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明英烈:历史上知名度颇高,却被单田芳老师遗忘的六大重要人物
迪丽瓦拉
2025-07-20 03:02:08
0

《明英烈》是单老以元末明初为时间背景创作的评书,历史上这一时期真实存在的人物多数被囊括其中,不过也有这样几位,他们在这段历史上作用很大,知名度也很高,单老却偏偏只字未曾提到,堪称被遗忘的大人物。

第一位:韩山童

提到元末打响起义第一枪的人物,韩山童当仁不让。他的祖父因宣扬白莲教而被元庭定罪,后韩山童继承祖业,以白莲教教主的身份继续在民间宣扬教义,很快引起劳苦大众的共鸣,韩山童趁热打铁,一面宣称弥勒将下凡,明王也将降世,拯救受压迫的汉人,另一方面又自称宋徽宗八世孙,理当为中原之主。

在他的带动下,白莲教的信徒越来越多。韩山童趁黄河泛滥之际,事先命人埋下独眼石人,并散布“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谶语。不久后,独眼石人被民夫挖出,天下哗然。韩山童趁机召集民众、教徒,头裹红巾,宣布起义,起义军称“红巾军”,刘福通等白莲教信徒公推韩山童为“明王”。可惜不久后,元军就对红巾军展开围剿,韩山童兵败被杀,其教徒刘福通则继续率领起义军抵抗元庭,而韩山童之子韩林儿则继承了韩山童之位,称“小明王”。

尽管韩山童没能让红巾军发扬光大,但是他对起义发起、推动起到的作用至关重要,所以于情于理都应该在评书中占据一席之地,毕竟作为奠基人,不提一句怕是多少有些说不过去,然而单老就是偏偏没提到韩山童,反而虚构了一个地位和能力都与韩山童高度相似的人物刘福生,着实让人有些捉摸不透。

第二位:郭子兴

如果说韩山童是红巾军最初的绝对领袖,那么郭子兴就只能算其中一路小人马的头头,不过这个人物可不简单,因为如果没有他,也就没有后面那位名垂青史的洪武皇帝——朱元璋。

想当初,郭子兴在濠州称帅时,后来的名将汤和还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将,朱元璋更是区区一个亲兵。由于能力出众,朱元璋后来做到了亲兵队长,郭子兴对他印象很好,并答应为他娶妻,正好郭子兴的次妻张氏也觉得朱元璋不同于常人,于是俩人一合计,便把义女马氏嫁给了朱元璋,这便是古代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贤后马皇后。

当时在濠州有五路人马,首领皆称元帅,郭子兴后来受排挤架空,甚至被擒,亏得朱元璋相救,朱元璋随之逐渐展露锋芒,却被郭子兴猜忌,不过朱元璋始终对郭子兴敬重有加,令无不从,二人也逐渐融洽。

总体来说,郭子兴不算什么名将,能力也很平庸,比之朱元璋差着十万八千里,但不可否认的是,若没有他,也未必有后来的大明开国君王,所以称其为朱元璋成功的领路人毫不为过。然而在评书中,郭子兴这个人物压根没存在过,连马氏和他的义父女关系都没有提及过只言片语,反而是给马氏塑造了一个“新爹”,后来还当了国丈。其实若听过这部书也不会对这点太奇怪,毕竟《明英烈》中朱元璋的发迹史和历史上大相径庭(评书中朱元璋麾下有一员战将名郭子兴,这个郭子兴是历史上的郭兴,又名郭子兴,和我们说的这位是两个人)。

第三位:蓝玉

稍微知道一点明史的就一定听过蓝玉,他是常遇春的小舅子,因为年纪小,在朱元璋打天下时虽也以骁勇善战著称,但功绩比之一众元勋相差不少,当然了这也和他常年在常遇春麾下,被其光芒所掩盖不无关系。所以,在大明开国朱元璋册封六公二十八侯二伯时,蓝玉榜上无名。

不过明初最不缺的就是战争,而有战争自然就不缺军功,蓝玉能力出众,很快脱颖而出,洪武十二年进爵永昌侯,其在军中的地位已经超过绝大多数开国公侯,特别是捕鱼儿海大捷后声威更甚,隐隐有武人之首的架势,在官方给出的地位上,仅次于冯胜和傅友德,就是这样还让蓝玉颇为不满。

