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大物博、历史渊源流长,在这片孕育生命的热土中,曾埋藏着很多价值连城的奇珍异宝。这些宝物从土中被发掘出来之后,会被专家视若珍宝地保存起来,有这么一个物体,黄河“铁牛”出土31年,一直露天放置、无人保护。
本应属于文物的它,为何得不到专家的保护?专家说:不敢动。
这件文物有何独特之处?为何能够令专家如此束手无策?
它就是高1.9米、长3米、宽1.3米的“开元大铁牛”,四尊唐代铁牛的出土崩轰动一时,它原本是出土于山西的黄河铁牛,专家通过勘测,发现它是唐朝开元年缴的牛,故又称“开元铁牛”。
相对于做工精致、小巧玲珑的文物,这个文物堪称“巨宝”,它的发掘相当耗时耗力!1988年,永济县博物馆的相关工作人员制定了严密的发掘计划,1989年8月,经过紧张的发掘,四尊铁牛重见天日。
每尊铁牛重45吨,体型庞大、重量惊人,考古队员并没有想合适的搬运方式,如果强行搬运,将会对铁牛造成不可估量的伤害,专家表示不敢动铁牛。深思熟虑后,博物馆相关人员决定“就地保护”,铁质文物的保护困难重重,只有不断摸索才能减缓铁牛的腐蚀。
虽然目前对铁牛的保护束手无策,但相信在未来会找到合理解决方法,目前“就地保护”乃是最好的保护方法。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