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人生的第一个30年,给了宗教,是一名神学博士;中间30年,致力于外交,从事洋务运动;后40年,为教育呕心沥血,曾捐出3500亩地创办了复旦大学,就连教育家蔡元培都是他的学生。他一生历尽中国最后五个皇帝,见证民国六任总统;李鸿章、袁世凯、孙中山、蒋介石……这些缔造历史的人物,在他们的背后都曾出现过他的身影,他就是中国著名教育家马相伯。
马相伯出生于1840年,一生经历了大半个中国近代史:甲午战争、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抗日战争等,他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是一种传奇。12岁的马相伯瞒着家人,带着悄悄积攒下来的铜钱离开家乡江苏镇江,一个徒步走了11天,走到了大上海,进入法国天主教会开办的徐汇公学读书。这一走,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不可或缺的人物走进了历史。此后,马相伯相继升入小修院、大修院,攻读法文、拉丁文、希腊文、哲学、神学、数理和天文等学科。1870年,马相伯获神学博士衔,加入耶稣会,成了一名神父。
1876年,为了能救更多中国人,马相伯接受了李鸿章的邀请,做了他的幕僚,不仅如此,马相伯还成了李鸿章的哲学讲师。曾出使过日本、朝鲜,与晚清民初时期的许多重要人物如李鸿章、刘铭传、丁汝昌、袁世凯都有过交往。马相伯评价袁世凯,认为“其头脑始终不出封建帝王思想”。此后,马相伯先后参与了洋务运动和许多外交活动,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中国近代史上的这场耻辱刻骨铭心,大家都知道李鸿章因此“遗臭万年”,却不知道谈判席上坐着的还有马相伯的身影。
此后四年,马相伯屡屡向朝廷上奏,恳请实行科学兴国的强国之策,但是如泥牛入海,杳无音信。1900年,马相伯满怀着悲愤与失望之情,辞官而去。然而,不幸接二连三的发生在了马相伯身上。1893年,马相伯的妻子带着大儿子回山东老家探亲,死于海难;两年后,他母亲沈氏去世,临终时说“我的儿子是神父,你既已不是神父,我亦不认你是我的儿子”。
这些并没有压垮他,1897年,马相伯做了一生中最惊人的一件事:将继承自长兄的松江、青浦等地的3500亩田产捐献给耶稣会,作为创办“中西大学堂”的基金,且立下字据,“自献之后,永无反悔”。中国教育史上完全具有现代意义的新型大学应运而生,它就是“震旦大学”。后来马相伯又另起炉灶,创立了复旦公学,也就是复旦大学的前身。
马相伯的传奇还在继续,72岁的他出任了南京市市长,91岁时亲自挥毫作榜书、对联义卖,共得10万元,全部支援抗日义勇军。马相伯去世之前说:“我只是一只狗,只会叫,叫了一百年,还没有把中国叫醒!”这句话,警醒了无数的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