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二战名将如云,为什么只有朱可夫,才称得上胜利的永恒象征?
迪丽瓦拉
2025-07-22 04:02:24
0

1941年7月,乌克兰,基辅。

德军兵临城下。

莫斯科,克里姆林宫,斯大林叼着烟斗,眉头紧锁。

“开战!”他面对地图,指着基辅的方向,下定了决心。

“不,统帅,应放弃基辅,全力保卫莫斯科!”对面,一身戎装的军人斩钉截铁。

“胡说八道!”斯大林勃然大怒。

“如果统帅认为我只会胡说八道,那为什么还要我做参谋长?”军人丝毫不让。

“那就不要做了!没有你,我们也行!”军人的职务被当场解除。

他是谁?他为什么敢当面反驳最高统帅斯大林?他极力反对的基辅战役打得怎么样?他的后来呢?

苏军最高统帅斯大林 | 来源:网络

他叫格奥尔吉·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

1896年12月2日,朱可夫降生于俄罗斯农村,前来道喜的乡亲们绝不会想到,几十年后,这个男娃的名字,会响彻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童年朱可夫与斯大林有着很多相似之处,同样的鞋匠父亲,同样家境贫寒,同样在教会小学读书,同样成绩不错。

但,第一学历上,朱可夫却与斯大林相差太多,小学,他差三年毕业。

三年级时,为谋生路,他离开家乡,来到莫斯科,做了一名毛皮店的学徒。

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沙皇的一纸征兵令,让不满18岁的朱可夫,自此开启了军旅生涯。

1917年11月30日,震惊世界的“十月革命”爆发后,朱可夫奉命到莫斯科保卫苏维埃政权,艰苦卓绝的斗争让他脱颖而出,1923年,刚满26岁的朱可夫,做了第39骑兵团的团长。

列宁在十月革命 | 来源:网络

朱可夫极其理性客观,他知道自己文化水平低,尤其缺乏军事理论,便抓住一切机会,通过自学提升自己。1924年7月,朱可夫被选送到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

朱可夫狂热地投入到现代军事知识的学习中,如饥似渴,如火如荼,如痴如醉。

同一时期,苏联意识到飞机、坦克会给战争带来革命性影响,他们开始了军队的机械化建设,朱可夫的骑兵团成了苏军的第一批试验部队。

朱可夫以卓越的带兵能力和独特的带兵艺术,将他的团带成了苏军的模范团,其经验被全军广泛学习效仿,骑兵团也被改编坦克团。

他的带兵经验主要有三点:一是调查研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练兵策略;二是军纪严明,部队要求整齐划一;三是抓大放小,军官要为士兵树立榜样。

朱可夫在前线调研 | 来源:网络

一次全团点名时,朱可夫看到一名士兵的皮鞋没有达到“苍蝇飞上去劈叉,蚊子落上去打滑”的标准,他叫来值班军官:“他怎么回事?”

“你怎么回事?”值班军官问士兵。

“我问的是你,战士不擦鞋,可以有理由,你是值日军官,你必须提醒士兵!”

朱可夫让值班军官回去拿擦鞋工具。

在全团干部战士面前,朱可夫做起了擦鞋匠,他为那个士兵擦完左脚后,把鞋擦扔给士兵:“右脚你自己来,按照我的样子擦!”

自此以后,全团没有一个人,敢在擦皮鞋上大意了。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世界风云突变,德、日法西斯先后崛起,苏联广袤的国土像块肥肉,东西两边,都在滴滴答答流口水。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中国,为了让中国拖住日本,苏联积极支援中国抗战。

1938年,已经升任骑兵第三军、第六军军长的朱可夫,曾作为高级军事顾问来华访问。

由于种种原因,朱可夫的军事才能,没有在中国抗日战场上发挥作用。但日军,却被他狠狠地教训过。

苏联支援中国抗日 | 来源:网络

诺门坎在内蒙古和外蒙古的交界处,1939年5月12日,日军第二十三师挑起诺门坎事件,进攻驻守在此的苏军。

猝不及防之下,苏军接连失利。

斯大林明白日军的目的实为战略侦查,日本“北京战略”主体内容,就是以中国为根据地,进攻苏联,占领西伯利亚。

按此战略,诺门坎就是日军侵略苏联的前哨,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换朱可夫,必须干掉他们!”统帅部下了死命令。

