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她是杨绛姑母,民国第一位女校长,曾被鲁迅痛批,历史真相是?
迪丽瓦拉
2025-07-20 10:33:49
0

原标题:告别女师大——鲁迅之外的杨荫榆

《记念刘和珍君》是中学语文课的经典课文,开头比较抒情的几段还要求背诵默写,刘和珍、杨德群、章士钊、杨荫榆等人的名字因此在很多中国人的记忆里扎下了根。

按照老百姓最朴素的是非善恶逻辑,鲁迅先生是一等一的好人,他骂过的杨荫榆肯定就不会是什么好饼,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这位“坏校长”有个本家侄女叫杨绛,后来还招了个侄女婿叫钱钟书,更不会关心她在那场风波前后又经历过什么。

“丑女”休夫

故事还要从北京宣武门内石驸马大街的一所学校讲起。清朝光绪三十四年阴历七月十五,公元1908年8月11日,作为晚清新政之一,御史黄瑞麟奏请光绪皇帝设立京师女子师范学堂。1912年清帝逊位,女子师范学堂更名为北京女子师范学校,主要负责培养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大致相当于今天的专科师范学校。“五四运动”前夕,北洋政府教育部将专科级的女子师范学校改组为本科级的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1924年,中国教育界掀起了一场“高师大改革运动”,这所学校顺应潮流,更名为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同样是在这年,女师大迎来了时年40岁的女校长杨荫榆。如同后来被女师大开除的6个学生,这位女校长年轻时也是一位性格叛逆、敢想敢干,挺刺儿头的摩登女性。

杨荫榆小名“申官”,1884年出生在江苏无锡的一个官宦家庭,在杨家同辈的大排行中行六,在姐妹辈里行三,所以杨绛女士的回忆文章一般称她为“三姑姑”。杨家父母受那个时代的风俗熏染,多少有点重男轻女,生下的3个女儿当中,大姐最漂亮,也最得宠,老二、老三姿色平平,甚至可以说都是丑丫头,因此不太招长辈待见。1901年,为了早点打发杨荫榆这个丑闺女出门,父母做主把她嫁到了当时同样寓居无锡的常州籍蒋姓人家。没想到昧良心的媒婆为了捞好处,只是一味强调蒋家怎么有钱有势,跟杨家怎么门当户对,却唯独没告诉他们未来的女婿是个傻子。披红挂绿的杨荫榆坐着花轿来到婆家,一掀盖头就看见新郎官咧着嘴,挂着哈喇子冲自己傻笑。这样的婚姻注定是个悲剧,性情刚烈的她在婆家闹了个天翻地覆,给新郎官来了个满脸花,随即风风火火跑回了娘家。

蒋家婆婆也不是什么善茬,前后脚撵了过去,又把杨家闹了个鸡飞狗跳,非让新娘子跟自己回去不可。杨荫榆躲在二嫂家,也就是杨绛母亲屋里,死活不出来。婆婆实在没辙,只能跑到县衙门喊冤告状,所幸县太爷还算开明,双方各打五十大板,判决杨家退赔损失,蒋家不再要人,婚事从此一刀两断。

老师的底线

脱离苦海的杨荫榆辗转来到上海投奔二哥杨荫杭,也就是杨绛的父亲,先上了几年女子学堂,后来又考上了江苏省的官费留学生,就读东京高等女子师范学校,主修理化和博物学。1913年,学成归国的她受聘去了苏州,出任江苏省立第二女子师范,也就是现在新苏师范的教务主任,平时主要负责维持纪律,捎带手也教教解剖学。结果干了不到一年,就辞职去了北京。关于杨荫榆的辞职原因,新苏师范校史上只有浮皮潦草的一句话——学校经费拮据,裁减去教务主任一人。不过据很多校友回忆,她之所以干不下去,主要还是因为个性太强,老跟校长、同事闹别扭。具体能别扭到什么程度呢?

1935年的《苏州明报》刊载了这么一件逸闻趣事。女师大风潮过后,回到苏州的杨荫榆为了维持生计,曾在苏州中学兼职教英语。时任江苏省教育厅督学王骏生来学校检查工作,听杨荫榆的课,下课后给了个书面意见,归纳起来拢共有两条。一条是说杨老师的教学方法有问题,忒笨,简简单单一个语法点,嘚啵嘚、嘚啵嘚,跟老和尚念经似的,一个钟头愣没讲明白,而且连板书都不写;再一条是说学生的英语作文写得乱七八糟,杨老师打个钩、判个分就算齐活,根本不管批改。杨荫榆接到督学的意见,立马写了3000多字的“反意见”,一式两份,一份上报教育厅,一份拿到《苏州明报》公开发表,大概意思就是说听课的这位任嘛不懂,跟不上教育领域的新潮流,我正经八百喝过洋墨水,他知道个茄子……

在苏州闹别扭丢了工作,来北京发展的杨荫榆,命运仿佛过山车。先是当了女师大的学监,随后由教育部选派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读了个教育硕士,毕业回国升任校长,结果屁股还没坐热,就找来了更大的别扭。关于女师大风潮,公道自在人心,这里没必要多说。只记得曾在女师大教书的李四光教授写过一篇名为《在北京女师大观剧》的回忆文章,其中有这样一段话:

