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嘉靖年间的鬼才严世蕃,究竟有多聪明?又是怎么把自己作死的?
迪丽瓦拉
2025-07-20 07:03:06
0

前言

古代的能人才子确实不少,而且我们常说的“神童”也在后世的流传中名声开来,但能称得上是一个“鬼才”的却更加不容易,毕竟他的名声不太好,

聪明人谁不希望自己的名声远扬更是一个好名声呢?

嘉靖时期,就有这样一个人物,他的聪明才智让嘉靖皇帝夸赞不断。即使不是内阁的人,却能行使内阁首辅的权利,但他干的却不是一个贤臣应该做的,到头来聪明过了头,只能是把自己也赔进去了。

而且有什么样的父亲就有什么样的儿子,明朝“严世蕃”是怎样的一个“鬼才”呢?

一、“内阁首辅”

说起严世蕃就得说一说他在明朝当内阁首辅的父亲,官位虽然在他的父亲严嵩的手中,但严嵩应付不过来的事情,可不就得严世蕃来,要不然他这个首辅恐怕是坐不稳。

严嵩科举入仕,在明世宗即位后职位一再高升。之前他离内阁首辅的位子离了十万八千里远,最近的恐怕是因为内阁的辅臣是他老乡,这样才攀上了关系。

原本严嵩当时的官职、资历都够不着担任国子监祭酒,奈何有了这层关系严嵩才得以进京,此前他不过是南京翰林院的侍读,身处南京,想要攀上权贵还是得在京城才行。

如此严嵩如愿以偿的留在了北京,职位算是趁势而升。严嵩在办事的时候处处留着心眼,原本明世宗是让他去祭告显陵的,但是严嵩有将沿途所见记录,很大程度上说他是在将百姓的生活记录。

像一些遇灾的地区则是他需要着重详细描写的,这样在皇帝看来严嵩就是一个清廉的好官,各是需要皇帝重用,让其为朝廷效力的官员。如此回到朝廷后,严嵩接连上奏,也便让世宗赞不绝口。

至少这时严嵩在世宗心中的好形象算是立足了,职位可以说只升不降。要说严嵩什么时候真正成为了明世宗身边的大红人,那肯定还得是在祭祀献皇帝的时候。

世宗的意思是在明堂祭祀,然后让他来配祭上帝。并且这时还有人上疏请奏,为的是让献皇帝加上庙号称宗,并可入太庙。

但是朝中上下顿时乱成一片,反对阻止的呼声越来越多,记住这时的严嵩也是阻止之列的。

但是一经世宗质问,严嵩就不敢了,甚至说按照皇帝的来准没错。所以他的立场立马就是跟着世宗的来,帮着世宗将礼仪规划的细致入微。

相应的严嵩自然也就在世宗那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严嵩也便会为了取悦世宗无所不用其极。

后来严嵩坐上首辅之位后,严嵩父子俩可谓是权倾朝野,一度无人与之匹敌,再加上他作为世宗的红人,虽然说必要的时候得小心翼翼的,毕竟世宗的猜忌心理也很严重,但他为保全地位,可是下了狠手。

只要是弹劾他的官员,严嵩必然不会放过,而后提拔的人自然是自己人,也可以说是依附严嵩的人。

如此,严嵩靠着谄媚上位,而后又和儿子严世蕃靠着卖官捞到了不少好处。所以严嵩绝非贤臣,甚至恰恰相反。

二、严世蕃“解惑”

说回他的儿子严世蕃,可以说是可造之才,并且因为严嵩的原因还进了国子监读书,生活环境那是相当的好,最重要的是严世蕃天生的好命,不用科举同样进入仕途。

但是严世蕃和严嵩差不多都是贪得无厌之人,官员的钱财收入囊中外,百姓的钱财他们也不放过。这件事情肯定是有明眼的人,那就是当时的夏言。

这时夏言的官职是要在严世蕃父子之上的,只要夏言敢言,严世蕃父子便会被早早的处置。不过还是先被严世蕃父子捷足先登了,这两人只能非常殷勤的前去登门求情,又是跪又是哭那叫一个悲悯,最后夏言还是心软了,便放过了他们俩。

