了一系列改革。彼得大帝在位的那些年,不仅拓展了俄罗斯的疆域,还巩固了他的绝对统治。

到了十八世纪初,彼得大帝调整好了与土耳其的关系,开始了他的欧陆扩张之路。他首先是支持萨克斯选侯奥古斯特成为波兰国王,借此机会大举吞并领土。紧接着,趁着瑞典国王刚刚驾崩,他联合丹麦、萨克森等国,打算一起来分瑞典的羹。在彼得看来,那个新上位的查理十二不过是个小毛头,根本不放在眼里。

但谁知,查理十二并不是吃素的。这位年轻的瑞典国王,很快就用实力给了彼得一个响亮的耳光。查理十二带领的瑞典军队,不仅在战场上给了俄军深刻的一课,还让彼得大帝和他的俄军患上了所谓的“查理恐惧症”,在这位英明神武的瑞典国王面前,俄军溃不成军,丢盔弃甲。

03一场大战在即

1707年秋,查理这位年轻的瑞典国王,带领着他那五万大军,浩浩荡荡地踏上了征服俄罗斯的征程。这支军队,有步兵2万、骑兵2.4万,炮兵及辅助人员7000余人,不仅人数众多,而且装备精良,后勤补给也是充足到不行。那时候的查理,可以说是名声在外,几乎整个欧洲都认为他能轻易击败彼得大帝,甚至在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门前,接受彼得的投降。

但彼得大帝这边,情况就没那么乐观了。由于一系列不太明智的举动,彼得几乎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他甚至曾试图和查理和解,主动示好,但查理不为所动,直接拒绝了。于是彼得只能拿出自己的绝活——用整个俄罗斯的广袤土地来和瑞典人抗衡。他一方面派兵骚扰查理的后勤线,一方面实施焦土政策,把查理的进军路线变成了一片火海,同时还加强了莫斯科的防御。

查理这边也没闲着,他知道俄罗斯的地广人稀对他不利,因此做好了长期战斗的准备。他进入俄罗斯没多久,就选择了在拉多斯科维奇过冬,同时制定了两个战略计划,要么北上攻取圣彼得堡,要么南下乌克兰。最终,由于乌克兰物资丰富,当地首领友好,查理决定南下乌克兰。

1708年夏天,查理带着一大帮子人硬是过了别列津纳河,一路往乌克兰那边走。走着走着,跟俄国人打了几仗,每次都是瑞典人赢,但俄国那帮人从最开始的一碰就垮,到后来能撑两撑,这说明他们也开始绷紧了神经。

04腹背受敌

到了夏末秋初,查理这哥们儿和彼得的大军在乌克兰那块儿碰上了,又是一次大获全胜。可这胜利,仿佛给了查理一剂兴奋剂,让他觉得自己只要一鼓作气往里冲,直接打到莫斯科,战争就能收场。结果,查理就放弃了他之前一直稳吃稳走的策略,决定玩点大的,分三路行动:他自己带着主队往乌克兰深处冲,边找彼得决战,边想着怎么拿下莫斯科;另一队偏师计划从基辅、斯摩棱斯克那边往东北冲;还有一队,打算从波兰直奔圣彼得堡。

这看着是多点开花的布局,实际上却是自找苦吃。查理的军队原本就不算多,这么一分,力量更是分散了。查理自信过头,小看了彼得。分兵后不久,查理就尝到了苦头。先是原本归降他的乌克兰土著遭到彼得突袭,大量补给被俄军抢走,打算在乌克兰建立的补给基地也泡汤了。接着,他的补给部队也遭遇俄军袭击,损失惨重。

更糟糕的是,俄罗斯的冬天来了,而且来得异常凶猛。到了1710年,整个欧洲都遭遇了罕见的寒潮,波罗的海都冻上了,连法国的塞纳河和威尼斯的运河都结了冰。查理的两个过冬基地,罗姆内和加迪亚兹,还被俄军骑兵突袭,大批房屋和过冬物资被烧毁。瑞典军队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冻死冻伤的人数多达5000。

这一切,都是因为查理轻敌,误判形势,导致了一系列连锁反应,让他的军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中。

05陷入困境

1709年,查理十二世和他的兵们在一个冰天雪地的冬天里,硬是熬过来了。那冬天,冷得能把铁都冻断,俄国那帮子人不是正经打仗,就知道骚扰,给查理他们添堵。皮普尔那老头给他老婆的信里都说了,这军队的状况烂到家了,说糟糕都嫌弱。

等到了春天,查理这人头铁得很,他的将领们说咱们撤吧,回波兰去吧,他偏不,非得往前冲,瞄准的就是波尔塔瓦这块硬骨头。彼得大帝也不是省油的灯,把自己的精兵强将都拉到波尔塔瓦来了,看这架势,是要跟查理好好过过招的意思。

到了6月17号,俩军对峙,数目上看,查理的1.25万人对彼得的4.5万,数目上差距大了去了。但瑞典兵打仗惯了,人少点儿对他们来说不是问题。查理在战场上向来是那个决定胜负的人,每次都能一眼瞅出敌人的软肋,然后一击必杀。他之所以一直赢,就是因为他总能在战役刚开始的时候就下死手。

