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刘邦8个儿子,只有2个得善终,一个是汉文帝刘恒,另一个不是刘盈
迪丽瓦拉
2025-07-20 04:33:25
0

班固的《汉书》中有这样一句话:“高祖八子,二帝六王。三赵不辜,淮厉自亡,燕灵绝嗣,齐悼特昌。”

公元前195年夏四月,汉高祖刘邦病逝于长乐宫,留下八子在吕后的强压下讨生活,委实不容易,而且这八个儿子中只有庶长子刘肥及冠,其他的都不到二十岁,甚至有五个儿子都是不到十岁的幼童。

也因此,刘邦临终前很忧心这些儿子,当然,八个儿子中,他最不担心的就是太子刘盈,毕竟是吕后唯一的儿子,吕后对这个儿子多么上心,刘邦是知道的,他最担心的是第三子刘如意。

毕竟刘如意和其母戚夫人是吕后的仇人,是吕后日日想要除去的仇人,因此刘邦临终前最忧心的就是刘如意,至于其余的儿子,尽管年龄都很小,但到底和吕后没有太大的仇怨,又威胁不到刘盈,刘邦认为吕后不会为难他们。

所以在临终前,刘邦只为刘如意做了精心的安排,先是让连吕后都很敬重的周昌做刘如意这个赵王的相国,又特意在《敕太子书》中让刘盈保护好戚夫人和刘如意,这才稍微放心的闭上了眼睛。

但其实刘邦做的这些只是增加了吕后除掉戚夫人和刘如意的难度,但这与吕后除掉戚夫人和刘如意的决心相比,实在也算不得什么。

要知道,戚夫人在世的时候不仅仅备受刘邦宠爱,让吕后一直备受冷落,更是有了更大的野心,撺掇刘邦改立刘如意为太子,这可是直接动了吕后和儿子的蛋糕,吕后无论如何是忍不下去的,所以刘邦病逝后,吕后就开始动手。

她直接将戚夫人关押在永巷,让她每天做着奴婢的伙计,而刘如意尽管平安到达了赵地,但这也只是暂时的平安,很快,吕后就派使者传诏让刘如意进京。

谁都知道,封地比京城安全,尽管当时的刘如意只有10岁,但他也知道一旦进京面临的是什么,所以他也不愿意进京,好在有周昌从中阻拦,再三拒绝了吕后派去的使者。

吕后一计不成换另一计,这次不传召刘如意了,而是传召周昌进京,周昌躲不过只能进京,等他一进京,吕后再次派使者到了赵地,这一次,没有了周昌,刘如意根本无法对抗吕后的传召,只能选择进京。

还在新帝刘盈在霸上等着这个异母弟,准备遵从刘邦的叮嘱好好保护刘如意,刘盈的这一出打了吕后一个措手不及,但这也仅仅是打乱了吕后的节奏而已,并不能改变什么。

刘盈时时刻刻和刘如意在一起,两人形影不离,刘盈用这个方式保护弟弟,但人总有打盹的时候,他们再怎么形影不离也不是真正的连体婴儿,不可能时时刻刻在一处。

公元前194年的冬天,刘盈早起去打猎,刘如意不愿意早起就没有跟着去,结果两人一分开,吕后就接到了消息,然后一杯酒赐死了刘如意。

彼时刘如意年仅11岁,是刘邦八个儿子中第一个死去的,刘如意的死,吕后很高兴,而刘盈很悲痛,他没能保护好弟弟,就这样让自己的亲生母亲杀死了父亲叮嘱他要保护好的弟弟,但这还不是让他最悲痛的。

因为刘如意死后,吕后立刻就对戚夫人出手了,将她弄成了人彘,还让刘盈前去观看戚夫人的模样。

18岁的刘盈也算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但还是被戚夫人的模样吓住了,再知道这是母亲的手笔后更是直接承受不住,身体上和心理上都病了,在病床上一躺就是一年多。

等他好不容易身体好了,就开始寻欢作乐,不理朝政,公元前188年就郁郁而终,年仅24岁,着实可惜了。

就在刘盈病逝一年后,他的兄长刘肥也死了,其实刘肥当初差点步了刘如意的后尘。

刘肥是刘邦的长子,在吕后还没有嫁给刘邦的时候就出生了,大约出生于公元前220年,他在刘邦生前就已经娶妻,婚事没有被吕后左右,是刘邦8个儿子中子嗣最丰的,共有13个儿子。

公元前193年,刘肥进京朝拜,刘盈很喜欢这个兄长,就带着他到吕后宫中宴饮,席间,刘盈将刘肥让于上座,吕后一怒之下让人给刘肥准备了毒酒。

好在刘盈反应及时,不惜以身犯险要喝下毒酒才救了刘肥一命,吓得刘肥在宴会结束后赶紧找谋士们商量离京办法。

最终,刘肥将齐国的城阳郡献给吕后的女儿鲁元公主,又尊鲁元公主为王太后,才得到吕后的宽恕,顺利回到了齐国,并于公元前187年去世,算是刘邦儿子中唯二得善终的。

刘肥的幸运在于他出生的足够早,其他人就没有这个幸运了,汉惠帝刘盈病逝后,吕后扶持了一个小孙子做皇帝,她自己临朝称制,把持朝政,庶子们虽然都在自己的封地上,但命运还是捏在她手中,婚事更是她做主。

