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为什么二十四史不包括清史,清朝已经消失百余年,史书还修不好?
迪丽瓦拉
2025-07-22 14:03:37
0

如果要研究中国历史,最权威的正史史书就是二十四史了,有《史记》《汉书》……《明史》等,可以说是一个朝代一部记录。离开这些史书,其他的大部分都会被认为是野史,也就少了很多的参考研究价值。

二十四史都是用和《史记》一样的纪传体方式记录的,从公元前2550年的黄帝等上古时期一直到公元1644年崇祯十七年大明灭亡结束。

那二十四史没有包含清朝的历史内容,那我们现在关于清朝的历史,又是从那些史料中记载的呢?

清朝历史的文献内容还是比较多的,主要来自两方面,一个是《清实录》,另一个是《大清历朝实录》。这两个文献中主要是由清朝每一朝的史官,把皇帝的日常言行,还有一些奏折、上谕等内容,还有当时各个地方的经济、军事等等内容整理记载。再加上当时很多的地方志和一些文人写的书籍,就组成了研究清朝历史的内容。为什么清朝的文人写的书籍也可以?因为清朝这些文人写了太多的书,就编撰《艺文志》,里面就罗列书名就有几十万字。

还要加上很多国外对大清朝的记录,毕竟在晚清时期,大清和国外的交流特别频繁,所以在国外的很多资料中也会记录此时大清的情况等等。

而修史本就是一件极为耗费时间的大事,而且都是新朝给前朝修的,就好像《明史》,一直从顺治皇帝开始,到了乾隆皇帝的时候才完成,乾隆皇帝和康熙皇帝可是在位极其久的两位皇帝,就可以见到这个工作量有多么巨大了。

而目前有一部清史的资料是《清史稿》,这里多了一个“稿”字,就是说明这部史书并没有完成。而且制定这部史书的人大多数都是满清的遗老,那自然会对大清进行一番美化,这样就导致很多史料不完全正确,或者一些不好的内容没有记录在内。再加上内容零散,没有统一进行编撰,里面也存在着大量的错误内容,至今为止都从没有把《清史稿》认为是正史内容。

那现在清朝已经消失百余年了,清朝的正史为什么还没有编写出来呢?

对于编写历史,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新朝给前朝编写。所以在袁世凯独揽大权后,第三年就开始给清朝进行编写历史,这部作品正是《清史稿》。

《清史稿》没有能成为第二十五史,不仅仅是刚刚提到的几点原因,更为重要的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个是因为,以前在编写前朝的史书时,肯定都会设立国史馆,有一个总管外加很多史官和记录员。编写史书是一件浩大的工程,必须要有一个总管来统一协调,否则就无法保证编写出的史书的统一完整。可是清史在编写的时候,并没有这样的机构,而是一些学者各自在家里写各自的,结果就是大家编写的内容有特别多重复,也没有统一的规划,导致内容也特别零散。再加上编写人员的水平高低不同,最后把这些草稿汇集在一处,没有再进行统一协调,也只能算作稿件,不能算完整的史书。

第二个原因是,毕竟清史的编写过程并没有完全完成,而且编写的人都有着美化大清的情况,后来也就因为战争一直没有进行这项工作。

结果就是,这样的不完整的史书不可能成为正史。

我国到现在为什么还没有编写出来呢?

其实我国在2002年的时候已经开始对清史进行编写了,预计需要10年的时间编写完成。可结果现在已经过去20年了,依然没有完成,是遇到了什么问题么?

首先,就是清朝不同于其他朝代,因为对外交流的增多,不仅仅有国内的各种史料,还有国外的众多记载。在文字上,除了有汉文记载的,还有满文记载的。甚至还有皇宫内的文献和各种地方上的记载。这全部加起来数不胜数。在编写清史的时候,不仅要把这些资料全部都整理好,而且还要辨别其中的真假内容。就好比《清代诗文汇编》,把这些资料放在一个屋子内都放不下。

第二个原因就是,以往的史书都是用纪传体撰写,而且全部使用的都是文言文。但是当下我们再用文言文进行编写就不太合适了。而且现在找一个可以用文言文进行编史的人才也是不可多得的。加上文言文在使用上比较简洁,如果用现在的白话文就需要满满一大段文字。不仅仅在编写历史上,就算是把以前的历史翻译一下,字数章节都会增加好多倍。

