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方丈
编辑|方丈
前言:
正在享用饭菜的将军,突然间目光锁定一只小鸟,脸色瞬间大变!
他毫不犹豫地扔掉碗筷,下达了紧急撤退的命令。
这一反常举动引发了全军的困惑,究竟是什么让他在这关键时刻做出如此决定?
背后隐藏的惊天危机,令人难以置信!
贫苦中的小英雄
许亨植,原名李熙山,虽然出生在朝鲜一个贵族家庭,却没能有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反而从小过的是居无定所,颠沛流离的日子,
因为他出生在日本侵略的铁蹄下,原本该尊贵的身份被践踏得一文不值。
小小的许亨植不懂大人们愁眉不展的原因,直到他亲眼目睹了日本兵在朝鲜人身上施加的暴行:他们抢夺粮食,强占土地,
朝鲜人民失去了所有尊严,沦为任人宰割的羔羊,而日本人却肆意妄为,毫无人性。
尽管年幼,许亨植心中的怒火熊熊燃烧,
日本人撕下了文明的遮羞布,把丑恶暴露得一览无余,他那颗悲悯柔软的心,在仇恨中渐渐结成坚冰。
这样的经历,对幼小的心灵无疑是一种残酷的洗礼,但也正是在血与火的淬炼中,许亨植的意志变得愈加坚不可摧。
他常常在夜深人静时暗暗发誓,总有一天,要让这些恶魔付出血的代价。
许亨植的家人,尤其是他的父亲和爷爷,对日本人的憎恶丝毫不亚于他。
一家人常常聚在一起,咬牙切齿地诅咒着侵略者,发誓要不惜一切代价,赶走日本鬼子,哪怕赔上性命也在所不惜。
千里迢迢委身革命
当家人决定离开朝鲜南下来到中国的宾县时,
许亨植已经20岁了,正值血气方刚的年纪,谁知道一到中国,命运的齿轮又转到他身上,给了他一个为国为民的机会。
偶然的机会,正直善良的许亨植接触到了中国的共产党员,
从他们身上,他看到了做人的脊梁和勇气,看到了一个人应当具有的品格,内心受到了极大的触动。
这些坚定的革命者,用实际行动演绎着"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悲壮,
许亨植的心被深深震撼了,他觉得自己找到了人生的意义和方向。
20岁的许亨植和金正淑走进婚姻殿堂,这对恩爱夫妻本该享受二人世界,
但许亨植知道自己肩负的责任,婚后没多久,便头也不回地投身革命,然而他并不知道,这一走,就是生死一别。
临行前,他紧紧握住妻子的手,动情地说:
"吾爱,我此去是为了咱们的将来,为了千千万万像咱们一样受苦的百姓。
这条路,我义无反顾。
"金正淑泪眼婆娑,她明白丈夫的肩上扛着的是何等重担。
她使劲点点头,嘱咐道:"你要多加小心,我和孩子在家等你凯旋。
"许亨植最后深深望了妻儿一眼,头也不回地离开了,他没有听见身后妻子压抑的啜泣声。
游行总指挥誓死不屈
1930年的哈尔滨街头出现了一幕震撼人心的场面,成百上千的民众涌向街头,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下举行大规模反日游行。
当时还很年轻的许亨植积极响应,并被推举为游行的总指挥,他一马当先,身先士卒,用洪亮的嗓音呼喊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率领着游行队伍一路高歌,所向披靡。
然而,日本领事馆岂能容许这般场面,他们恼羞成怒,命令武装把守各个出口,对着手无寸铁的群众开枪射击。
一时间,枪声四起,人群尖叫四散。
有的倒在血泊中,再也没能站起来。
面对凶残的敌人,许亨植没有丝毫退缩,他高呼"同志们,前进!我们不能向暴力屈服!
"振奋人心的话语,让游行队伍重新聚集起来,大家捡起地上的石块砖头,士气高涨地投入战斗。
许亨植冲在最前,一边指挥群众的行动,一边用石块狠狠地砸向日本领事馆,
破碎的玻璃在阳光下折射出耀眼的光芒,仿佛正象征着中华儿女不可战胜的决心。
最后,许亨植和30多位勇士一起被警察逮捕,关进监狱,受尽酷刑。
日本人费尽心机想从许亨植嘴里撬出共产党的情报,但许亨植宁死不屈,即便遍体鳞伤,依旧岿然不动。
狱警对他刑讯逼供,用烟头烫他的皮肉,他咬紧牙关一声不吭。
看守们佩服他的意志,劝他只要松口,就能免受皮肉之苦,但许亨植冷笑道:"鞭打对我来说不算什么,要怀着必死的决心战斗到底,才无愧共产党员的称号!"
