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峥嵘岁月,转眼间,我们迎来了抗战胜利的第75个年头,如今的中国,已经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成为不容小觑的存在,但我们今天的和平,都是先辈们用血泪换来的,故而我们一刻也不曾忘记,他们做出的贡献。
今天,笔者就给大家介绍一位抗战英雄,他12岁就扛枪打鬼子,为保卫祖国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转眼70年过去,一张照片纪录了当年独属于他的回忆。
陈友礼,1931年4月出生于贵州毕节赫章县平山乡一贫困家庭,在他1岁那年,母亲便因病去世,父亲一人含辛茹苦将他抚养成人,然而不幸的是,父亲也倒下了,并在陈友礼10岁那年离开人世,从此,陈友礼变成了举世无亲的孤儿。
他每天躲在家里哭泣,不知道未来应该怎么办,年幼的陈友礼无处可去,便以乞讨为生,到处流浪,最后辗转来到了云南,一路上,他见到了太多残酷的画面,对侵略者的痛恨也到达极点。一次,好几天没吃饭的陈友礼在路边晕了过去,一位好心的车夫救了他,当了解到陈友礼的身世后,车夫决定收留他。
由于车夫是我军第5军200师的一员,陈友礼便进入了部队生活,大家对这个瘦弱又坚强的小孩,都非常照顾,特别是车夫,待陈友礼如儿子一般,这一切,都让陈友礼特别感动,当他看到战士们英勇的模样时,也下定决心,想要为国家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于是陈友礼对“车夫爸爸”说,自己也想参军,可这一年陈友礼不过12岁,实在太小了,故而拒绝了他的请求,说来也巧,此时恰逢征兵长官来毕节征兵,陈友礼便鼓起勇气,跑去哀求长官给自己一次机会,他一定会努力做好!看着眼前这个瘦弱,却目光灼灼的孩子,长官被打动了,同意了他的请求,并让他成为200师的勤务兵。
虽然年纪小,但陈友礼做起事来特别麻利,只要是上级安排给他的任务,他一定是第一时间完成,大家被他认真的模样感动,经常在闲暇时间教这个孩子一些战斗技巧,1943年,陈友礼还跟着部队前往印度,接受了为其8个月的训练,这次训练,为他日后的成就打下坚实的基础。
1944年,一个名叫Corp-spais的美国通信兵来到了陈友礼所在的部队,准备拍摄战争的原貌,看着这个金发碧眼,扛着一堆机器的外国人,陈友礼特别好奇,他走向Corp-spais,问他手里是什么,Corp-spais热情地回答了他,并表示要给陈友礼拍张照,毕竟是十几岁的孩子,他高兴地同意了。
那天天气很好,太阳难得露出了头,个子小小的陈友礼穿着有点大的远征军军服,身上挂着干粮袋、大水壶和杯子等物品,脖子上还系了个小包袱,从周围的环境不难看出,当时条件很艰苦,但陈友礼却扬起了大大的笑脸,对着镜头竖起了大拇指。让人感受到他积极乐观的革命精神,心里无比温暖。
Corp-spais立刻按下快门,纪录下了这美好的时刻,正当他想再给陈友礼拍几张照片的时候,他被其他战士叫走了,Corp-spais便再也没有见过陈友礼。
转眼,70多年过去,陈友礼也已经从一个“娃娃兵”,变成白发苍苍的老人,他早已忘了当年Corp-spais给他拍照片的事情,直到2014年,贵州老兵关怀公益性计划项目启动,志愿者们来到陈友礼老人家慰问,还带来了不少当年抗战时期的老照片、纪念物,摸着这些老照片,老人的眼眶渐渐湿润,似乎回想起了当年的峥嵘岁月。
突然,老人大声说道:“这是我啊!”只见相册中,出现了Corp-spais当年为他拍摄的照片,照片中的自己,笑得是那么灿烂,接着,老人缓缓向志愿者们说出这张照片背后的故事,最后,大家都红了眼眶,默默流泪。
后来志愿者们将照片进行复刻,送给了陈友礼老人,抱着自己的照片,老人开心地笑了,他的笑容,一如往日那般,温暖了我们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