这样的结果,就使得清史在编写的过程中,字数要多很多,导致清史在编写到一部分之后,就需要对以前的文字进行压缩,结果白话文不白话文,文言文又不像的,还需要对整体进行统一,最终使得时间越来越长。

可以看到编写清史的工作量是特别巨大的,但是要保证史料的真实严谨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以前就是因为很多满清遗老的编写,导致《清史稿》不客观,所以现在很多事情必须有了确切真实客观的结果后,才会编入其中,这也就是以往很多历史,都会编写百多年才完成的一个原因。

为了保证清史的最终呈现,不仅仅现在要赶进度,而且还必须保证质量。结果就是很多内容,在经过了很多次论证后才编写进去,毕竟清朝的史料内容太多,把这些全部筛选出来特别浪费时间,所以导致编写的时间一直在拉长。

慢工才能出细活,以往的历史编写都会存在刻意抹黑前朝的因素。所以如果随意的不严谨的编写一部历史的话,这样的史料意义不大。我们现在这样,一定可以在严谨的态度下,编写一部符合当年事实的清朝历史。据说清史很快就编写完成了,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长... 在中国历史中,权力斗争如同一场无休止的游戏,许多英雄豪杰在其中起伏沉浮,而长孙无忌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原创 重... 战争,这个残酷的恶魔,在乌克兰大地上肆虐已两年有余。2024 年 9 月 29 日,战争的阴霾依旧如...
原创 7... 汉朝是一个英雄倍出、充满血性的王朝,公元76年,十三壮士归玉门更是诠释了汉朝人的忠诚与勇气。 十三将...
争渡三国:全新战旗玩法,享受顶...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三国时期以其英雄辈出、智勇交锋而著称,成为无数游戏开发者竞相追逐的灵感源泉。而今...
原创 真... 孔融是大家十分熟悉的古代名人之一,孔融让梨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孔融不仅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大,在当时也特...
原创 关... 三国演义里,吕布武力第一,无可非议,大家都公认的。谁为第二,争议就多了。有说关羽,有说张飞,还有人认...
原创 他...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赋得古原草送别》 英雄人物总是一代接一代,这是因为他们让自己的后代...
一个家庭映照下的时代变迁 ——... 《我·本·上海庶民》不仅仅是一部关于家庭的书,更是一部跨越了历史长河,深刻描绘了中国社会从20世纪中...
原创 沈... 1933年的北平,一个看似平静的夏日。韩子栋步入"蓝衣社"总部,却不知命运的齿轮已悄然转动。他的双手...
原创 日... “漾舟雪浪映花颜,徐福携将竟不还。同作危时避秦客,此行何似武陵滩。” 这是唐代的一首诗,讲秦朝方士徐...
原创 “... 如今的中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但其实在古代历史中,汉族与其他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并没有那么融...
原创 安...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这是过去我们学政治的时候经常要聊到的一句话,政治老师不断的向我们强调,历...
原创 1... 19世纪初期,欧洲地界上,法国、俄国绝对是当时的霸主。然而这个时候,法国出现一个厉害的人物——拿破仑...
原创 女... 前言 在我国的神话传说之中,女娲是世间万物的创造者,因为她才诞生了华夏民族,才有了华夏文明的产生。 ...
后悔年代,与”第纳尔”错失交臂... 公元1985年刚过完春节,书记召开全体会议,传达上级精神,总公司接到二级部的通知,部里有一个对外援助...
原创 隋... 在我们国家的各个朝代,其实都有着一些绝世的猛将,而隋朝也有一位将领,他有万夫不当之勇, 仅凭一人就令...
原创 溥... 历史上出过很多名人,但是能够影响时代发展的人中有一个人是非常被动的,别人改变历史是出于一种主动的意愿...
原创 眼... 历史有自己的生命,它就像一个人,既随和又自尊。——余秋雨 我军中的不少将军都是连襟,像是陈赓和陈锡...
原创 帖... 明朝初期,很少受外族特别是西方国家的攻击,哪怕后期与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的交战也规模相对较小。 真正...
李商隐:将唐诗推向新的高峰 生于晚唐的李商隐,在那样一个江河日下、世风败坏的时代,却用一颗至真至纯的心,小心翼翼地呵护着诗歌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