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朐:古村遗梦,洛阳铲下的回响
迪丽瓦拉
2025-07-21 09:03:27
0

临朐县地处山东半岛中部,总面积1834平方公里。自西汉置县迄今两千余年,赋予了这片土地深厚的历史底蕴与丰富的文化积淀。临朐,就像一位安静的守护者,在岁月的长河中,见证着历史的沧桑变迁。

随着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的深入开展,临朐县陌野间迎来了一支特别的探索队伍——文物普查队。今天,让我们跟随普查员们的脚步,走进他们的工作之中。

古村遗梦,洛阳铲下的回响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时,刘玉姣和郎丰刚已经带领队友们整装出发了。他们背负着专业设备,如:洛阳铲、GPS定位仪、地质雷达等,踏上了前往古村落遗址的征途。

“今天,我们的任务是寻找一个在地方志中有记载,但已几乎消失于现代视野的古村落遗址。”刘玉姣站在队伍前,声音坚定而有力,“这不仅是对历史的追溯,更是对我们文化根脉的守护。”

我跟随着普查小分队一行人的脚步,来到了那片曾经的古村落遗址。如今,这里已被郁郁葱葱的树木和绿油油的农作物覆盖,没有丝毫古建筑的痕迹。但普查员们知道,正是这样的地方,往往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和历史遗迹。

郎丰刚首先拿起洛阳铲,这是他们寻找地下遗迹的“神器”。他选定了一个位置,那是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可能有所发现的地方。他沉稳地挥动铲子,一铲接一铲地深入土层。每一次下铲,都仿佛在与历史对话,期待着历史的回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队员们轮流上阵,汗水浸湿了衣背,但他们的眼神却愈发坚定。终于,洛阳铲带出了与周围土壤截然不同的土样——那是经过人工夯实的土层,正是古村落存在的确凿证据!

这一重要发现,让所有人都为之振奋。他们迅速反应,利用先进的设备,对现场进行精确的标记与测绘。GPS定位仪精准地捕捉着每一个坐标点,为后续的考古工作铺设了坚实的基石。无人机在天空中缓缓盘旋,它的高清摄像头从高空捕捉到了遗址的初步轮廓。与此同时,地面的队员们也不闲着,他们利用专业设备进行着细致的测量,每一个关键数据都被他们认真地记录下来。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还发现了散落在田间地头的几片古瓦和碎瓷片。这些看似不起眼的遗物,却是古村落曾经繁荣与辉煌的见证。队员们小心翼翼地收集起来,准备带回实验室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夕阳的余晖洒满大地,普查小分队的工作也接近了尾声。虽然他们没有找到完整的古建筑群,但通过这一天的努力,他们不仅确定了古村落的大致位置和范围,还收集到了宝贵的文物资料,为后续的考古发掘和保护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摩崖石刻,千年风韵的凝视

临朐县五井镇的大地怀抱中,隐匿着一段跨越千年的故事。它安静地镌刻在虎耳山的摩崖之上,等待着人们的探寻与倾听。这就是“马庄摩崖造像”的传奇,一段关于信仰、艺术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丽史诗。

秋日的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洒在虎耳山的蜿蜒小径上,我们沿着崎岖的山路攀登而上,穿梭在密林之间,尘世间的喧嚣逐渐远去,只留下一片宁静与神秘,我们心中充满了对未知的好奇与期待。当我们抵达山腰处的摩崖石刻时,眼前的景象让我们震撼不已。一块巨大的石壁上刻满了文字和图案,有的清晰可辨,有的则已模糊不清。这些石刻内容涉及宗教、历史、文化等多个方面,是研究古代社会风貌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资料。

临朐县马庄摩崖石刻,坐落于五井镇马庄村东半山腰的悬崖峭壁上,是一处承载着深厚历史与文化底蕴的古迹。这组摩崖造像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历史价值,吸引了无数游客和学者的目光。

马庄摩崖石刻构图复杂,雕工精细,每一刀一凿都透露出匠人的精湛技艺和虔诚之心。主尊佛像以半跏趺坐姿,端坐于须弥座上,面部虽历经沧桑,但仍能感受到其庄严与慈祥。头饰双层莲瓣形项光,短颈圆肩,内着僧抵支,外披双颌下垂式佛衣,形态端庄而典雅。其右手臂平抬上举,虽已残损,但仍能想象其当年指引迷津的慈悲之态;左臂下伸,同样因岁月侵蚀而略显斑驳,却更添了几分古朴与沧桑。

在主尊佛像的两侧,雕有两小龛胁侍菩萨立像。她们肩宽臂粗,形体健壮,立于仰覆莲形台座上,仿佛在默默守护着这片净土。这些胁侍菩萨虽然也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坏,但她们的姿态与表情依然栩栩如生,展现出唐代佛教艺术的独特魅力。

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摩崖石刻的上部还雕刻有一座佛塔,由两条腾龙托塔,呈飞升状。龙姿矫健,塔为覆钵形宝塔,整个画面既生动又和谐,充满了神秘与庄严的氛围。这座佛塔不仅是唐代佛教文化的象征,也是中国古代石刻艺术的杰出代表。