“学生们情绪非常激动,围堵住杨大肆辱骂,杨在巡警的保卫下逃出门外,但还一面吩咐无论如何不准动手!就那一天的情形来看,即便替杨先生作了死党,我也还不失为一个人。”

生也别扭,死也别扭

1925年冬,回到苏州的杨荫榆过起了离群索居的生活。杨家人给这位姑奶奶雇了个操持家务的老妈子,因为不投脾气,俩人老闹别扭,老妈子实在干不下去,卷铺盖跑了。她自己先后在当地几所学校教过日语和英语,也因为老跟同事、领导闹别扭,动不动就让人家炒了鱿鱼,最后索性自己开了个学校,自己给自己当校长。

1937年,日本鬼子端着刺刀进了苏州城,烧杀淫掠,无恶不作。杨荫榆仗着日文流利,隔三岔五就去找鬼子官告状,替街坊邻居抱打不平。鬼子官其实也不是什么好鸟,可明面上还得装得挺文明的样子,让杨荫榆挤对得实在没辙,只能拿手下的小兵撒乏子,日本兵因此怀恨在心。

1938年1月1日,两个鬼子兵来到杨家,打着“长官有请”的旗号,把杨荫榆骗到苏州盘门外的吴门桥上,朝她背后开了一枪,杨荫榆应声落水。鬼子趴在桥栏杆上瞧见她没死透,手脚还能下意识地划动,马上又补了一枪,然后怪笑几声,扬长而去。过了大概一顿饭的工夫,同乡老木匠从河边路过,把杨荫榆的尸首捞了出来,还替她用碎木板钉了口棺材。闻讯赶来的杨家人觉得过于简陋,想给她换口新的,可是尸体入殓已经不便移动,只好在外面又加固了一层木板。用杨绛女士的话说,这口别别扭扭的双层棺材似乎象征了三姑母坎坷别扭的一辈子。

作者?曹磊

【文章来源:《北京纪事》3月刊】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王... 王耀武其人,是国军将领中一位毁誉参半的人物。一方面,王耀武积极帮老蒋打内战,是中共和人民的敌人,是阻...
原创 制... 1936年3月,红81师对淋淋洼两个制高点发起进攻,久攻不下。师长组成了敢死队,准备再次发起进攻,还...
原创 美... 美国的战争史 提到世界上最好战的国家,相信大部分人立马就会想到美国,这一切主要还是源于在世界大环境保...
原创 非...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非洲就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地方,大片的戈壁和沙漠,气候炎热难耐,根本不适合植物生长。其...
原创 苏... 早前的苏联也是一个霸权主义国家,只不过由于意识形态和西方国家不同,这让苏联在盟友上明显少于美国。因此...
原创 轻... 人类的战争在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其实就是从生物流对抗走向了钢铁洪流的对抗,在部落时代的时候,最开始大...
康熙帝神秘谢幕揭秘了清朝权力的... 康熙六十一年(1722 年)十月,69 岁老皇帝玄烨兴致勃勃地到南苑去打猎。他偶感身体不适,即命驾返...
原创 太... 这是一场围绕权势的姑侄之争。无论是三太子和后来的皇帝李隆基,还是能顶“半边天”的武则天的二公主太平公...
原创 大...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浩劫,仅仅6年的时间大约有1.3亿人在此浩劫中丧生。在罪恶的战争中,...
原创 如... 作者:A马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事件改变了世界的格局,而其中一些关键节点更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1...
原创 1... 渡江船行斩荆棘,手中长剑星月赶。冷风无惧任君还,千秋笔墨沥肝胆。图为一组拍摄于晚清1907年的山东百...
良渚博物院x新蕾出版社:少儿专... 良渚古城外围,居然有最早的水利系统! 良渚人盖房子,用的是自己的“钢筋混凝土”。 他们的一个粮仓里,...
原创 项... 世上,有一种坏,叫蔫坏。 平日里像个好人,事发了,才能看出来。 人们常叹,看它白白净净的,没想到会干...
原创 除... 子婴,即秦三世,大秦王朝的最后一位君主,在位46天。初称皇帝,后改称秦王,史称秦王子婴。史书中关于子...
原创 回... 前言 武山隶属甘肃天水市 ,古称 “宁远” 县,古代为羌部族活动的地区,为古丝绸之路必经之地。 《...
原创 爱... 满清王朝是我们国家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存活了200多年,而“爱新觉罗”这个姓氏从满清朝建立之后就开始带...
原创 铁... 铁流千里!1969年,福州军区第28军,为何移防山西? 1937年7月,日军发起全面侵华战争,齐鲁大...
原创 2... 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时期周王为了抵御南方蛮族的威胁,也是为了继续往南开疆拓土,在汉水北岸分封了许多姬姓...
原创 如... 穿越历史的迷雾:揭秘第三次世界大战与日本的命运 当我们站在历史的长河中,回首过去,不禁感叹历史的轮...
原创 成... 1967年3月由伟人钦点,广州军区副司令梁兴初调任成都军区司令员!在那个特殊年代中,彭总被押回北京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