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最有名的一项军事制度就是八旗制度,作为清朝的立国之本,八旗部队受到了清朝各代皇帝的重视。众所周知,为了拉拢八旗子弟,让他们卖命,也为了凸显满人和汉人的尊卑差距,清朝一直给予八旗子弟特权。那么,清朝的八旗子弟到底有哪些特权呢?
八旗子弟的第一个特权就是“包分配”。清朝入主中原之后,所有的八旗子弟都被禁止从事社会工作,只允许他们当兵或者做官,原因很简单,身为皇族或王族,去从事一些低贱的行当,是有损名誉的。而且,打造一支完全由自己人组成的部队,还可以保证军队的战斗力和忠诚度。
当一名旗人子弟到了从军的年龄,他就可以补入空缺的兵营,一旦补入,这名旗人子弟就可以得到自己的饷银和军粮。由于旗人是世袭的,因此不论发生何种情况,他都能得到自己的那部分俸禄,也正因为此,世人才称其为“铁杆庄稼”。
旗人的粮饷分为两种,一种是被称为“坐粮”的固定工资,根据兵种等的不同,坐粮又有许多详细的划分,而另一种就是“行粮”,只有在行军打仗时才会发放。不论是“坐粮”还是“行粮”,八旗子弟的粮饷都远超汉人。
起初,八旗子弟组成的军队还很有战斗力,但是到了清朝的中后期,旗人子弟因为享乐,早就没有了相应的战斗力。嘉庆年间,皇帝考核八旗部队,其中有许多人连弓箭都不能拉满,到了清朝后期时,清政府的主要军事力量已经是汉人军队。平定太平天国时,用的便是曾国藩的湘军。
可是即便如此,旗人的待遇却依旧不变。作战用不到八旗子弟,他们也因此成为了朝廷养活的闲人,他们中大部分的旗人都选择贪图享乐,没事溜溜鸟,吸吸大麻。而为了让旗人有一个安定的居所,皇帝更是为其划分了大量的良田和宅邸供其居住,可以说八旗子弟兵的生活当真是高枕无忧。
清朝末期时,八旗子弟兵早就因为享乐丧失了全部的战斗力,但是清政府却依然保留有将近20万的编制,对于数目如此巨大的军队,再加上其优越的待遇,清政府每年对八旗军队的支出就是不笔不小的费用。
根据粗略的计算,清政府每年需要给八旗军队划拨高达1500万的白银,虽然当时的清政府赋税突破了一亿两大关,但是当时的清政府承担了巨额的战争赔偿,每年都要付出4700万的白银,这样巨大的费用,再加上八旗军队的消耗,清政府早就捉襟见肘。
明朝亡国有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朱家许多皇室宗亲躺在国家上“吸血”,成了国家的蛀虫,而清朝不仅没有吸取教训,反而变本加厉,给予所有八旗人特权。这些八旗子弟贪图享受,不思进取,但朝廷每年还要拿出这么多钱来养活他们。这样的清政府,如何能够不灭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