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郑和下西洋为何不带“少女”,却带很多的“老妇人”?原因很简单
迪丽瓦拉
2025-07-21 18:02:47
0

《中国史纲要》中有载:“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南洋各地的联系,很多国家都在和他的接触之后派使者来中国贸易。郑和下西洋也开拓了中国人的视野,在他的影响下,中国人到南洋去的也日益增多。郑和的历史功绩是不能磨灭的。”

在古代王朝中,凡是强大的王朝,在完成内部的统一之后,必然要向外部扩张,当然这个扩张并非是侵略和武力占据领土,诸如唐朝时期,中央王朝对周边诸国的怀柔政策,使其纷纷归附唐帝国;又如史料中所提到的,明朝时期的郑和下西洋,亦是王朝对外提高自己影响力的一种方式。

郑和,无权无势的宦官出身,本是孤苦无依的命运,他却成就了自己人生的传奇,成为了流芳千古的人物。一段七下西洋的故事,又蕴涵了他的多少智慧,他随行所带的一众老妪又有着怎样的作用呢?

一、为何会有郑和下西洋?

在说起这一众老妪之前,需先说一说为何会有郑和下西洋这一事件的发生。为什么要下西洋?为什么是下西洋的人是郑和呢?

首先来说一说郑和这个人。他出生于明洪武四年的回族,在他十岁的时候因为被人掳到了明朝,后来成为太监,开启了他在明朝中曲折的一生。

在靖难之战中,他是朱棣身边的随从,跟随其出生入死并屡屡立下大功。

公元1402年,朱棣登基为帝,改元永乐。此后,朱棣感念郑和的功绩,为他赐郑姓,并改名为和,任命他为内官监太监,地位仅次于司礼监。

这是郑和名字的由来,彼时他并想到,自己的名字将会在整个中国的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众所周知,在强盛的王朝中,当国内生产、经济都处于繁荣发展的阶段时,为了让扩大自己的影响,必然会在各国各民族之间采取一些举动。诸如起于西汉时期的丝绸之路;唐朝时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学习……

而明王朝便也是这样一个强盛的王朝。在结束了长期的战乱之后,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之后,国家的综合国力显然又是世界前列了,是“东方大国”。

作为一个大国,那么怎么能够与世界隔离呢?为了让更多的人认识到明王朝的实力,但是又要与前面的王朝所做的有所不同,所以朱棣就将眼光放到了西洋上。

必须要说明的是,明朝时期的西洋并非是西方国家的统称,而是指如今的南洋地区。实际上,在以往的朝代,帝王们也曾派出一些船只远航,去探访遥远的西洋。只是大多是规模较小,也没有多少发现的,并不能算上是一件壮举。

而朱棣要做的便是一件前所未有的壮举,下西洋便是他选中的壮举。

而远航自然需要有一个高素质人才来负责的,在经过多方面的考量之后,他选中了郑和。

朱棣选择郑和的理由有四:

一、是他具有丰富的航海知识且他经历过无数战争,军事经验丰富;

二、是郑和性情坚韧,不屈不挠,能够坚持下来;

三、是郑和是一名虔诚的伊斯兰教徒,而西洋各国中信奉的伊斯兰教的不胜枚举;

四、是郑和从小跟随朱棣,是最为了解他心思的人,且忠诚不二。

这便是郑和下西洋的前因后果。不得不说,朱棣的选择确实是没错的,在下西洋的过程中充分让我们看到了郑和的睿智,他坚定地带上一群老妇人又是怎样的一番打算呢?

二、浩浩荡荡的队伍,为何会有“特殊”的存在?

为了让这次下西洋轰轰烈烈,朱棣可谓是下了血本吗,批给郑和的费用可谓是大方至极。以至于其远航的船队规模宏大,所有的船只共200多艘,且随行的人数达到了2.7万人左右,一共远航了西太平洋以及印度洋周围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最令人不解的是,郑和所带的这近3万人中除了航海经验丰富的船员、军人之外,最多的竟然是老妪。

要知道,在古代时期,每个王朝都是严格限制官船上有女子的存在的,若是说郑和为了让这些士兵船员在漫长的航行中有妻子的陪伴倒也算了,也不是作出使各国之用的妙龄少女,他所带的都是清一色的老妇人。

并且为了带上这些老妇人,郑和还特地为她们准备了专门的一些船只。那么郑和如此大阵仗又是做何意呢?