蓝玉北征立下不世之功,朱元璋大喜下以古之名将卫青、李靖比之。但蓝玉在回军途中,不仅纵兵攻毁自家关卡,还凌辱了元主妃子,使其不堪受辱而自尽。这些让朱元璋颇为恼火,痛斥蓝玉,并将原本打算封蓝玉的梁国公改成了凉国公。

洪武二十六年,蓝玉案发,蓝玉被剥皮实草,夷三族,受此案牵连的死者多达一万五千余人。

如果做一个统计,投票选出明初朱元璋麾下的十大名将,蓝玉大概率仅次于徐达、常遇春,位列第三。但就是这样一个人物,在单老的评书中只字未提。个人分析,或许是因为蓝玉较之徐达等人年幼,功绩也多为建国之后,而评书在朱元璋建国后很快就黑化了,整天就是变着法的杀功臣,再加上评书的主角已经转移到常茂、朱沐英等小字辈,所以年龄小辈分高的蓝玉处境就比较尴尬,最终被完全舍弃。

总体而言,虽然从评书整体的完整性上看,舍弃蓝玉可以理解,但始终让人感觉有些遗憾。

第四位:冯胜

冯胜雄勇且多智略,喜读书,通兵法,元末结寨自保,投效朱元璋后深受信用。

陈友谅进逼龙湾时,冯胜领兵攻其中坚,大败敌军。后解安丰之围。从战鄱阳湖,下武昌,克庐州,移兵取江西诸路,又与诸将收复淮东,克海安坝,攻取泰州。

洪武元年,冯胜随徐达、常遇春北伐,率偏师拔潼关后驻守。后率军渡黄河,降服李思齐。又回师从徐达围攻庆阳,扼守驿马关,击破元朝援军。

洪武五年,朱元璋派三路大军征讨扩廓帖木儿,徐达、李文忠、冯胜各领一军,连傅友德都只是冯胜的副将,而且这次北伐打得相当艰苦,徐达出师不利,被王保保打得大败;李文忠与敌人伤亡各半,算是平分秋色;唯独冯胜一路顺风顺水,战果颇丰。虽然不能因此就说冯胜强过徐达和李文忠,但起码能看出他的能力比之二人不遑多让。

其实还有一点能够看出冯胜的能力和功绩,就是在明初朱元璋封爵时,国公只有六位,分别是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郑国公常茂。这其中除了常茂是靠父亲常遇春萌荫,其他几位都是实打实的以功得爵,要知道从小和朱元璋一起长大,并且把朱元璋领上起义道路的汤和才仅仅是个侯爵。由此可见,冯胜在当时的能力地位,绝对是顶级的存在。

可就是这么一个人物,竟然在评书中消失了。如果说蓝玉、郭子兴的消失是因为剧情设定,那冯胜这怎么都说不通,哪怕是一个龙套角色,安排给他也无不妥,何况冯胜的可塑性很强,所以关于冯胜没有出现,个人多少是有些不理解的。

第五位:朱文正

朱文正的父亲朱兴隆是朱元璋的亲大哥,朱元璋几乎把朱文正当自己儿子一般养,再加上朱文正自己也争气,作战极为骁勇,所以曾任职全军最高衙门“大都督府”的大都督,是明军绝对的核心人物之一。

别的无需多说,咱们就讲一个最著名的战役——洪都保卫战,这一战明军的主将就是朱文正,邓愈、赵德胜等名将都是朱文正的副将。区区两三万人马,硬生生挡住陈友谅六十万大军八十五天,创下了古代军事史上的奇迹,这便是朱文正缔造的神话!

原本事情按照这样发展下去,朱文正不说功超徐达、常遇春,比肩个李文忠还是绰绰有余的,再加上他是正八经的皇亲国戚,封王也不是没可能。可惜这小子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因不满封赏,一怒之下差点投了张士诚,这让朱元璋怒不可遏,在马皇后的再三劝说下才没杀这侄子,不过朱文正的辉煌人生,也就此宣告结束,剩下的只有苟延残喘。

