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盱眙之战,刘宋为何能以少胜多?元嘉之治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迪丽瓦拉
2025-07-21 21:32:19
0

导语:

公元422年至公元453年间,北魏与刘宋两个政权的国力同时兴盛,北方在这一时间段内完成了统一,南方在这一时间段内出现了著名的“元嘉之治”。南北对峙的情形下双方自然免不了利益的争夺,南北同时兴盛也使得争夺更加激烈。国与国之间争夺最激烈的就是战争,这一时期南方主动北伐三次,北方主动南下两次,双方争夺以“北胜南败”为多。

元嘉二十七年宋文帝第二次率军北伐,刘宋实力虽不如北魏,但在战争中也取得过多次胜利,盱眙之战就是其中著名的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这场战役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南朝将士们的士气,对刘宋政治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南北朝之间的军事对抗

在公元422年之前,受八王起义和永嘉起义的影响,刘裕和鲜卑拓跋氏忙着夺取各自的政权一直保持着互不侵扰的关系,但北魏建立之后双方的关系就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宋武帝刘裕占领了北魏的滑台,双方之间产生了根本利益上的冲突。刘宋早年间和北魏因历史原因而建立的友好关系也不复存在,在各为其国的情况下,双方由和转战的形势不可避免。

北魏是由鲜卑拓跋部建立的国家,鲜卑拓跋部是北方的游牧民族,从来就是以掳掠为职业的落后集团,直到484年实行俸禄制。在这之前维持政权的运行主要是靠掠夺来的财物,还较多地保留着游牧民族的残暴性。

鲜卑贵族早就觊觎着富庶的江南,北魏朝臣崔浩就曾对其统治者描述过江南地区多美女珍宝,牛羊成群,镇守南边的将士们欣羡不已,并上书要求率军征讨将之据为己有。这样一个掳掠成性的政权,在统一北方之后,必然会转而南侵。

公元422年宋武帝刘裕病逝,北魏明元帝以收复“河南侵地”为借口趁机南伐,经过争夺北魏占领了整个河南。430年,宋文帝为收复河南发动了第一次北伐,双方在河南一线对峙,先是宋军进攻收复了河南,随后北魏反击又再次占据了河南。424年至439年,北魏连年征战,灭夏、后燕、北凉后统一了北方,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449年,魏太武帝拓跋焘大破柔然,虏获人畜百万,柔然就此衰弱,再不敢侵犯北魏,北魏将所有兵力指向刘宋。450年,面对与刘宋日益紧张的局势,为威慑刘宋,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调集六十万大军,亲率大军南下进攻江南,双方爆发了悬瓠之战。悬瓠之战后,宋文帝为收复河南倾举国之力发动了第二次北伐,双方之间的冲突达到了最高潮。

二、宋文帝第二次北伐

1.经济发展,国力强盛

在军事立国的时代,军事与经济是密不可分的。南朝建立初期民生凋敝,百废待兴。在这种情况下,统治者面临着恢复经济社会秩序的重任,急需制定出满足生产和发展需要的经济政策,增加国家和人民的收入,保持国家的稳定。

封建“治世”的出现,必然要求国家有强大的赋税和徭役来源。为了使更多人口回到国家的土地上服役纳税,以保证政府有可靠的赋税来源,宋文帝实行“土断”政策,检籍户口,增加了大量人口。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宋文帝还三次放免刑徒,三次曲赦,十七次大赦天下。除此之外,宋文帝采取了招抚流民的政策,大量刑徒和流民的安置,恢复了国家的劳动生产力,增加了国家税收,从而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宋文帝还组织人民兴修水利促进生产,元嘉二十一年(444),宋文帝下诏令徐、豫二州“履行旧陂,相率修立”,重新恢复生产。

由于宋文帝鼓励兴修水利的措施,使社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宋文帝治世有方,在险恶的社会环境中,积极寻找发展的机会,创造社会经济发展的条件,采取最有效的手段,促使社会和平安宁、经济恢复发展、人民安居乐业。

