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东野的一位悍将胡奇才,他的故事可真是戏剧化得很。人家打仗赢了,通常都是升官加薪,领导拍拍肩膀,说几句“年轻有为”,然后就是一路顺风。可这位胡奇才,他打了胜仗,结果领导不给他加薪,反倒是降了他的职,这事儿听起来就像是反串戏。
01
1946年10月中旬,杜聿明那边不是有点心急吗,派出了10万大军,声势浩大的想要搞定南满解放区。
当时胡奇才是四纵的司令,对付李正谊的25师,“千里驹”还得了,那可是蒋介石眼中的宝贝儿。装备精良,老兵一大把,战斗力强得跟块磁铁一样,一靠近就吸人。
萧劲光和陈云在后面摩拳擦掌,心想:“这回得给25师点颜色瞧瞧。”于是胡奇才和政委彭嘉庆一商量,决定来个智取,不硬碰硬,得用点心眼。
胡奇才就布下了局,先在赛马集给了敌人一个下马威,突袭搞掉他们200多人。打完就跑,李正谊那气得,跟丢了钱包似的,恼羞成怒地带队狂追。
胡奇才一边跑一边笑,“来来来,跟着我,有好戏看!”他引着李正谊到了双岭子,一招回马枪,把25师给团团围住。可这师,硬是个硬骨头,武器精良得很,拼得你死我活,场面一度僵住。
胡奇才看这架势,摸摸下巴:“打不过,咱就走呗。”他这一撤,其实是更深的计策,准备把25师诱到新开岭的山区,再来个围魏救赵。
新开岭的战役一触即发。
02
在新开岭这一仗里,胡奇才就是个不折不扣的戏精,把25师的李正谊给演得团团转。李正谊和他的师傅们正想在新开岭找个地方取暖,突然发现自己已经掉进胡奇才精心准备的陷阱里了。
韩先楚这个副司令也不是吃素的,人家快速地把三个师的兵力调过来,跟打了鸡血似的向新开岭发起猛攻。李正谊那帮人只好抱着老爷山的石头哭爹喊娘。
这时候,胡奇才站在战场上,一副天下无敌的模样,决定全力以赴,打一个痛快。他跑到前线说:“兄弟们,给我冲啊!别让敌人跑了,今晚就靠你们吃肉!”旁边的杜光华和葛燕璋也跟着吆喝,士气高涨得很。
至于那些传说中的撤退或继续作战的争论,胡奇才在回忆录里一笔带过,直接否认了。他说:“哪有时间争论,大家都忙着打仗呢,连喘气的时间都没有。”显然,他的话就是金科玉律,没人敢违。
最后的结果自然是美满的,东北民主联军不仅把李正谊的25师打得体无完肤,还顺带抓了5000多人。胡奇才这一仗打得漂亮。
03
再后来的诸多战争中,胡奇才表现异常亮眼。但要说他职位有没有升?这说出来都是泪。打了那么多胜仗,最后领导还来一句:“老兄,抱歉,得让你往下走一步。”
在得知自己的职位不升反降成副司令的那一天,胡奇才真是气不打一处来,跟陈云政委一碰面,就开炮了:“我是哪出问题了?还是有什么天大的错误?我怎么就突然从主角变替补了?”
陈云政委耐着性子,跟他解释说:“老胡,别冲动,这不是你有问题,是吴克华回来了。你知道的,一个军队不能有两个司令,他之前是这个纵队的老大,现在他回来了,自然还是要拿回他的导筒。”
胡奇才听了,半天没缓过劲来,摇摇头:“这就跟抢铜锣烧似的,烧都快到嘴边了,你告诉我这是别人的定单?”
陈云又补充道:“你放心,吴克华那不是不信任你,大家都看得见你的功劳。这回调整,主要是因为老部队情怀问题,你知道的,战士们跟他情感深厚,他回来能更好地调动起士气。”
胡奇才无奈地挠挠头:“情感深厚?那我这几年跟大家混得就像透明人?不过算了,老吴也是辛苦人,我让让位也是应该的。”
04
1948年的冬天,胡奇才那时候在前线,忙成陀螺了。他刚到塔山,看了看周围那点防御工事,脸色就跟吃了半斤苦瓜似的。
他对下面的小兵说:“你们这是准备打仗,还是准备开花展?这堆土堡子,看着我都心疼。”
小兵有点委屈,“胡司令,这已经是按标准修的最牢固的了。”
胡奇才哼了一声,不信邪,直接叫人把一门大炮搬来,对着那堆土堡子就是一炮。“砰”的一声,土堡子四散飞土。
胡奇才看那一堆刚被自家大炮轰了个底朝天的工事,直接板了脸,眉头一皱:“这什么玩意儿?这要是打仗,咱们连头盔都别带了,直接戴锅盖得了,还能挡挡雨。”
部队的小兵们立马像是踩了尾巴的猫,四处找材料去了。这不,铁轨和枕木都搬来了,一个个忙得像是蚂蚁搬家。
日子一天天过,塔山那边敌人的炮火、飞机和军舰联手轰炸。胡奇才和部队守在那重新修的堡垒里,硬是把敌人的攻势挡下来了。胡奇才笑着说:“咱们这工事,比什么都坚固,连小强都打不进来。”
1955年大授衔时,胡奇才被授予中将军衔,还获得了三枚一级勋章。后来,胡奇才喝酒时总爱拿这事开涮:“你们说,这勋章重不重?我倒觉得挺沉的,尤其是心里那块石头终于落地了。”
身边的战友们听了都乐:“胡司令,您这‘石头’落地,咱们都得跟着一起轻松。”
胡奇才哈哈一笑,潇洒地举杯:“那就让咱们一起轻松,为胜利,干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