这样极具特点,充满矛盾争议的人物,单老也没有善加利用,只是在评书中提到了一个名字高度相似的龙套人物朱文治,而且也仅仅是名字相似,做的事八竿子打不着。

第六位:张定边

张定边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猛将,隶属陈友谅麾下。在朱元璋与陈友谅的大战中,虽然因为整体局势,张定边统率的大军屡次被明军击败,但是在鄱阳湖一战,他差一点就冲到朱元璋面前,将这位后来的洪武皇帝擒斩。若非常遇春冷箭及时射中张定边,这一战胜负难料。

如此一个敌对势力的猛将,在《明英烈》中消失不见。个人很难理解单老宁可在朱元璋兵伐张士诚时对吕具大书特书,却不愿对张定边这位历史上真正的猛将说上只言片语,其实按照演义评书的改编惯例,张定边完全可以被塑造成尤胜常遇春的当世第一战将,这样既能增强剧情,又能体现出朱元璋一统天下的不易。可惜这仅仅是我的想法,至于单老的心思,只能说不足为外人道也。

除此之外,唐胜宗、陆仲亨、耿炳文等大明开国勋爵皆未能在《明英烈》中获得展示自我的机会,考虑到此类的人物不少,所以最终只选择了最具代表性的六位,至于为何宁可虚构一些人物,也不用历史上现成的,也只有单老自己清楚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魏忠贤臭名昭著,为何在三年得势... 魏忠贤臭名昭著,为何在三年得势期却能帮助大明压制皇太极? 先说结论:当然压着打说不上,但总体来说,大...
原创 他... 作为封建时代的畸形产物,太监没有人权没有尊严,他们服侍那些贵族,每天都要看脸色行事,一个不小心可能就...
原创 日... 引言 吴音娇软带儿痴,无限闲愁总未知。自古佳人多命薄,闭门春尽杨花落。——《薄命佳人》 古时候女子社...
原创 大... 人生的路很长,但决定你命运的,就是关键那几步,走好了人生便会一帆风顺,走不好磕磕绊绊一生不舒坦。 人...
金庸:为什么历史上没有一个国家... 作者简介 金庸,原名查良镛(1924年3月10日—2018年10月30日),生于浙江省海宁市,武侠小...
原创 美... 美国与中国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张,从贸易到科技,从人权到台湾,从南海到香港,几乎没有一个领域不发生摩擦...
解放军有多少个山头? 上世纪七十年代,毛主席在见到陈士榘时,笑着打趣了一句:“要说山头,我们还是一个山头的哩,都是井冈山的...
原创 “... 清朝末年,因为清政府无能导致国人被列强践踏,因此后世人对晚清的腐败非常痛恨。 溥仪作为满清最后一个皇...
诗歌背后是活泼泼的生命 如果中国也有桂冠诗人,我想,那个人必定是白居易。 翻阅他的年谱,有一个时期格外引人瞩目,那就是令当时...
原创 毛... 让猫吃辣椒的智慧:新中国初期的经济策略大揭秘 咱们来聊聊新中国刚成立那会儿的事儿。那时候啊,咱们国...
原创 原... 只要有文化的地方,都无可厚非的出现了各种不一的政权,而多数政权都存在着诸多差异。如政权寿命的不等,有...
原创 “... 历史爱好者们,你们可能对清朝最后割让的领土很感兴趣,尤其是那些面积相当于1.3个香港的土地。清朝,这...
原创 毛... 我党官方对于毛主席的身份定论是: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
原创 正...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
原创 春... 导语:郑桓公仍然实行的是“工商食官”政策。商人仍处于奴隶地位,是在监视看管下经商的,总监就是世子掘突...
原创 建... 1945年8月15日,日本正式宣布投降的消息传来,全中国人民沉浸在了民族解放的狂欢之中。然而,这场胜...
原创 他... 在清代,除爱新觉罗家族外,最著名的姓氏可能是满洲的八个姓氏。在汉族中,有许多大家族,但只有两个家庭可...
原创 卢... 我从来不认为中国的问题是资本供给问题,中国的问题是分配的问题。资产的分布决定了人民的幸福。听听卢先生...
原创 李... 晚清时期,由于清朝奉行“闭关自守”,错过了西方的工业革命,西方列强迅速崛起,而此时的晚清还在认为西方...
原创 大... 大名鼎鼎却臭名昭著的“锦衣卫”,从洪武十五年朱元璋设立它到洪武二十六年裁撤它仅仅存在11年,就被废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