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印度洋打捞出了明代石碑,内容翻译后,才知郑和下西洋的真实目的
迪丽瓦拉
2025-07-21 05:33:00
0

星牵沧海云帆耸,浪系天涯纽带长。且看寺中来五谷,繁花灿灿入幽香--《七律》

作为我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之一,明朝在很多方面都具有开创性,其中郑和下西洋更是率先打开了我国的对外贸易,让明朝成为了当时世界上经济最强的国家,也让中原大地更好的了解到外面的世界。

可因为资料较少的原因,很多学者对郑和下西洋的真实性和目的性都保持着怀疑的态度,那么当年郑和下西洋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是为了扩大商业版图,还是像民间传说一样为了寻找建文帝。

下西洋的谜团

郑和一生曾先后七次下西洋,不仅收获颇丰,还发现了很多的秘密,关于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民间一直有寻找建文帝一说,虽然朱棣后来成功登基,但对建文帝的下落一直跟耿于怀,在国内寻找无果后,便将目标放在了海外。

那么这种说法是否有根据呢,虽然这个说法主要流传于民间,但也有一定的依据,首先,朱棣确实没有找到建文帝的下落,虽然正史记载找到了他的尸体,但这种说法未免自欺欺人,一日找不到建文帝,一日无法安心做皇帝,为此大动干戈组建远洋航队也是可以理解的。

其次,明朝时期对于郑和船队的保密性做得太好了,现代社会能够了解到很多有关郑和的内容,很大程度依赖于官方记载和考古发现,但是在古代,官方记载是很少有人可以看到的,也就是说那个时代除了参与到郑和下西洋的官员外,大部分人对这件事都不知情。

郑和下西洋,对于明朝的经济、政治方面都有着史无前例的贡献,按道理来说应该是昭告天下、举国同庆才对,为何当时的朱棣要对这件事隐藏呢,关于郑和下西洋当中的谜团实在太多,直到印度发现一个明朝石碑后,才解开一部分的谜题。

印度的发现

虽然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有待查证,可当时郑和下西洋的一些事迹还是保留了下来,因为随船配备了大量的水手和士兵,所以郑和在四处经商的同时,也处理了很多国家的小型纠纷,甚至还帮助一些国家抵御了外敌,为了纪念郑和的帮助,当地人会修建石像、石碑等来纪念这一段历史。

而在印度地区,就发现了一块石碑,上面用三种文字记载了有关郑和的一段历史,这块石碑对郑和下西洋的研究有极大的参考价值,这块石碑上记载的重要事件有三个,第一件自然是宣扬国威了,也许在现代人看来,古人宣扬国威只是一个形式主义,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但事实上,宣扬国威是每一个大国都必须要做的事情。

宣扬国威实际上就是在炫耀自己国力的同时,对周边的小国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恐吓,这不仅能够让小国自动地向大国供奉,还能保证路过这里的人员畅通无阻,例如当年的唐僧,只带着出关文牒就可以在西域各国畅通无阻,他们不但不敢为难唐僧,还要负责唐僧的人身安全与饮食等,如果唐僧出了任何问题,他们这个国家都有可能被攻击,这就是炫耀国力的好处,同理,这个举动直到现代社会同样奏效。

除了宣扬国威,开阔商路也是最大的使命,虽然明朝在朱棣时期富裕了不少,可为了造出郑和的舰队,国家的财政自然出现了巨大的赤字,作为船队的领导者,郑和有义务为国家开阔上路来赚钱,事实上,从郑和下西洋开始,就不断的在给明朝打造海上丝绸之路。

那么郑和的努力是否成功呢,根据明朝的经济来看,当时明朝十分重要的外贸产品,例如丝绸、瓷器等产品的销量都出现了大幅度的提升,即使一些普通的手工产品也有了非常多的海外订单,我国沿海地区比较繁华的码头,例如广州等,都是在明朝海外经济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最后,郑和也在不断的从海外带来一些国内没有的东西,极大的丰富了国内丰富的物产,其中最典型的产品就是辣椒,在明朝以前,中原地区是没有辣椒的,只有一些西域地区的胡椒,但在郑和下西洋后,明朝的动物、植物等都出现了大幅度的扩张。

背后的真相

印度的石碑不仅证明了郑和下西洋的存在,还证明了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性,那么经商真的是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吗,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在和平时期,没有什么比扩大版图和赚钱最让人心动的事情了,尤其是在朱棣继位后,他必须要有足够的成绩来证明自己的能力,所以郑和下西洋并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朱棣蓄谋已久的。