6月5日,朱可夫到达前线,在西伯利亚凛冽的寒风中,日本人瑟瑟发抖,彻底凌乱。

坦克见过,步兵见过,可战场上看不到人,别说见了,想都没想过。

人呢?都躲坦克后面呢!

坦克打主攻,步兵辅助,这仗还怎么打?打钢板吗?说好的“炮兵轰完步兵冲,步兵冲完炮兵轰”呢?

不按套路出牌,日本人一边骂骂咧咧“不讲武德”,一边撒丫子就跑。

还“北京战略”呢,搞不好,东京都不保。

苏军缴获的日军物资 | 来源:网络

一战成名,朱可夫在引起了国际的强烈反响,苏军威望提高了,自己的收获也不小。

斯大林亲自接见朱可夫,授予他“苏联英雄”的称号。

之后不到一年,朱可夫晋升大将,担任基辅特别军区司令,那是苏联最大的军区。

1939年9月1日,人类历史上的最大浩劫——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德军在欧洲战场上摧枯拉朽,势如破竹,战争阴云开始笼罩莫斯科。为积极应对险恶的局势,时任基辅特别军区司令员的朱可夫大将,再次升任苏军总参谋长,成了统帅部一员。

纵然有早有准备,但当1941年6月22日凌晨,战争真正爆发时,苏军依然措手不及、一溃千里。

7月,德军逼近乌克兰首府基辅,统帅部内,斯大林头脑一热,决意决战。

这就是文章开头的一幕。

但现实是残酷的,离开朱可夫,真不行,斯大林的头脑一热,让苏军付出了66万将士的性命。

基辅战役中投降的苏军 | 来源:网络

统帅终于低下了骄傲的头颅,斯大林派朱可夫到列宁格勒去,作为“十月革命”的摇篮,那里已被德军包围,形势岌岌可危。

朱可夫火速赶往斯莫尔尼宫,那里正在召开军事会议,他很高兴,围城之下,毕竟还有忠义之士。

走近一看,MMP,在研究撤退呢!

两个集团军司令,撤职!擅自撤退,该逮捕逮捕,该枪毙枪毙!

“不是列宁格勒害怕死亡,而是死亡害怕列宁格勒。”——朱可夫

稳住军心后,朱可夫下达了一系列命令:炸毁道路,迟滞坦克兵团进攻;化整为零,消耗、疲惫敌军;打持久战,实施粮食配给。

军民一心,列宁格勒地区终于建立起新的防御地带,在此基础上,他联合波罗的海舰队,海陆空三军用命,德军铁蹄遭遇绊马索,跌倒在“十月革命”的摇篮之外。

列宁格勒战役牺牲的苏军 | 来源:网络

1941年9月30日,莫斯科危急,苏联危急。

180万德军、1700辆坦克和1390架飞机,张牙舞爪,冲击莫斯科。

斯大林急召朱可夫:“莫斯科能守得住吗?请您以一个共产党员的名义回答我。”

“一定能守得住,斯大林同志!”面对病床上的统帅,朱可夫坚定地敬了军礼。

调研、整肃、鼓士气,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他在莫斯科以西建立三道防御九层阵地,一点一滴地消耗敌人。

1941年12月5日,2个多月久攻不下,“闪击战”早已宣告破产,德军锐气丧尽、精疲力竭。

而严寒,终于如约而至,有德军第一次看清楚了自己耳朵的样子,他嚎叫着从地上捡起了它。

朱可夫令旗一挥,百万苏军蜂拥而出,反攻开始。

德军终于尝到了失败的滋味,莫斯科屹立不倒。

朱可夫名声大噪,他是头条,他是热搜,每张报纸最显著的位置,都是他的照片。

“有一个战场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他就是苏联首都莫斯科会战的战场,而朱可夫同志的名字作为胜利的象征,将永不分离的同这个战场联系在一起。”——斯大林