此外,马庄摩崖石刻还融入了丰富的自然景观之中。站在石刻前,可以俯瞰整个马庄村,感受那份宁静与祥和,而一侧的虎耳洞更是为这处古迹增添了几分神秘与趣味。洞口面西,高3米,深5米,边长10米许,广而不深,大如三间屋,形似虎耳。站在洞口,不仅可以避风雨,还能远眺山色,别有一番风味。

正当我们沉浸在对造像艺术的赞叹中时,一位老者悄然而至,站在我们身旁。他是马庄村的村民马洪文,是这文物的守护者之一。他向我们讲述了关于马庄摩崖造像的传奇故事。

据说在唐朝末年,五井一带遭受了连年干旱,庄稼枯黄,百姓生活困苦不堪。就在这时,一位云游四方的高僧路过此地,目睹了百姓的疾苦,决定在此开凿佛像,祈求上苍降雨解旱。村民们纷纷响应,捐资出力,共同参与了这一浩大的工程。经过无数人的努力,佛像终于凿成,天空果然降下了甘霖,解救了百姓的困境。从此以后,这尊佛像便成了村民们心中的守护神,代代相传。

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马庄摩崖造像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直到2013年的一次偶然的机会,这珍贵的石刻再次引起了世人关注。经过专家的鉴定与评估,它被公布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得到了应有的保护与重视。如今,马庄摩崖造像依旧静静地矗立在崖壁之上,见证着时代的变迁与人间的沧桑。那些关于信仰、艺术与自然的故事,如同山间清泉一般,流淌在每个人的心田,成为永恒的记忆与守望。

对于临朐县的文物普查员们来说,平凡的每一天,都是非常不平凡的。他们用自己的双脚,丈量着历史的深度;用自己的双手,揭开历史的神秘面纱。今天的每一分努力,都是对历史的一次致敬,对文化的一次传承。在临朐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还有更多的秘密等待着他们去发现;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他们将继续前行,探索未知,守护文化,让历史的光芒永远照耀着未来。

文/鲁强(山东省临朐县人。中国诗歌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中华诗词学会、山东省作家协会、山东诗词学会、山东省写作学会会员。潍坊诗词学会副秘书长,临朐县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东镇诗词》微刊常务副主编、执行主编。曾获“中国文艺百花奖”“国家文艺突出贡献奖”荣誉称号。作品多见于《诗刊》《中华辞赋》《中华诗词》《神州》《散文百家》《鸭绿江》《中国诗歌作品选集》《中国楹联报》《作家报》等。)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吕祖谦著《古文关键》 首推唐宋...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或“唐宋散...
原创 被... 一个强大的国家少不了人才,作为一国统治者,最重要的是要会用人,善于发现人才和使用人才,如此才能使国家...
原创 启... 人类世界有多文明,就会有多野蛮;有多光明,就会有多黑暗;有多繁华,就会有多荒芜。目之所及,一切的根源...
原创 孙... 导语:说起孙膑,相信大家都比较了解,他是战国时期十分出名的军事家,是齐国大将田忌麾下的谋士。今天要讲...
原创 晚... 图为一组拍摄于晚清末年的珍贵人物旧照,彼时正是晚清灭亡的最后十年光景。本组罕见旧照非常直观的记录了当...
原创 岳... 岳飞作为南宋时期最为著名的抗金名将,领导宋军参加大小战斗数百次,当时北宋灭亡,南宋政权岌岌可危,关键...
原创 中... 据菲律宾《华侨商报》报道: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的47个国家的博物馆中均有来自中国的文物,总数达到...
原创 清... 前些天我们提到了晚清四大太妃,不少人对此表示比较好奇。 事实上,即便清帝退位,民国建立,当时紫禁城还...
原创 此... 我们国家有14亿的人口,在世界上是数一数二的人口大国。若说哪个国家和我们一样人口多的话,应该属印度了...
原创 曾... "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左宗棠这番肺腑之言,说的是晚...
原创 全... 桥陵,位于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城北桥山,是《史记》记载的轩辕黄帝的陵寝,也是历代帝王和名人祭祀黄帝的场...
原创 都... 项羽作为不世之英雄,在秦末混战的中原大地上,确实曾经凭借自己的勇猛和胆识,打下了一个又一个的漂亮仗,...
内蒙古发现红山文化考古出土的体... 在9月22日召开的“中华文明的璀璨星辰——‘红山文化’命名70周年研讨会”上,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
原创 《... 首先说明,《说唐全传》与评书《隋唐演义》的设定不同,“程咬金三斧定瓦岗”击败的不是翟让而是马三保,同...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背后的故... 孟丽静编制(新华社发) “北京中轴线”北段鸟瞰。  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办公室供图 日前,在印度...
原创 早... 《——【·前言·】——》 古代职场中,存在一种隐秘而残酷的怪圈,这种怪圈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形成。在这...
原创 李... 1 甲申巨变。大明覆灭。 李自成攻陷京师时,一度拥兵百万,但是军队结构混乱:一、农民军虽多,但都没有...
原创 黄... 我国地大物博、历史渊源流长,在这片孕育生命的热土中,曾埋藏着很多价值连城的奇珍异宝。这些宝物从土中被...
中国最好的秋色,被宋朝人写绝了 唐诗宋词古诗词唐诗宋词查询,古诗词分享! 两千多年前,文士宋玉因被革职,无法继续投入到复兴楚国的大业...
他是北宋最丑词人,为妻子写下一... 你读过的哪首词最让你潸然泪下? 有人说是苏轼的《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