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法号玄奘。公元627年,他离开长安,开始西域之行。17年后,行程5万里,从印度取回厂经卷。回国后,又用20年的时间进行翻译,直到去世。而奔波一生的唐僧,在其死后,遗骨也是历尽劫难,部分甚至下落不明。
唐朝末年,大军阀朱温为了把政治中心转移到洛阳,下令拆除长安所有建筑物,保存唐僧尸骨的兴教寺也未能幸免。由于有僧人抢出了唐僧的部分遗骨,才使这位高僧的遗物没有在世界上彻底消失。
宋朝仁宗年间,南京天禧寺有位叫可政的和尚去陕西终南山紫阁寺,得到了唐僧的头顶骨,迎回南京。他在天禧寺建了一座石塔,把唐僧的头顶骨安葬在塔下。
到了明朝,又在后山土堆上修了座三藏墓塔。
到清朝末年,寺和塔一起被毁。而在风雨飘摇满清政府,内忧外患的人们也都无心过问唐僧的遗骨了。
1942年,《申报》突然登载了一条消息:“日本高森部队于南京中华门外建筑稻垣神社时,发现报恩寺旧址内埋有玄奘法师遗骨及佛像铜匣等,并有宋天圣五年和明洪武十九年两部葬志。”
事实上,唐僧的头顶骨确实落到了日本人领军稻田大佐手里,并且打算运到日本。南京市民因为《申报》了解到了这一情况,立时群情激愤地要求汗精卫“政府”出面干预此事。而此时,日军在太平洋战争中屡屡失利,汪精卫正在为自己的前途惴喘不安,于是想利用此事笼络国内人士。于是派人和日军交涉。
最后,日本人勉强答应把头骨分给汗伪政府一半,汪精卫随后在南京九华山上建了一座三藏塔,把半块头顶骨安葬在塔下。而对另外半块头骨的下落仍是众多纷纭。
有人认为,一说是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中央博物院筹备处接收了那半块头骨,解放后收藏在灵谷寺玄奘法师纪念堂里。也有人说,半块头顶骨被运到日本,1956年送到台湾,如今供奉在台湾日月潭玄奘寺三藏塔。至于那种说法才是真实的,也许只有玄奘本人才能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