莫斯科会战中冻死的德军 | 来源:网络

莫斯科会战之后,德军已无法维持对苏联的全面进攻,他们只能把兵力集中在南线,而高加索油田和斯大林格勒,因其战略地位,成了德军最重要的攻占目标。

1942年8月,德军已经突入斯大林格勒,激烈的巷战随即展开,每一条街道、每一栋楼房、每一片废墟都在反复争夺。

救火队长朱可夫莅临斯大林格勒,彼时,他已是副统帅。

老配方,老味道。实际考察后,朱可夫判定:德军已属强弩之末,其兵力已无法同时占领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

他向最高统帅部建议:应将德军主力遏制在斯大林格勒城下,伺机发动反攻。

为确保计划保密,朱可夫下了死命令,除最高统帅部之外,任何人不得把反攻计划标在作战地图上,不得在电话里谈论有关反攻的任何内容,

斯大林给反攻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阳光。

1942年11月19日,反攻开始,苏军两翼突击,在德军其背后会师,33万德军陷入铁桶阵。

次年1月10日,5000门大炮同时发射,将铁桶中的德军彻底淹没, 2月2日,德军指挥官保卢斯举起了双手。

这是二战中规模最大的会战,它持续了整整两百天,苏军获得了全面的胜利,而这,也成为了二战的转折点。

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 | 来源:网络

朱可夫被晋升为苏联元帅。

苏军开始乘胜反攻,第聂伯河畔,白俄罗斯,乌克兰,胜利的号角响彻天际,朱可夫以风卷残云之势,为他的胜利记录添加了一道又一道耀眼的光环。

1944年夏,苏军收复全部国土,他们开始越过国界,追歼德军。

1945年春,朱可夫领受了一项崇高的使命:

“莫斯科的保卫者理应成为柏林的攻克者。”——斯大林

4月16日凌晨,柏林。

正做着美梦的德国官兵突然发现天光大亮,一看表,凌晨3点。

wie so?wie so!就在德国人“咋了”的懵逼中,20分钟内,柏林被18000门各式大炮倾泻了5万吨的炮弹。

咋了?朱可夫集中了134台大功率探照灯,总攻瞬间,照向了德军的阵地。

“哪有这样打仗的?”“不讲武德!”了解真相的德军,眼泪掉下来。

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装备的能力,朱可夫无愧战争天才。

5月2日,苏联军旗插上了法西斯的权力象征——柏林国会大厦。

在士兵的簇拥下,朱可夫心情无比激动,他做了和国内旅游景点常见的 “王二狗到此一游”一样的事情,柏林国会大厦入口的圆柱上,有一个清晰的名字——“格奥尔吉·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

5月9日,朱可夫以盟军主席的身份主持了德军的受降仪式,这个历史性的时刻,铁血硬汉尽显侠骨柔情,他的泪水滚滚而出。

朱可夫主持德军投降仪式 | 来源:网络

整个二战中,苏联有两次大阅兵,足以永垂史册,一次是1941年11月7日的战时大阅兵,斯大林的演讲极大地鼓舞了军民的士气;另一次就是1945年6月24日的胜利大阅兵。

斯大林问朱可夫:“朱可夫同志,你的马术还行吗?”

出身骑兵团的朱可夫回答:“没有问题!”