宋文帝统治时期颇为清明,史称“帝仁厚恭俭,勤于为政,民有所系”。南方战乱较少,将近三十年间,四境之内晏安无事。因而在元嘉年间社会生产有所发展,国势日渐强盛,出现了东晋以来未曾有过的繁荣景象。

2.刘宋伐魏,南北对峙

宋文帝自从登上皇位起就有收复被北魏侵占的虎牢等地的想法,元嘉盛世的出现更是给了他能成功的信心,为此他做了许多准备。从元嘉二十二年(445)开始,刘义隆就开始进行伐魏的计划,他任命武陵王刘骏担任雍州刺史,在北边镇守襄阳;任命南平王刘铄担任豫州刺史,镇守汝南;任命衡阳王刘义季为徐州刺史,镇守南兖州。

出征的前夕,宋文帝为了加强北伐军的力量,又加大了人力物力的投入。在财政上,他命令王公、妃子和朝臣、富民捐献财物。在人力上要求青州、冀州、徐州、豫州、兖州的成年男子从军,靠近江南的五郡在广陵集结,靠近淮南的三郡在盱眙集结。此外,还规定有武艺的人参军可获得额外厚赏,以此来加强军队的战斗力。

南北朝时期的南北对峙,实际上呈现的是北强南弱的形势,双方在经济、武备等方面北方都远胜于南方。元嘉二十七年北伐时,刘宋国力虽达到鼎盛时期,但依然不如北魏。表现在军事上,宋军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明显不如于魏军。

王玄漠和沈庆之所率领的主力部队仅有六万人,后援部队不会超过六万,加上驻守边境的军队,至多也就是二十万人左右。又由于战线拉得漫长,主帅往往屯驻后方督战,真正到达前线作战的兵力还并没有那么多。

北魏占地虽广,军队号称百万,但内部矛盾复杂,统治不稳定。北魏以军事殖民立国,统治严酷,各族人民起义彼伏此起,几乎年无间断。元嘉二十二年爆发盖吴起义,起义人数达数十万,并多次和刘宋政权交涉。在刘宋北伐前,大起义虽已被北魏镇压,但余波仍在,各地还有小规模的起义斗争。

中原民众认为南方才是正统,盼望宋师北伐。宋军北进中原时,很多人都积极响应。中原民众对北魏的统治不满已久,在民心的支持下刘宋曾多次变军事劣势为局部优势,成功击退甚至消灭了北魏军队。总之,北魏虽然强大,但并不是不可战胜的。

3.盱眙之战

元嘉二十七年(450)二月,拓拔焘分兵三路大举南下攻宋。东路由高凉王拓拔那领兵从青州南下经下邳进攻赡养,并派鲁秀直取广陵;西路由永昌王拓拔仁、尚书长孙真领兵从洛阳经悬瓠、寿阳、马头、钟离等地向横江方向进攻;

拓拔焘亲率主力在东西两路魏军的配合下,自东平南下,经邹山、彭城、盱眙等地直达长江北岸的瓜步,企图夺取长江下游以北的淮河流域广大地区,威胁宋都建康。尽管北魏军声势浩荡,但宋军沿江戒备,双方僵持不下。

数月之后由于魏军缺乏船只,再加上北方人不适应南方潮湿炎热的气候,北魏军中许多人感染了瘟疫,在此情形下北魏军不得已焚毁战船从陆路退还。在撤军途中北魏军途经盱眙,魏军听说盱眙城内囤有大量的粮食,便准备抢走这些粮食作为战利品,于是同守将臧质发生了一场激烈的攻防战,是为盱眙之战。

盱眙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城邑防御战的典型战例,守将臧质率3700人迎战北魏数十万人并取得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南朝的士气。宋军将士勇敢作战是宋军取胜的有力保障,但北魏军中的内部矛盾也是原因之一。北魏军队中有不少兵士是在连年征战中掳获的,包括汉族在内的各民族俘虏,备受压迫。