可这波尔塔瓦之战,查理自己先出了岔子。还没打呢,他就在一次侦查中把腿弄伤了,连马都骑不了,只能躺在担架上。没有了查理亲自上阵,瑞典军的败局似乎已经注定。果不其然,波尔塔瓦之战,瑞典军开头还行,骑兵冲锋还能看,彼得差点就给逼跑了。但主力步兵那边就乱套了,最后只能败下阵来。

那场持续五小时的战斗,无疑是一场英勇的展示。彼得和查理,两位主将,都是勇往直前的样子,不惧生死。彼得身边三次有子弹擦过,而查理虽然只能躺在担架上,但他坚持指挥到底。查理周围的24名随从和担架兵,几乎全军覆没,死伤21人,他本人的担架更是被炮弹打得粉碎。这场战斗,几乎让瑞典的侵俄大军全军覆没,查理对俄国的征服梦,也就此破灭。

06查理的结局

波尔塔瓦一役后,瑞俄俩国的较量没那么快结束,拉锯了好一阵子,一直到1721年8月才算是个了结,俩国签了《尼斯塔德合约》,这才算把这第二次北方大战给收尾了。瑞典那边,可以说是颜面扫地,不仅仅是丢了欧洲大陆上的老大哥的位置,连北欧的头把交椅也不是他们的了。而俄国那边,可谓是地盘大涨,从波罗的海边一直扩到太平洋西北边的地方,欧洲这边因此多了一个劲敌。

查理十二世这位战场上的猛将,尽管波尔塔瓦之后形势大变,他还是没闲着,到处展示他的硬气。1713年,在土耳其,带着不到40个人的小队,面对着1.2万的敌军,硬是撑了八个小时;1715年,在德国,他指挥了那场名叫施特拉尔松德的守城战,面对着俄国、丹麦、普鲁士等一帮国家的联军,守了整整一年。1716年回到瑞典,他又开始东山再起,四处招兵买马,几乎是把整个斯堪的纳维亚都想要重新拉回来。

但故事总得有个结局,1718年12月12日,查理十二世在挪威的腓特烈斯塔要塞,他的传奇人生就这么结束了。那一天,一颗子弹打在了他的脑袋上,这位西方战场上那个最特别的年轻人,就这么走了。这种结局,既让人惋惜,又让人感叹。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历... 根据我们中国的五千年历史中,每以次的朝代更替都会出现一些分裂。因为古代的时候对于天下有这样一句古话叫...
原创 关... 在三国诸将当中,蜀国大将关羽的粉丝应该是人数最多的。这名红面美髯公战斗力简直无敌,有胆有谋,再加上赤...
原创 如... 靠山王杨林是小说里的一个经典人物,虽然在真正的历史上没有这个人,但是大家还是找到了历史上的一个类似杨...
原创 朱... 正文:在明朝历史上,朱瞻基是一位非常有影响力的皇帝。他在位期间,国家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然而,尽...
原创 日... 自卢沟桥事变后,日军悍然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 彼时的日军,以风卷残云之势,横扫大半个中国。 先下华...
原创 美... 在美国的历史上,有这样一位神秘的女预言家,她的名字叫珍妮·迪克逊,她曾经准确地预测了美国总统的寿命,...
原创 沙... 民族主义,一直充斥在俄国的历史当中。那么俄国的主体民族,究竟是哪个民族呢?现在说起来,自然是俄罗斯人...
原创 清... 康熙皇帝不仅很高寿,而且子女也是一大堆,为此皇位争夺也是异常激烈,就连他封过的太子胤礽,也因两度废立...
原创 此... 此皇帝比朱元璋还心狠,一天杀了70名大将,全被称为是千古名君 说起古代最心狠的皇帝,当然就是朱元璋...
原创 为... 三国时代,天下英雄辈出,如吕布、赵云、关羽、张飞、颜良、文丑、马超、黄忠、许褚等名将更武力值爆棚。不...
原创 清... 爱新觉罗·溥仪,清朝末代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皇帝。更是当时摄政王载沣的长子。在19...
原创 清... 1912年2月12日,袁世凯逼迫宣统帝溥仪颁布退位诏书,将权力交给袁世凯政府,这标志着统治了近三百年...
原创 美... 嘿,历史迷们!今天我要邀请大家一同穿越时空,深入探寻那些在美国历史书中引起无数好奇的中国历史人物。是...
原创 古... 古代有些皇帝会做得比较风光,但是有些则会混得无比凄惨,就算自己在皇宫嫔妃无数,而且跟前还有上百个孩子...
原创 清... 古时候皇帝就是整个社会的最中心,一切都要以他的意愿运转,包括他的婚姻也都是全国上下的大事件,皇后的人...
原创 大... 1922年,京城大街上到处是乞丐和难民,百姓们连活下去都成问题,此时婉容正兴高采烈地打扮自己,一场奢...
原创 关... 关羽,可以说是忠义二字的代表,即便是千年后的今天,无论黑白两道,国内国外,仍有无数人将关羽视为偶像,...
原创 考... 一项探索巴尔干地区基因组历史的研究揭示了第一个千年期间安纳托利亚和斯拉夫人口的深远影响,通过考古遗传...
原创 关... 关羽死后刘备以泪洗面,张飞死后刘备一个举动,让众人万分心寒! 文|明明读历史 三国是一个群雄并起的年...
原创 古... 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十四十五岁的这个年龄其实就是一个小孩子,并且也没有什么独立的能力。但是在古代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