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唐朝有一清廉宰相,穷到连皇帝也看不下去:爱卿,你多少贪点吧
迪丽瓦拉
2025-07-22 13:02:27
0

清史稿中有言,“百姓大害,莫过于贪官蠢吏”,可见,在朝为官者,当对得起“清廉”二字,否则,于国于民,都是一大“灾害”。

可是,在糖衣炮弹的腐蚀下,便会有人难以自控地跨过那条“红线”,沦为社会的“蛀虫”。因此,为了整顿官场,捍卫民脂民膏,历朝历代都严查贪污腐败。

汉武帝时期,设立“刺史”一职,相当于现在的“廉政公署”,行监察之职,用于肃清吏治,加强皇权。

宋代包青天的一柄“虎头铡”,更是不知斩断了多少贪官污吏的发财之路。然而,在浑浊黑暗的官场中,其实也不乏“出淤泥而不染”之辈。

我们今天的主人公“陆贽”便是如此。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唐朝第一清官——‘陆贽”传奇而伟大的一生。

陆贽,家中排行第九,虽家境贫寒,但其自幼聪明好学,十八岁时得中进士。其实,陆家祖上本是名门望族,出身江南四姓之一吴郡陆氏,可家道日益衰落,传到他父亲这一代,祖产几乎消耗殆尽,他的父亲陆侃,在当时也只是担任小小的溧阳县令一职。

出身贫寒,见惯了贫苦百姓生活的艰辛,陆贽当官后,坚守本分,为官清廉,在官场上赞誉颇多,时任寿州刺史的张镒,欣赏陆贽的文采,更被他高尚的品德折服。

二人谈笑风生,以文会友,颇有相见恨晚之感,后二人结为忘年之交。

分别之时,张镒不忍贤弟继续忍受贫寒之苦,慷慨赠钱百万。面对巨额财富,陆贽坚守内心,毅然决然地拒绝了朋友的好意,最终只收取了一串茶叶。

陆贽的整个政治生涯,都与唐德宗李适紧密相连,可以说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陆贽贤名远播,早在德宗李适,任太子时期,对他的才能便有所耳闻。待其即位后,一次巡游期间,二人偶然得见。

当时,陆贽凭借自身丰富的学识,独特的见解,加之写得一手好文章,时任监察御史一职。德宗巡游期间,恰逢他正游说使者,请求他们用“五术”察看风俗民情,“八计”考察地方官政绩,“三科”选拔才智出众的人才等。

唐德宗听完他的独到见解后,深知自己遇得良才,当即便任命他为翰林学士,调任祠部员外郎。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陆贽感念皇恩,为官尽职尽责,大胆进言,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陆贽所处的唐朝,历经了安史之乱后,早就失去了过去的繁荣。彼时官场黑暗,贪污盛行,此时,一身清廉,两袖清风的陆贽无疑成为了官场中的“异类”。

就连唐德宗李适都忍不住开口劝导他,私下接受点小礼物,无伤大雅。

倘若换做别人,听闻此言,定然大喜。圣上金口一开,犹如多了一道“免死金牌”,日后必然大捞特捞。

可被称为“廉相”的陆贽,当即出言反驳德宗,收小礼必然养成大腐,吾上不负天子,下不负吾所学,为官当为天下计。此番言论一出,德宗立即哑口无言。

在陆贽心中,要想遏制住贪腐之风,首先便要从思想上,保持品格端正,不生贪念,心若正,则朝堂清明,百姓安居乐业。

纵观陆贽的一生,十八岁高中进士,由此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官职从监察御史到翰林院学士,后升至宰相,他的一路升迁,离不开唐德宗李适的提拔。

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陆贽的贵人——唐德宗李适,他的执政生涯分为两段,前半段励志改革,勤政爱民。

军事上,在郭子仪等名将辅助下平定了安史之乱;政治上,求贤若渴,广招贤能;生活上,提倡节俭,反对铺张,遣散伶人,疏远宦官。与陆贽的相遇便发生在此时。

彼时德宗圣明,从善如流,陆贽建议其,广开言路,纳言改过,轻徭薄赋,为其起草“罪己诏”,为稳固政局发挥了重要作用。

若是唐德宗能够始终如一,保持下去,凭着祖辈留下的基业,或许还能将大唐盛世得以重现。然而,建中四年发生的一件事,彻底改变了德宗的思想,也开启了他执政生涯的后半段,自此将唐朝带向了一条不归路。

建中四年,由于唐德宗执政期间,为了防止安史之乱重演,德宗不断削弱地方节度使,加强中央集权,遭至强烈反对,从而也导致泾原兵变发生。士兵攻进长安,慌乱中唐德宗逃往奉天,帝王颜面荡然无存。

在泾原兵变中,身边保护自己的不是自己曾经信任的将士,反而是自己疏离的宦官,这一事件导致唐德宗李适内心发生重大转变,作了一个足以影响唐朝政局的重大决定——让宦官重掌兵权。

