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中国古代历史,我们可以了解到,每一个中原王朝的建立都会与周边的少数民族发生交往,其中有和平或者战争。特别是与北方游牧民族之间的冲突更多。上溯可以到夏商周时期,就有了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地区汉族之间的战争。到春秋战国,北方诸国也是不断地与北方游牧民族交融。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战国时期各国修长城防御北方游牧民族南下都是例子。
秦朝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大秦帝国是当时的世界强国,但是与北方游牧民族之间关系也是十分紧张的,为了抵御北方的匈奴,秦始皇派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并且征用大量百姓修建长城。大秦帝国存在时间段,北方边患并没有解决。
秦汉之间的匈奴势力强大,不断南下骚扰。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及其大军曾经被匈奴大军围困在白登山七日,最后不得以和亲这种屈辱方式来稳定汉匈两族关系。到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于是派大将卫青和霍去病北击匈奴,并且取得多次重大胜利,北方游牧民族问题暂时得到解决;但是东汉时期,匈奴又南下侵扰掠夺,严重影响社会安定。于是派大将窦固北击匈奴,经过多次战争使得部分匈奴远走西方,一部分匈奴归顺汉朝,再加上东汉采取和亲(昭君出塞)稳定了汉朝与匈奴的关系,因此北方边患得到解决。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军阀割据,政权林立,内斗不仅。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內迁,民族矛盾尖锐,这一时期也称为“五胡乱华”。五胡主要是指:匈奴、鲜卑、羯、氐、羌少数民族,这时期民族之间相互残杀,少数民族与少数民族之间,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胡汉之分,隔阂严重。这时期也是中华民族以及民族文化大融合大交融时期。
唐朝时期的民族关系也是时好时坏。唐初与北方的突厥族也多次发生战争,后来被唐太宗给平定了,唐太宗也被各少数民族称为“天可汗”。但是大唐的边患问题一直存在,唐朝在边疆地区设节度使就是为了防范胡人和吐蕃。宋朝就更不用说了,宋朝统治者被少数民族给打怕了,用岁币来换取和平,而且签订屈辱条约。
大明王朝据说是最有骨气的王朝,被称为“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
,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推翻蒙古人建立的元朝,统一全国。但是这蒙古人不死心,时不时来骚扰一下你,我打不过你,但是我能跑得过你。朱元璋和朱棣这父子率大军追击,都没解决,朱棣更是五次亲征蒙古,追着他们跑。蒙古人本着你来,我就跑,追不到我的原则,使得大明朝也没办法。北方边患问题也是一直困扰着明朝,明英宗时期,发生土木堡之变,蒙古大军都差点打下京师了。到了明朝后期,东北的满族又兴起了,也差点打下京师,不过最后大明江山还是被满族夺去了。
到了大清朝建立了,原来困扰历朝历代的北方游牧民族问题,似乎没有那么严重了,清朝和蒙古族的关系比较好,除了康熙亲征噶尔丹,平定准噶尔部的叛乱外。那为什么清朝能够处理好与蒙古各部的关系,稳定北方,一直到清朝灭亡。我想有这么几个原因吧。
1、联姻关系。清朝在入关之前,就与蒙古部落保持友好关系,并且一些蒙古部落归顺清朝,接受它的各种封号,而且满族贵族与蒙古贵族之间保持联姻关系,使得双方关系更加稳固。清朝在满洲八旗的基础上,又增添了蒙古八旗,使蒙古人融入满族制度。
2、蒙古是由许多部落组成的,元朝灭亡后,蒙古又分裂为许多部落,各部落之间相互斗争,再加上明朝对蒙古的追击,使得蒙古各部势力大减,分散的蒙古各部又不能团结,干强大的满清。
3、这时期,北方的俄罗斯开始崛起,实力不断壮大,领土扩张野心也随之而来,面对强大的俄罗斯,蒙古各部压力大,投靠大清,与大清和好有利无弊。
4、满族与蒙古族都是少数民族,因此满清在其统治不断扩大过程中,对少数民族的处境和要求,有比汉族统治者更深刻的体会,更深刻的认识到处理好与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对巩固统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满清在民族问题上采取比前代更加有效的怀有政策,有效地解决民族问题,维护大一统的局面。
你们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