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漾舟雪浪映花颜,徐福携将竟不还。同作危时避秦客,此行何似武陵滩。”
这是唐代的一首诗,讲秦朝方士徐福奉始皇帝之命东渡寻找长生不老之法,实则是为了躲避祸患。
从古至今,在很多史书上都记载过这件事。而关于徐福东渡日本的真正目的,书上的记录各有不同,“徐福是日本的先祖”却是中国和日本的主流观点。
不过近些年,在这个问题上也产生了一些
不同
说法。
寻仙问道以图长生
唐代诗人李商隐曾写诗“可怜半夜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来讽刺汉文帝不理政事沉迷于所谓“神力。
一直以来,人们对长生不老和飞升成仙的追求就未曾断绝过,尤其是处于权贵阶级的人物,地位越高,心中对世俗红尘的留恋就越多,越想要长长久久的活着。
即使是千古一帝秦始皇,在晚年的时候也积极寻求长生不老之法,想要让自己的生命无限延长,能够将自己的国土拓展得更辽阔,让自己的子民生活得更富足。
可惜,纵使是千古一帝秦始皇,也没能实现这个愿望,死亡面前,人们才是真正做到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在秦始皇寻找长生不老之法的事迹里,有一个人是不可忽视的,他叫
徐福
,是当时一位十分著名的方士。
传闻徐福是战国著名谋略家鬼谷子的学生,此前鬼谷子最广为流传的学生是纵横天下的张仪和苏秦。
徐福上书秦始皇,说东海有三座仙山,名曰蓬莱、方丈和瀛洲,在那几座仙山上,还有留在人间的仙人居住。
秦始皇听后大喜过望,立刻按照徐福的要求,
征集了数千童男童女,同时为他准备了足够的物资粮草、药品甚至农耕器具,让他带领这些童男童女前去寻仙。
徐福第一次出行并未找到仙山的踪迹,秦始皇又安排他第二次出海,这一次,徐福没再回来,而秦始皇也没有等到他心心念念的长生不老丹于公元前210年崩于邢台沙丘。
关于徐福的去处,有一种说法是,他这一次没能抵御过风浪的侵袭,葬身于茫茫大海。
还有另一种说法也被很多人认同,那就是徐福抵达了陆地,对那里的气候和土地十分满意,于是留在了那里,不再愿意回来。
传闻中,徐福抵达的那片陆地就是东瀛,也就是当今的日本。
授之以渔遵以为祖
无论在中国的历史还是在日本的历史中,都有一些“徐福是日本人始祖”的记载。
甚至,日本的民众比中国人还要相信这个说法。
同为东亚人,中国人同日本人的面容相似程度很高,这也在无形之中佐证了中国和日本人有基因方面的亲缘关系。
在日本的很多寺庙中都供奉着徐福的雕像和画卷,日本人像是参拜自己的先祖一样虔诚地参拜徐福。
在这个说法中,还有一种传闻,说秦始皇死后,胡亥登上了皇位,因为害怕自己被篡权而大肆捕杀自己的其他兄弟,但是有两个皇子被心善的人救下,免于一死,最终也登上了船。
传闻这两位秦始皇的儿子在日本和徐福汇合,也成为了日本人的始祖之一,所以有一些日本人自认为是秦始皇的后代。
不过,这个传闻大多是无稽之谈,以胡亥的狠辣程度还有赵高和李斯对朝廷内外的掌控程度,是不可能让这些皇子中出现漏网之鱼的,更别提还能让他们出海。
其实,就连“徐福是日本人始祖”这个说法也是不可信的。
现有的史料中并没有说当时的日本并不是一个荒无人烟的空岛,相反,大多史料都明确表示,当时的岛上是有原住民存在的。
由此推测,徐福在日本登陆之后,并没有从零开始荒岛求生,而是遇到一些人类。
比起建立自己的国度,
徐福更像是以一个导师的形象去融入日本的原住民,为他们带去了先进的文明。
所以,大多数史书中记载的是
徐福为日本带来了先进的农耕技术和文明。
民族融合博采众长
关于日本人的先祖到底是谁这点,现代人拿出了比史料更加有力的证据,
那就是DNA的比对结果,史料也许会被误传和修改,科学却从不撒谎。
2019年的时候,日本曾经发布一条新闻,指出根据DNA的比对研究,
日本人的祖先是绳文人和弥生人。
绳文人或许是最早踏上日本土地的人,他们在旧石器时代就渡过汪洋大海,登陆了日本岛屿。
一些史学家认为,比起亚种人种,绳文人更像高加索人种,因为他们有很高的眉弓和深陷的眼窝等诸多特点。
不过,经过DNA检测发现,绳文人的基因源自于安达曼人,安达曼人现在大多聚集在印度。
绳文人对日本的统治有几千年之久,直到另一个人种的到来,那就是
弥生人。
弥生人大概在公元前300年左右登上了日本的历史舞台,他们打败了绳文人,占领了日本的大部分领土,而绳文人收缩至北海道。
绳文人一直延续着石器时代采集捕猎的生存方式,弥生人却已经有了农耕文明的雏形。
根据对头骨和DNA的比对发现,弥生人面容较为平坦,更像中国、朝鲜和蒙古人种。
一些学者认为,弥生人是中国大陆的原住民迁移至朝鲜半岛,在这些迁移的
人种
,有一些人再次迁移到了日本,将中国的农耕文明播撒过去。
由此看来,日本岛上可能确实是几乎没有原住民存在的,绳文人在日本建立了部落,弥生人转变了日本的社会形态,而徐福和他的随从则发展了日本的农耕文明,为日本带去了更加先进的技术。
从日本的历史来看,他们的民族并不是单一的人种,相反,不断有外族人迁徙至日本,为日本带去更多文明。日本自称为大和民族,想必就有这种包罗万象、和而不同之意。
日本正是在这一次一次的民族融合中吸收先进的文化和技术,飞速发展的,可惜的是,比起这种正确的途径,日本更想要通过侵略殖民手段向外扩张,屡败屡战,贼心不死。
奉劝日本人,人间正道是沧桑,比起不可取的野心,不如还是学习一下先祖,从外邦吸取先进的文明来谋求自身发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