也许从收入等方面来说,当时开辟海外贸易市场的需求并不是很大,利润也没有那么高,但朱棣不得不这么做,因为前几朝最依赖的陆地丝绸之路,此时已经没有那么通畅,自由在燕京长大的朱棣,十分明白明朝最大的敌人并不是东边的高句丽,而是北方的女真。

女真一族联合的蒙古一族,势力十分的庞大,就算是朱棣也只能保证明朝的安全,不能彻底消灭他们,而这就意味着丝绸之路时刻都在敌人的势力范围之内,也许平时这里还算安全,但随时可以遭到抢劫,只要遇到一次抢劫,对明朝的损失都非常大。

不过朱棣也从郑和那里获得了很多意外之喜,郑和带回了大量中原地区没有的东西,这些东西对明朝的发展都有极大的好处,关键是,郑和到过的很多地方还是一片“处女地”,除了明朝没有别的国家和他们做生意,在销售领域当中,空白市场往往意味着无限的利润,这就是郑和能够在庞大开支的情况下,还能够航行多达七次的原因。

但可惜的是,在郑和之后,明朝再也没有规模宏大的远征,也从未有过在别的地区建立政权的想法,如果明朝继续发展,并且保持远征,极有可能先与欧洲各国找到其他地区的金矿、银矿,借此能够在这里建立明朝政权的话,明朝会提前几百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日不落帝国。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法... 你们为什么哭?难道你们曾经想象我可以永生吗?——路易十四 在世界数千年的历史长河当中,有无数的伟人在...
原创 今... 往最深处想,沿着故事发展说,麻烦各位看官点击“关注”,更方便地和作者沟通、和读者分享,一起体味人间百...
中共中央南方局如何做军事工作 中共中央南方局的军事工作作为全党军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本侵略者不断对中国南方地区实行大规模侵略...
原创 诸... 魏延是三国里面蜀汉的一员大将。在蜀汉后期经历过襄樊之战和虎亭之战,蜀汉的精兵良将,经过长期的战争几乎...
原创 真... 晚清时期照相技术流传到我国,受到一些达官贵人和思想开明人士的追捧,图中的这位女子衣着华丽,打扮隆重,...
​美国能阉割日本,为何不能压制... 日前在国外最大的社交讨论论坛“Quora”上,有网友提出“为何美国能阻止日本崛起,为什么不能阻止中国...
原创 李... 在春秋战国时期,秦国能够一步一步建立自己的霸业,与历代明君和贤臣有着莫大的关系。在秦君还未称王之时,...
原创 一... 1940年,苏北黄桥。新四军总部内,陈毅正埋头批阅文件。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报告陈司令!"...
原创 2... 1935年,红军长征途中,在四川懋功地区,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毛泽东主席提出要见见红三十...
原创 八... 提起清朝统治时期八国联军发动的侵华战争,相信所有国人都会感到气愤。而大家之所以会感到气愤,并不仅仅因...
原创 城... 城濮之战是春秋时期晋、楚两国为争夺中原霸权而进行的一次战争,因晋军主动“退避三舍”而获得更大主动权,...
原创 少... 谁都有年少的时候,那时也许会做许多错事,但又会有多少人会记得呢?可是身为皇帝的他,曾经的过往全被记录...
原创 “... 不知道大家伙有没有碰到过这么一件姓氏怪相,就是爷爷辈的姓“阎” (阎锡山的阎) ,可到了孙子辈,就姓...
灞桥区东李小学开展铭记历史,纪... 阳光讯(记者 刘杰 通讯员 董彦军) 9 月 18 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西安市灞桥区东李小学全体...
原创 李... 喜欢历史的人,一定对明朝不陌生,这个朝代在中国历史上众多朝代之中,算是比较精彩的一个,至今为止发生在...
原创 1... 兵变,这样的一个词语似乎离我们已经很遥远了,似乎只能在历史中才能寻找到一些这个词语的蛛丝马迹。 陈桥...
原创 倒... 他是清王朝的二品大员,为左宗棠抬棺西征立下汗马功劳,慈禧太后亲赐匾额,赏黄马褂,闻名朝野。 他是当时...
原创 1... 1993年,黄菊和妻子余慧文,女儿黄凡的珍贵合影,还是第一次见到,很难的。这年黄菊担任上海市长,他工...
原创 辽... 辽宁出土5000年大墓,墓主手持2只乌龟,专家:身份不简单! 在陕西省黄陵县的一个叫桥山的地方,有一...
原创 长... 秦国“奋六世之余烈”终于在中原大地建立起了一个大一统王朝,秦始皇作为“千古一帝”,在位期间创造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