“如果这样,这次阅兵的首长你来担任。”

“感谢斯大林同志我的信任,但还是您担任阅兵首长合适,因为您是最高统帅。”朱可夫大为诧异。

“我已经老了,你还年轻,阅兵首长你来担任。”斯大林摆摆手。

1945年6月24日上午9点57分,朱可夫身着元帅制服,跨上骏马,在万众瞩目中,走过红场,检阅着与法西斯殊死搏斗的英雄部队。

苏联把最高的荣誉给了最杰出的英雄,他走上了人生巅峰。

阅兵中的朱可夫 | 来源:网络

1965年5月8日,纪念卫国战争胜利二十周年大会在克里姆林宫召开,苏共最高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宣读战争中功勋卓著的战将,当念到朱可夫时,整个会场沸腾,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所有人都起立,向这位杰出的统帅致敬。

1969年,朱可夫的战争回忆录《回忆与思考》问世,立刻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被译成十七种文字,畅销全球。

1974年6月18日,一代名将,胜利的永恒象征朱可夫病逝,享年78岁。

1995年5月,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莫斯科红场矗立起一座铜像,朱可夫披戎装跨战马,深邃的目光望向远方。

红场附近的朱可夫塑像 | 来源:网络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日本是怎样走向现代的 从支离破碎的群雄混战之地,到20世纪末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日本的演变是如何实现的?本书是一部横跨四个...
赓续历史文脉 建设文化强国 从一个博物院、一条中轴线、一场演出看文化传承发展 赓续历史文脉 建设文化强国(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
原创 隋... 隋炀帝杨广是隋朝的开创者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的第二个儿子,后来成为隋朝第二个皇帝。他在位期间...
原创 假... 毫无疑问,古时候的书籍的确非常重要,这些书能够让我们更加了解古时候的文化背景,还能让我们的文化更好地...
原创 慈... 慈禧一生机关算尽,无论是当初同治去世以后,选出傀儡皇帝光绪还是垂帘听政,一步步地成为清朝最大的掌权者...
原创 出... 尔叔真是无赖小人!墙头一根草,风吹两面倒;龙胜帮龙,虎胜帮虎,将来连一贼名也落不着。这是26岁的陈玉...
溃而不崩:巅峰时期的罗马军团竟... 古往今来,军队在撤退时遭遇的危险往往都胜过进攻。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己方士兵承受着巨大压力,还必然面临...
原创 1... 1949年春,渡江战役刚刚落下帷幕。在江苏某军营里,一群身着朝鲜族服饰的战士正忙着收拾行囊。他们脸上...
原创 清... 【本内容为改编短篇虚构小故事,图片随机插入,与正文未必符合,请理性观看,切勿对号入座】 清太祖第十五...
原创 美... 中国五千年文明与美国的二百多年战争史,论辈份,爷爷与孙子的辈份;论实力,美国可以左右世界,中国却只能...
三国策略手游推荐:2024年度... 震撼来袭!2024年最热门的三国策略手游推荐 在手游市场,三国题材一直占有一席之地,以其经典的故事背...
原创 杨... 唐朝时期发生的怪事尤其多,其中就有30岁的杨贵妃认了一个比自己大16岁的安禄山做“干儿子”。 认就认...
淳化元宝:宋代钱币的瑰宝与历史... 淳化元宝,作为北宋时期的一种独特钱币,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还展现了高超的铸造工艺和书法艺术。以...
原创 1...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点右上方的 “关注” ,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还能及时阅读最新内容,感谢您的支...
原创 晚... 说到汉奸,很多人会不由自主地想到汪精卫,但是这篇文章,却要让大家记住另外一个大汉奸王揖唐。 年少确...
原创 曾...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苏联,国力雄厚,军力强大,科技发达,可谓如日中天,经过与美国三十多年的冷战,逐渐占...
原创 参... #长文创作激励计划# 国军第九军乃是杂牌部队,由第四十七师和第五十四师组建而成。 第四十七师原本系孙...
原创 陕... 众所周知,陕西是中华民族及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有西周、秦、汉、唐等14个政权在陕西建都。陕西省的历...
原创 他... 前言: 1948年, 解放战争进入决战期。 可就在急需用人之时,毛主席却下令枪毙了曾经击毙过日军中将...
原创 溥... 清王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因为正是清朝的闭关锁国才导致了中国后来变得非常落后,竟然沦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