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位于亚热带季风区,每年夏秋之间,来自西太平洋、南海和北部湾的台风频繁。又处于南宁盆地中心的河谷平原,地势较低,地面高度71米—75米,市区低洼地73米高度以下面积约占全市总面积的50%,当邕江水位超过74米时,就会造成灾害性洪水。从宋景德四年(1007)至1990年,南宁有记载的水灾发生60次,邕江最高水位为宋庆历二年(1042),水位高80.2米;有洪痕可查的为清光绪七年(1881)中秋次日的洪水,水位高79.98米。南宁解放前,历代官府虽建过一些防洪设施,但最终成效有限,百姓饱受水患困扰。南宁解放后,发生特大洪灾11次,在历次的抗洪斗争中,党、政、军各级领导都亲临一线,身先士卒,动员组织全市干部职工、群众、驻军部队,全力抢修救灾,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1936年9月,南宁市城内水势 图片来自《南宁百年图录(上)》
1968年抗洪抢险斗争
1968年8月11—13日,南宁连日暴雨,邕江水位暴涨,市革命委员会成立抗洪抢险指挥部,发动和组织干部群众、部队4000余人,投入抗洪救灾。8月19日,邕江最高水位76.39米,流量1.33万立方米每秒,市抗洪抢险指挥部发动全市4万余军民投入抗洪抢险斗争。但因洪水上涨迅猛,漫过堤顶,造成受灾人口41万,郊区耕地湮没5.84万亩,冲塌房屋1337间,损坏3741间,损失3500万元。
1985年抗洪抢险斗争
1985年8月下旬,邕江上游流域连降暴雨,邕江在半月内出现洪峰3次。9月1日,最高洪水位75.98米。自治区、市党政军领导亲临防洪大堤,视察水情,部署抗洪抢险工作;8月28—30日,组织各城区干部职工、群众、驻军部队9.5万余人次投入抗洪抢险斗争,投入抗洪物质41万元,抢修防洪堤土方839立方米,转移群众1700多人,抢搬各种物质2800余吨。但因排涝泵站能力低,造成受灾36条街道4000户1.6万人,受淹菜地6859亩。
20世纪80年代,南宁居民在防洪抢险 图片来自《南宁市志》
1994年抗洪抢险斗争
1994年7月13—22日,南宁市区降雨261毫米;22日16时,邕江大坑口最高水位75.42米,邕宁县水位72.60米,分别超过警戒水位3.42米、7.6米。城区、县郊52个乡镇全部受灾,永新区、江南区和郊区受灾最严重。全市直接经济损失4.24亿元,其中近郊损失3亿元。灾情发生后,南宁市出动50万人次抢险,3000余名民兵护堤,3000余名解放军指战员待命,出动汽车607辆、船只40艘,抢运各种物资2.75万吨(粮食7500吨),转移、疏散群众3000余人,抢收稻谷2000公顷、花生1000公顷,搬运机器设备3500多台,安置受灾群众1230人,挽回经济损失约1亿元。
2001年抗洪抢险斗争
2001年7月2日,第三号台风“榴莲”在广西沿海登陆,有大范围持续降雨,郁江流域各江河的水位迅速上涨。邕江水位从2日早晨开始上涨,4日上午7时上涨至72米警戒水位,晚上9时上涨至74米紧急水位。7日前后,“榴莲”影响未退,第四号台风“尤特”又影响广西;8日上午9时43分,洪水最高水位77.42米,超过警戒水位5.42米,是南宁市1937年以来的最高洪水位,洪峰流量每秒1.34万立方米。南宁市受灾面积4237.9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42.25%,涉及南宁市8个区县;市区有253个厂矿单位、35个居委会受淹;县郊有52个乡镇、156个村庄被淹;因灾停工停产企业293个,全市受灾人口113.84万人,成灾人口59.66万人;因灾死亡4人,失踪2人;房屋被淹15.7万户,倒塌民房1.03万间,被损坏房屋3.35万间;被洪水内涝围困3.56万人,撤离转移14.43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8.49万公顷,成灾面积5.22万公顷,绝收面积2.32万公顷;水产养殖受灾面积3.18万公顷,损失水产品11.99万吨;因灾死亡大牲畜1.05万头;损坏中型水库1座、小型水库3座、堤防16处11.5千米、护岸55处、水闸90座,冲毁塘坝184座,损坏灌溉设施171处、机电井63眼、机电泵站136座;损坏输电线路27.45千米、通信线路20.65千米;毁坏路基880千米、路面515千米;公路中断212条,南宁机场停航1天,南宁至昆明铁路中断80小时。7月4日,南宁市成立抗洪抢险指挥部;5日,南宁市召开抗洪抢险动员大会。7月7日上午,30万军民奋战34小时,完成10.6千米险堤加高加固任务。其间,南宁市投入抢险人数36.87万人次(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1.3万人次),投入资金4000余万元,组织汽车287辆次、船只150艘、麻袋30万条、编织袋265万条、彩条布30万平方米、救生衣7000件、石料1万立方米、沙石2万立方米、水泥2000吨、水泵250台及其他大批抗洪抢险物资,为抗洪抢险提供物资支持,与特大洪水拼搏14天,41千米的邕江大堤无一处溃堤和缺口,战胜1937年以来的特大洪水。
2001年7月8日,南宁市军民在市区堤坝上并肩抗洪抢险 图片来自《南宁市志(1991—2005)》
来源:“方志南宁”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