盱眙之战中拓跋焘给守将藏质的信中宣称:“吾今所遣斗兵,尽非我国人,城东北是丁零与胡,南是三秦氐、羌,卿若杀丁零、胡,无不利。”

这种情况颇似淝水之战前的前秦军队。臧质将这封信公诸魏军将士,告诉他们不要为拓跋焘卖命,并悬赏魏太武帝的首级,北魏军心大乱。臧质率宋军顽强抵抗,魏军久攻不下还死伤惨重,元嘉二十八年二月二日魏太武帝率军退走。

结语:

虽然宋文帝的三次北伐都以失败告终,但北伐并非没有积极意义。在当时的形势下,即便刘宋不北伐,北魏迟早也会南征。刘宋北伐将北魏阻挡在河南一带,给江南盛世创造了条件。“元嘉之治”又为宋文帝北伐提供经济支持,常年的战乱耗尽了国力以致“元嘉草草”。由此可见,盛世的开创和衰亡和战争都是分不开的。

参考文献:

《宋书》

《资治通鉴》

《魏书》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南... “墨染深云犹似瘴,丝来小雨不成泥。更无骑吹喧相逐,散淡闲身信马蹄。”这首诗是南宋诗人范成大在衡山观赏...
原创 江... 日本有一种家族文化叫“通字”,即家族世代成员的名字中都有一个相同的字,比如织田家和武田家的“信”、毛...
原创 赵... 公元960年,陈桥兵变的号角吹响,赵匡胤黄袍加身,一朝登上帝位。这位新晋皇帝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最棘...
原创 左...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中有5秒免...
原创 辛... 中华民族是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包容、和谐及团结才能真正促进各民族的独立和发...
原创 诸... 文|敏锐霍普5V5 编辑|敏锐霍普5V5 听说点赞关注的人,都能心想事成,财源广进哦!想要梦想照进现...
原创 公... 汉水之战,赵云单枪匹马营救黄忠,结果张郃徐晃二人竟然不敢迎战,令人大跌眼镜!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张郃徐...
明清时期,支山禅寺曾与雪窦寺等... 支山禅寺肇创于晋代,兴起于北宋,鼎盛于明末万历至清乾隆年间。始于东晋建元二年(公元344年),东晋高...
原创 卧... 在刘备手上有五虎上将,陪他东征西战,最后建立了蜀汉,他手上的名将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都能...
原创 俄... 文|小城枕本寄 编辑|小城枕本寄 想拥有锦鲤般的好运气?那就快关注我吧!点赞关注,财运亨通,福气满满...
原创 八... 导读: 1938年4月,为了壮大八路军抗日武装力量,晋察冀军区根据中央要求,成立了下属的二级军区——...
方城检察:举行“庆国庆重走长征... 为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激发干警的爱国情怀与奋斗精神,9月24日,方城县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政...
原创 晋... 鲍靓是晋朝的一位传奇人物,自幼便展现出与众不同的天赋。据说他在年仅五岁的时候,就对父母说:“我原本是...
当初李世民想杀武则天,李淳风说... 李淳风(602-670年),道士,岐州雍县人。唐代天文学家、数学家、易学家,精通天文、历算、阴阳、道...
原创 陈... 大将陈赓有两个最怕的人,也有两个最尊敬的人。很多人都觉得,陈赓怕的人很有可能是许世友,因为此人被邓公...
原创 袁... 民国初年,袁世凯、孙、黄在京会面后,孙曾这样评论袁世凯: “袁之为人,甚有肩膀,其头脑亦甚清楚,见天...
原创 昔... 前言 1992年4月,一位93岁高龄的抗日老将军,在芝加哥受到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接见。 她紧紧握住...
原创 明... 看过倚天屠龙记的小伙伴可能都知道明朝是由明教而来的,其实这只不过是小说而已,但是小说却离不开历史,为...
原创 他...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发展起来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秦人的祖先是黄帝颛顼...
原创 徐... 徐达醉酒后被朱元璋抬上龙床,醒来后的机智做法,救他一命 世人皆知徐达是明朝开国功臣,却不知他曾险些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