自此德宗信赖宦官,远离贤臣,对陆贽逐渐冷落,政治上一反常态,对藩镇割据势力开始姑息纵容,甚至身为皇帝,逐渐沉迷敛财,索要贡品,导致民不聊生。

一代中兴之主就此陨落,一颗足以毁灭整个王朝的毒瘤开始野蛮生长。

时任宰相的陆贽恪尽职守,大胆进言,希望德宗继续打击藩镇割据,使国家统一安定,但此时的德宗早已“吓破了胆”,失去了往日的圣明。

逐渐“亲小人,远贤臣”,变得猜忌多疑,听信谗言,君臣离心,意见相左,与陆贽渐行渐远,最终唐德宗对陆贽彻底失去信任,欲杀之,幸得阳城等人为其上奏,拼死力证其清白,方留其性命,将其贬黜出京。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刘禹锡当年的境遇与陆贽很是相近,同样是被贬至穷山恶水之地,同样是雄心壮志无处施展,同样是被贬多年,被人抛弃。其中苦楚恐怕不是短短几个字可以说尽,真是可怜可叹。

陆贽被贬忠州十年,此地气候恶劣,疫病流行,实属凄凉。此时的陆贽时年四十岁,虽政治上不得志,但仍心怀天下,一心为民。

忠州十年,他眼见百姓深受疫病之苦,于心不忍,弃政从医,潜心编写《陆氏集验方》,救助一方百姓。

“百姓大害,莫过于贪官蠢吏”,百姓之幸,莫过于廉官能吏,为君之幸,莫过于贤臣良相。纵观陆贽的一生,清正廉洁,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当得起古今第一廉相,值得我们后人缅怀。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春... 左丘明,春秋时期鲁国的盲史学家,据传为《春秋左氏传》和《国语》的作者。他与孔子同时代甚至更早,可能是...
《三国志8 Remake》制作... 《三国志8 Remake》即将在10月24日正式发售,登陆PS4、PS5、Switch、PC平台。不...
原创 苏... 现代快报讯(记者高达)在古城保护和发展的过程中,将古建筑老宅列为控保建筑并进行保护修缮,是重要的一环...
才大志疏,原来你是这样的唐伯虎 有个成语叫“志大才疏”,讽刺那些志向很大、可惜才能不够的人。唐伯虎则刚好反过来,他是“才大志疏”,聪...
一诗一城一故事 多国博主在古都... “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2024年央视春晚西安分会场的节目表演《山河诗长安...
原创 诸...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三国演义最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书中那些英勇的将领、智勇双全的谋士们, 恍如活在...
原创 明... 明太祖朱元璋生于元朝末年,来自社会底层,目睹了元朝统治的腐败,也亲身经历了各级官吏对百姓的横征暴敛。...
原创 溥... 当我们谈论清朝末代皇帝溥仪时,那段屈辱而黑暗的历史马上在脑海中浮现,身在皇室中人,表面上看的是光鲜亮...
第七届马家窑文化节开幕 9月26日,第七届马家窑文化节在甘肃省临洮县开幕。今年是马家窑文化发现100周年,也是马家窑遗址考古...
原创 专... 导读: 《卧薪尝胆》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较为著名的一则典故,也是古往今来比较励志的一则典故,指的是身处逆...
原创 项... 李清照说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项羽一生的英雄写照和他悲惨的命运给我们带来了...
原创 你... 说起日本的考古,那可以说是根本没胆子挖掘真正的遗迹,但是借考古之名造假敛财的胆子还是有的,而且很大!...
原创 泰... 泰国王室和欧洲王室不一样,泰国王室讲究血统,王妃的地位比公主低,而平民出身的王妃和贵族出身的王妃也不...
数字技术让千年甲骨获“新生” 采写:本报记者 孙 越 策划:赵英淑 滕继濮 2024年8月13日夜,安阳师范学院甲骨文信息处理教育...
孔子文化节·走笔丨当孔子“遇上... 本文转自【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朱熹说,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孔子,被后人尊为“至圣先师”。尽管...
原创 三... 三国演义是明朝年间的小说,在历史上,三国演义都是非常有名的。时至今日,三国演义已经成为了四大名著之一...
原创 廖... (说历史的女人——第1481期) 1911年,即清宣统三年,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历史时期。 在这年的1...
原创 白... 三国鼎立,风云激荡。蜀汉与东吴曾有过同仇敌忾的赤壁之盟,也有过兵戎相见的夷陵之战。当蜀汉大厦将倾之际...
原创 他... 开国将领中,有一位名叫王平的上将,他是我军中一员猛将,战争年代一路厮杀过来,立功无数,建国后当了军委...
原创 雍... 众所周知,中国的父母,从古至今都对孩子充满了期待,因为这种期许之心而衍生出了抓周的风俗,想在孩子幼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