其实最简单的一个原因便是这些老妇人能够照顾船员和士兵们。在郑和选择老妪的时候,不仅仅要能够吃苦耐劳的中年妇女,还要是能够有一技之长的。诸如是做菜、裁缝等等。

因此,这些老妪有的负责船上的一日三餐,毕竟只靠干粮是无法度过这么长的一段日子的;有的则是负责船员们的服饰,替他们打理好形象;有的则是做好后勤工作,让船员能够更好地投入航海事业中去。

如此一来,有了专业的厨师,船员的吃饭和营养问题就解决了,生命的概率也就大大降低了,毕竟在海上生病可是危及生命的;有了专业的裁缝,船员们也能够穿上干净整洁的衣服,给别国的人留下好的形象;有了专业的后勤,也能够让船只里里外外都干净如新,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因此,在郑和下西洋的过程中,几乎没有发生过生活方面的问题,可以说正是这些老妪的存在使得这次的航行能够更加顺利地展开。

当然,老妪们除了以上的这些作用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那就是最根本的宣扬国威。

三、宣扬国威,且做到这一点

“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这是郑和下西洋的根本目的,也就是服务于宣扬国威。

众所周知,郑和在远航的过程中最远到达的便是非洲,彼时的非洲许多地区都是原始的、落后的。而郑和一行人的到来,便是为了将明王朝先进的技术传给当地的社会。

而负责教授这些先进技术,除了工匠们,就是擅长裁缝、接生等技术的老妪了,带去了先进的医术。

而这次大航行也确实为明王朝乃至中国带来了许多重大的影响。

诸如仰慕明王朝风采的东南亚附属国,达到了宣扬国威的目的;开辟了经过印度古里和溜山,可以直接到达阿拉伯半岛红海沿岸和东非国家的新航线;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了非洲的东岸,到访了许多国家(如今的索马里、莫桑比克、肯尼亚等国),亦是古代中国的人们所到达过的最远的地方。

郑和的团队历经了九死一生以及艰难险阻,才实现了朱棣口中的“宣扬国威之举”。这一壮举不仅实现了明朝的目的,不仅促进了王朝与东南亚、非洲、印度等国的和平交流,也展示了明王朝的强大与先进。七下西洋的背后故事也蕴涵着无数古人的智慧,足以令人肃然起敬。

小结

毋庸置疑,郑和下西洋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且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海外航行,且在西方15世纪前末之前,郑和下西洋同样是世界上最大的航海行动,可以说,这是一次伟大的航海行动,对于明朝以及整个中国历史都是有着重要的意义的。

而造就这一传奇的主人公郑和更是令人敬佩,他既没有显赫的出生,也没有崇高的地位,凭借的只是自己的智慧与恒心,造就了这段属于中国人的海上传奇。

参考资料:《中国史纲要》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都... 一说起帮派,相信很多的小伙伴们都知道洪门吧,但是洪门对于我们来说非常的什么,经常听说过他们,但是没有...
元宝山红山文化积石冢,考古新发... 内蒙古自治区红山文化考古取得重要进展,在赤峰召开的 “中华文明的璀璨星辰——红山文化命名 70 周年...
原创 觉... 对觉醒年代慕名已久,终于开始看了,没想到刚看第一集就有很多话想说,很多课要补。 山河飘零,窃国者枯坐...
原创 日...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 文|千古史记 编辑|千古史记 前言 你听说过徐...
原创 纪... 作为一个国土面积有限的岛国,日本在农业和畜牧业方面的条件相对有限。因此,海洋资源成为日本人日常饮食中...
原创 资... 安皇帝乙隆安二年(戊戌,公元三九八年) 原文:八月,佺期、玄奄至湓口。王愉无备,惶遽奔临川,玄遣偏军...
原创 如... 为了您更好的阅读互动体验,为了您及时看到更多内容,点个“关注”,我们每天为您更新精彩资讯! 如果马超...
你知道日本的祖先是谁?DNA检...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更能方便随时...
原创 溥... 引言 未驭飞龙出鼎湖,升遐南陆祝融俱。溯自赢秦二百主,惟有末帝卜离居。——《火龙》 华夏古国历史五千...
原创 国... 1949年12月下旬的一天,重庆解放军军管会公安处内,侦察科张科长带着一个身穿旧军装的男子,走进负责...
原创 刘... 公元前203年的一个晚上,刘邦在处理完公务后,想起了自己后宫中的一位妃子,打算侍寝。尽管后宫中有众多...
原创 谁... 1948年11月,华东野战军总指挥粟裕站在济南城头,眺望南方,心中已有了一个宏大的战略构想。这个构想...
原创 清... 清朝,公元1636年~1911年,一说1616年建立,1644年起为全国性政权,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
原创 如... “我这个人到36岁以后,就已经什么都没有了。”这是张学良被释放后接受采访时说的一句话。 在电视剧《少...
原创 科... 科举制度,中国封建社会统治阶级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科举制自隋朝创立以来,一直是知识分子实现人生理...
原创 1... 近期连续编发了法国摄影师阿兰·勒·加斯穆尔,1985年在中国内地拍摄的日常照片,引起了无数读者朋友们...
原创 胡... 民国时期的著名文人 胡适 ,有一个很奇怪的癖好,那就是 总喜欢借钱给别人,并且从不盼望收回 。 曾经...
原创 孙... 孙权妹妹孙尚香是三国时期知名的大美女。孙尚香不仅长得天姿国色、沉鱼落雁,而且才智敏捷, 刚强勇猛,喜...
原创 周... 在我国历史长河中,曾有一位伟大的人物,他就是周恩来先生。他不仅有着卓越的领导才能和深厚的人文情怀,更...
原创 中... 《——【·前言·】——》 中国历史上,曾有一位皇帝以其铁血手腕和极致的决心震撼四方。 面对小国的挑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