铿锵的誓言,震得狱警们目瞪口呆。
一年后,在共产党的营救下,许亨植终于重见天日,但狱中的磨难并没有让他退缩,反而让他更加坚定了革命的信仰,誓要将日本人赶出中国。
出狱后,他马不停蹄地投入到新的斗争中,哪里需要他,他就出现在哪里,从街头巷尾到矿山工厂,他的身影无处不在。
身先士卒智擒敌军
许亨植凭着过硬的军事素质,很快被提拔为东北抗联第三军二团团长,率领部队与日军浴血奋战。
在面对装备精良的日军时,许亨植沉着应战,他先是重点攻击日军的炮手和机枪手,打乱了他们的部署,再趁势反攻。
凭着他的机智指挥,击溃了日军的有生力量。
有一次,部队在茫茫林海中行军,突然遭到日军伏击,子弹呼啸而来,战士们慌作一团。
许亨植冷静地指挥大家迅速卧倒,寻找掩体,他自己则端起步枪,一边组织反击,一边鼓舞士气。
在他的带领下,战士们很快从慌乱中恢复过来,有序地展开反击。
激战过后,日军被打得落花流水,丢盔弃甲,仓皇而逃。
许亨植亲自带人追击,活捉了不少俘虏。
一次行军途中,许亨植无意中发现了一只漂亮的鸟儿在树上停留,但细心的他察觉出了其中的蹊跷。
这么罕见的鸟,一看就是养尊处优惯了的,怎么会出现在荒郊野外?
许亨植当机立断,命令部队原地撤退,同时暗中派人跟踪那只鸟。
果然,机警的士兵发现鸟儿飞回到日军驻扎的营地,许亨植趁夜间率兵突袭,一举歼灭敌军数十人。
事后有人问他,为何会从一只鸟联想到敌军,许亨植淡淡一笑,说道:
"养尊处优之物,岂会无缘无故出现在穷山恶水之中?这其中必有蹊跷。
我们做革命的,就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发现敌人的蛛丝马迹,才能避免更大的损失。"
浴血奋战何惧牺牲
日军对许亨植恨之入骨,誓要将他碎尸万段。
1942年,形势危急,日军派出重兵围剿许亨植,他带着几名亲信警卫员四处转移,躲避日军的追捕。
天不遂人愿,一个偏僻的山谷里,许亨植和警卫员被日军逮个正着。
激烈的枪战中,许亨植腿部中弹,无法动弹,他强忍着剧痛,命令警卫员迅速撤离,自己留下断后。
警卫员舍不得抛下许亨植,抬着他想要一起逃走,却不幸中弹牺牲。
许亨植心如刀割,大声喝令幸存的警卫员快走,一个人孤身面对日军的重重包围,寸步不退。
鲜血从他腿上的伤口汩汩流出,把土地都染红了,可他仍然坚守阵地,一次次举枪射击。
疼痛让他双眼发黑,意识模糊,但只要一想到身后的战友,想到苦难中的同胞,他就咬牙坚持下去。
当弹尽粮绝之时,日军狞笑着向他逼近,他们以为这个顽强的抗日英雄,终于要向命运低头了。
谁知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许亨植突然从地上弹起来,
一把夺过旁边战士尸体上的手榴弹,拉开引线,纵身一跃,冲进了敌群。
震天的爆炸响彻山谷,无数碎肉和残肢飞溅开来,待硝烟散尽,人们发现许亨植已经溘然长逝,和他同归于尽的,还有十多个日军士兵。
33岁的许亨植,就这样谱写了悲壮的生命乐章。
倘若没有战争,33岁本是男人意气风发的黄金年华,
但许亨植自愿将热血洒在疆场,他那英勇无畏,赤胆忠心的形象,将永远铭刻在后人心中。
浩气长存精神永驻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许亨植的一生诠释了这句话的真谛。
他可以为了心中的理想抛家舍业,可以面对强敌毫不退缩,
可以在弥留之际将热血洒向敌寇。
这样的精神,这样的勇气,时至今日依旧让人热泪盈眶。
许亨植用生命谱写的悲壮战歌,将激励一代又一代人砥砺前行。
今天,和平年代,我们不必像许亨植那般赴汤蹈火,但我们依旧可以从他身上汲取前行的力量。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许亨植",带着这样的信念,我们势必能创造出无愧于前人牺牲的美好生活。
愿英雄安息,我们不负使命,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