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秉持“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国人而言,太监在清朝历史上绝对是一个“不得已而为之”的职业,单纯从其忍受的“净身”之苦就可见端倪。历史上平步青云的太监不见少数,譬如赵高、魏忠贤、李莲英等人,都通过太监这一身份实现了自身的价值,但更多人选择做太监,只是为了能活着,即使一辈子没有尊严也甘之如饴。
孙耀庭,清朝历史上最后一个太监,1902年出生于一户农民家庭。年幼的孙耀庭家境并不好,但因为父母给私塾先生帮工的缘故,还是读了几年的书,这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孙耀庭入宫以后才颇受赏识。但好景不长,没过多久私塾先生出现变故,父母也双双沦为乞丐,一家人经常食不果腹。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孙耀庭萌生了进宫当太监的想法,但他的入宫之路并不平坦。
当时溥仪已经退位,很多太监被遣散回家,只有少数王公贵族家里还有太监。孙耀庭四处辗转才在贝勒府谋了一份差事,后来又陆续服侍过王爷、提督、妃子等。在这个过程中,孙耀庭学会了察言观色,并且因为读过几年书,能说会道,因此深受不少主子喜爱。后来,孙耀庭又相继服侍皇太妃和婉容皇后,其间还亲自服侍婉容洗澡。
孙耀庭的宦官生涯随着清王朝的覆灭而一去不复返,清朝灭亡之后,孙耀庭成了市井百姓,一直活到了1996年,他同样也是清朝最后的一个太监。纵观孙耀庭的一生,悲剧的成分颇占上风,虽然当太监时孙耀庭名噪一时,但做太监给他精神上带来的痛苦恐怕一辈子都丢不掉,而孙耀庭只是封建统治时期万千太监的一个缩影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