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秦琼程咬金李勣,三位唐代名将谁最高明?
“唐朝兵马大元帅”秦琼,“北讨元帅”程咬金,以及“数征元帅”李勣,三位功勋卓著的唐代名将,他们之间又有什么样的渊源?在玄武门政变后,三人的地位和功绩为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秦琼为何在盛年突然称病十二年,程咬金又是如何一跃成为皇亲国戚?种种疑问,本文将为读者深入解读。
秦琼程咬金,并肩作战的好兄弟
617年,李渊在长安建立唐朝,秦琼和程咬金二人跟随瓦岗军起义,后投奔王世充,再归附李渊。秦琼和程咬金并肩作战多年,两人关系极为密切。程咬金性格活泼,多有妙计,秦琼则稳重冷静,善于决策。二人配合天衣无缝,令敌人难以招架。
秦琼生于一个世代当官的家族,少年时期就以勇武著称,善于使用马槊。隋末农民起义时,他聚集乡里百姓数百人,武装保卫家乡。可见秦琼家境不俗,有能力支持这支武装力量。程咬金也来自一户世代名门,他的父亲就是东阿县令,程咬金娶的也是县令的女儿。两人都有着深厚的家世背景。
在王世充手下效力时,秦琼和程咬金也一直并肩。王世充重用秦琼,封他为龙骧大将军。程咬金也受封为将军。两人在王世充军中都是重要将领。621年,王世充称帝,两人意识到王世充不是明主,于是趁出征之机叛变投奔李渊。李渊见两人才能出众、做事果决,对他们赞赏有加,任命为心腹将领。
在李渊手下,秦琼地位略高于程咬金。两人才能和功劳相当,但秦琼为人更加沉稳冷静,李渊对他信任更深一些。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程咬金立刻表态支持李世民。在这场权力交接的历史process中,三人的地位和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玄武门政变后,三人地位翻转
玄武门政变是唐朝历史的重要转折点。一个朝代的政权更替,往往意味着激烈的政治斗争。政变当时,李世民心腹仅有几人,需要更多的队友支持他夺取帝位。而玄武门之变的另一结果,就是李世民大肆清洗异己,排除政敌。要让一个政权巩固,铲除异议和威胁是必然手段。
程咬金在这场政治斗争中立场坚定,受到嘉奖。据《旧唐书》记载,玄武门之变后,程咬金“颁乎大赉,赏绢六千匹、骏马二匹、并金装鞍辔及金胡瓶、金刀、金碗等物”,可见李世民对他的重赏。此时的程咬金已成为心腹之臣,地位远超过往日的好友秦琼。
更令人惊讶的是,政变当年,程咬金之子程处亮就迎娶了李世民的女儿清河公主,一跃成为皇帝女婿。李世民对程咬金信任有加,631年更让他出任北讨元帅,率军征伐东北鲜卑。这在唐初简直是空前绝后的快速晋升。
而秦琼自此却十二年不出。记载他“颇自称疾”。当年并肩作战的铁杆兄弟,如今地位悬殊。程咬金屡建奇功,加封司空,位列宰辅。而秦琼功绩不输程咬金,却再无重用。
三将地位差异的原因
663年,李世民之子李治绘制二十四功臣图。程咬金排第十九,而李勣和秦琼则分别排在倒数第二和最后。三人曾经地位相近,功绩相当,如今身份和权力差异已经巨大到两个极端。这其中必定蕴藏着重大的历史原因。
作为玄武门政变的最大赢家,程咬金在这个过程中表态最为坚决,立下了关键性的汗马功劳,这是其地位上升的重要原因。皇帝交出自己的女儿,让程咬金一跃成为皇亲国戚,可见程咬金得到的信任有多深厚。
而秦琼和李勣在政变中态度暧昧,未表明立场,这在专制政权看来等同于偏安一隅。李世民心术不正,性格多疑,未表态支持的秦李二人难逃猜忌,地位自此一落千丈。
此外,不同的为人也造成了三人命运的差异。程咬金为人圆滑灵活,善于见机行事,懂得迎合李世民。他洞察人心,善于策略,在玄武门这样复杂的政治斗争中更占优势。水性杨花,随波逐流,正是生存和上升的法门。
而秦琼和李勣则为人比较耿直,没有程咬金那么会巴结求荣,这在君主专制下也是一种隐患。李世民刚刚夺权,需要的是忠心耿耿的心腹,而不是城府太深、难以捉摸的人物。
综上所述,程咬金在玄武门政变中表态坚决,立下汗马功劳,得到李世民的信任和重用;而秦琼和李勣态度暧昧,招致李世民的猜忌,被排除在权力核心之外。三人为人和处事方法的不同,也是导致命运差异的重要原因。这些因素综合作用下,造成了三将地位和权力的巨大反转。
结语
通过分析三位名将的经历,我们可以深刻理解到玄武门政变所带来的历史巨变。皇权专制下,权力斗争成为首要政治游戏。懂行事、善迎合的程咬金一战成名,脱颖而出。而性格耿直的秦琼和李勣则成为失败者。
权力的变迁无常,英雄的地位也难逃沉浮。三将功绩与品质并无二致,命运差异巨大,让人不禁怅然。历史并不全是理性的,往往更多的是情理的博弈,唯有识破这层迷雾,方能洞彻其变迁的趋向。任何个人都难逃时代洪流的推动,只能在有限中找寻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