只是严世蕃父子可未必会,甚至说他们二人回去后就开始盘算怎么将夏言杀了,总之最后是严世蕃父子得偿所愿。

抛开这些,相传严世蕃是一个难得的天才,什么古籍、典籍等他都能做到过目不忘,只要问他,他便能答。

就连嘉靖皇帝弄不明白的问题,严世蕃都能回答一二。

相传有一次,原本是严嵩和其他大臣们在商讨事宜的,但是嘉靖皇帝用到了,再忙也得腾出手来。于是嘉靖帝是为了经书上的内容困惑,那么他们自然是来解惑的。

要是解不了,在皇帝那里肯定就觉得他们无用,一通数落甚至降职被贬也是有可能的。果然嘉靖帝不明白的他们也便无人知晓。

这时严嵩想到了儿子严世蕃,赶往将问题捎给严世蕃。严世蕃只看一眼,便将惑解,提笔写下,更呈给了皇帝。而且严世蕃写的清清楚楚,哪本书哪一页可以说他都标注的清清楚楚。

如此,严世蕃的才华显现更在朝堂上大放光彩。

但是严世蕃父子可是敛了不少财,传言他的生活奢侈不用所说,甚至还达到了富可敌国。而他本有着聪明的才智,但却逃不过公子哥的习性。

最后徐阶没有放过他们的父子,弹劾不断,即使聪明的严世蕃逃了,徐阶也依旧找到了办法让嘉靖皇帝给其定罪,终是难逃一死。并且其被没收的家产、奇珍异宝更是震惊世人。

三、咎由自取

总的来说,明世宗在用人上多少还是态度变化巨大了,更准确来说是有点喜怒无常。不过身处皇位,猜忌肯定是每个皇帝都存在的,出现在明世宗的身上自然也是肯定的。

明世宗对于权力的掌控非常强,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占有欲强。在朝廷上,对每一个文官来说,受明世宗的控制只多不少,不过就是在严嵩父子俩的身上似乎是错付了。

别看他们最后的结局悲惨,但明世宗可是误用了严嵩有二十多年。他们所作绝非贤官,在这期间对于明朝朝廷的政治等来说更是影响深远,影响恶劣。

就如残害忠良、激化社会矛盾等事宜严嵩没少做,而他的儿子严世蕃何尝不是如此。

总之严世蕃不乏是一个可以为嘉靖皇帝解惑的聪明人,但是聪明没有用到对的地方,他的结局也便是咎由自取。

结语

严嵩的名声本就不佳,甚至臭名远扬,更让众人非常憎恨。而严世蕃同样也是穷凶极恶,因为皇帝的看重,父亲的官职,非常的嚣张,只能说聪明反被聪明误,本是一个不错的天才,却选择了一个绝路,终归也是有走绝的一天的。

如果说严世蕃这一“鬼才”将自己的聪明用到正确的地方,他或许可能会有其他的结局。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魏忠贤臭名昭著,为何在三年得势... 魏忠贤臭名昭著,为何在三年得势期却能帮助大明压制皇太极? 先说结论:当然压着打说不上,但总体来说,大...
原创 他... 作为封建时代的畸形产物,太监没有人权没有尊严,他们服侍那些贵族,每天都要看脸色行事,一个不小心可能就...
原创 日... 引言 吴音娇软带儿痴,无限闲愁总未知。自古佳人多命薄,闭门春尽杨花落。——《薄命佳人》 古时候女子社...
原创 大... 人生的路很长,但决定你命运的,就是关键那几步,走好了人生便会一帆风顺,走不好磕磕绊绊一生不舒坦。 人...
金庸:为什么历史上没有一个国家... 作者简介 金庸,原名查良镛(1924年3月10日—2018年10月30日),生于浙江省海宁市,武侠小...
原创 美... 美国与中国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张,从贸易到科技,从人权到台湾,从南海到香港,几乎没有一个领域不发生摩擦...
解放军有多少个山头? 上世纪七十年代,毛主席在见到陈士榘时,笑着打趣了一句:“要说山头,我们还是一个山头的哩,都是井冈山的...
原创 “... 清朝末年,因为清政府无能导致国人被列强践踏,因此后世人对晚清的腐败非常痛恨。 溥仪作为满清最后一个皇...
诗歌背后是活泼泼的生命 如果中国也有桂冠诗人,我想,那个人必定是白居易。 翻阅他的年谱,有一个时期格外引人瞩目,那就是令当时...
原创 毛... 让猫吃辣椒的智慧:新中国初期的经济策略大揭秘 咱们来聊聊新中国刚成立那会儿的事儿。那时候啊,咱们国...
原创 原... 只要有文化的地方,都无可厚非的出现了各种不一的政权,而多数政权都存在着诸多差异。如政权寿命的不等,有...
原创 “... 历史爱好者们,你们可能对清朝最后割让的领土很感兴趣,尤其是那些面积相当于1.3个香港的土地。清朝,这...
原创 毛... 我党官方对于毛主席的身份定论是: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
原创 正...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
原创 春... 导语:郑桓公仍然实行的是“工商食官”政策。商人仍处于奴隶地位,是在监视看管下经商的,总监就是世子掘突...
原创 建... 1945年8月15日,日本正式宣布投降的消息传来,全中国人民沉浸在了民族解放的狂欢之中。然而,这场胜...
原创 他... 在清代,除爱新觉罗家族外,最著名的姓氏可能是满洲的八个姓氏。在汉族中,有许多大家族,但只有两个家庭可...
原创 卢... 我从来不认为中国的问题是资本供给问题,中国的问题是分配的问题。资产的分布决定了人民的幸福。听听卢先生...
原创 李... 晚清时期,由于清朝奉行“闭关自守”,错过了西方的工业革命,西方列强迅速崛起,而此时的晚清还在认为西方...
原创 大... 大名鼎鼎却臭名昭著的“锦衣卫”,从洪武十五年朱元璋设立它到洪武二十六年裁撤它仅仅存在11年,就被废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