吕后让吕氏家族的女儿和刘氏皇族联姻,还将宫中的一些宫女送与诸王,以此控住诸王。

比如刘邦第六子刘友娶的就是吕氏女,刘友原本被刘邦封为淮阳王,结果赵王刘如意死后,吕后就改封刘友为赵王,还将吕氏女嫁给刘友做王后。

刘友很不喜欢王后,公元前181年,王后一气之下在吕后面前造谣刘友要反,吕后将刘友召回京软禁起来,直到将他饿死。

刘友一死,吕后又将刘邦第五子刘恢改封为赵王,也让一个吕氏女做了刘恢的王后,刘恢同样不喜欢王后,反而很宠幸曾经的姬妾。

这个王后也是厉害,将王宫整个控制在自己手中,还毒死了刘恢最心爱的姬妾,本就怏怏不乐的刘恢选择为姬妾殉情自杀,这件事同样发生在公元前181年。

而在这一年,死的不仅仅是刘友和刘恢,还有刘邦的第八子刘建,史书中没有记载燕王刘建的出生时间,但刘邦的第七子刘长出生于公元前198年,刘建的出生时间最早也只能是公元前198年,这样一算,刘建死的时候不超过18岁。

尽管史书没有说刘建是怎么死的,但刘建必然不能是善终,可能也与吕后有关系,他一死,吕后就派人杀了他唯一的儿子,封国被除。

当然,此时的吕后也已经是风烛残年,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180年,吕后去世,诸吕准备作乱,陈平、周勃联合朱虚侯刘章(刘肥的次子)诛灭吕氏家族,迎立代王刘恒为新一任大汉王朝的皇帝。

刘恒登基后,刘邦的儿子就仅剩下了两个,即第四子刘恒和第七子刘长,刘恒之所以能活下来是因为他在代国足够老实,没有让吕后抓住把柄,而淮南王刘长则是因为刚出生就被养在吕后名下。

刘长的出生很有戏剧性,公元前199年,刘邦路过赵国,女婿张敖献上赵美人,刘邦宠幸了几天后就回了京,继续留赵美人在赵国,后来张敖身边的人因为刘邦对张敖傲慢无礼而准备刺杀刘邦,事泄后,一帮人连同张敖都被下了狱,怀孕的赵美人也不例外。

赵美人让狱卒转告皇帝自己怀了他的孩子,可惜刘邦当时只关心张敖刺杀他一事,根本不关心怀孕的她,而赵美人的兄长找到审食其求情,审食其也只在吕后面前提了一提,并未尽力,吕后自然也不可能帮助这样一个要生的情敌。

赵美人一气之下,生下儿子刘长后就自杀了,刘邦这才上了心,让吕后来抚养刘长。

吕后对刘长倒也不错,也因此,他并没有被吕后除掉,又因为是刘恒唯一在世的弟弟,很是骄横跋扈,为母亲报仇而击杀了审食其也没有被处罚。

后来刘长行事越发不遵法度,不服天子诏令,更是谋划着反,公元前174年,刘恒不得不废掉刘长的王位,将他流放到了蜀郡,半路上,刘长就绝食自杀了。

刘长一死,刘恒就真真是一个亲兄弟都没有了,公元前157年,汉文帝刘恒在未央宫去世,时年47岁,竟是刘邦八个儿子中最长寿的一个。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中... 中国历史上4个近乎灭族的时刻,每一次危机都会出现一盖世英雄 咱们国家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这其中我们...
原创 被... 前言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中国传承千年的文化走过时间长河,跨越山河走到如今,历经风霜剑雨,...
原创 李... 前言 古代历史上众多世家大族,有的皇帝需要依靠,有的到了一定阶段皇帝自然而然开始忌惮。 在隋文帝建立...
原创 武... 众所周知,在古代各个皇帝都有着自己独立的陵墓,而且还会有自己的皇后和嫔妃们同葬。但是在唐代有这么一个...
原创 当... 日本在近代敢于侵略中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多个领域。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分析...
原创 日... 1937年7月7日,日本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打响了对中国全面侵略的第一枪。这一事件不仅令中国陷入...
原创 曹... 刘备袭取益州后,开始觊觎有西川锁匙之称的战略要地汉中,曹操得知后大为惊惧,不欲刘备染指汉中进而威胁关...
原创 清... 1644年,吴三桂和多尔衮联手,在山海关之战打败李自成,李自成撤退,之后在北京称帝,便迅速离开北京,...
原创 华... (作者:赵辉)中国的夏朝是否存在?夏朝的国都究竟在哪里?夏朝的国都究竟是怎样的规模?长期以来都是困扰...
原创 一...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
原创 伪... 巾帼英雄陈修良 在战争时期,渗透与侦察都是相互的,毕竟了解更多信息就能为最终的胜利增添砝码,所以在新...
原创 关... 关兴和张苞是蜀汉将二代中的佼佼者,那么他们两人谁更厉害呢? 刘备发动伐吴之战时,为了争做先锋大将,张...
原创 殷... 大家好,今天小编和大家分享的是,殷郊大婚,纣王抓住儿媳的手不放,太子妃的做法惊呆妲己! 我们都知道...
原创 商...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秦朝消灭其他六国,建立了大一统王朝。在讨伐六...
原创 明... 今天我们聊一聊「明朝败家子」穿越爆笑明史漫画。 「明朝败家子」根据上山打老虎额所著小说改编,一个21...
原创 列... 首先要强调的是,列宁在临终前察觉到斯大林将来可能出大问题,急着想要把斯大林从党的总书记位置上拿下来,...
原创 如... 开篇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历史如同一...
原创 元... 元朝当然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部分。这一点,我们从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的历史中,就能一目了然。 公元 12...
原创 巫... 南昌海昏侯汉墓的出土,使得刘贺这个同时兼有帝、王、侯三重身份的特殊历史人物,一时步入公众视线。他是大...
原创 梁... 梁启超的襟怀 文|陈鲁民 1925年,清华大学成立了“清华国学研究院”。聘请了四大导师,他们分别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