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是明朝后期最勤政的皇帝,他登基不到半年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铲除了阉党魏忠贤的势力,但是,经过万历、天启两任皇帝的折腾,大明王朝已经病入膏肓,外部努尔哈赤逐渐兴起,一直侵扰着明朝;内部李自成、张献忠等人四处流窜作乱;朝廷之上还有文官集团相互推诿牵扯,内忧外患之下,崇祯焦头烂额地应付着。
但是此时,明朝朱姓宗室由于自朱元璋以来,就一直享受着免赋税、免诉讼等优待条件,所以朱家后代已经超过了百万之多,他们中绝大部分人在王府之中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唯独朱元璋第二十三子唐王朱桱的八世孙、分封在南阳的朱聿键,有着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气魄。当清兵犯边,打到直隶及京畿一带,京城戒严告急,激愤难忍的唐王朱聿键(继承爵位)当即向崇祯皇帝上疏,请求带兵北上勤王。
将心比心,此时的崇祯皇帝的确需要外援,按理说有宗室主动请缨勤王分忧,是求之不得的好事,但崇祯却一口拒绝了,明令禁止唐王朱聿键不得北上,只能在王府中老老实实过日子。不过,唐王朱聿键性子也很急切,他在没有等到崇祯皇帝回复的情况下,就组织了一支上千人的勤王军出发北进了。
在进军途中,唐王朱聿键还和流民打了几场遭遇战,虽然没有大获全胜,但也算得上很顽强,斗志高昂地班师回了南阳。崇祯皇帝得知唐王朱聿键不听诏令,强行带兵勤王,不但没有被他的一腔热血感动,反而雷霆大怒,立即下旨削去朱聿键唐王封号,贬为庶民,最终还送到朱姓安徽凤阳老家皇家监狱蹲号子了。
好好的勤王,落得如此下场,难道真的只是因为崇祯皇帝“刚愎自用,疑心很重”吗?其实不尽然。在朱元璋时期,藩王不但可以保留一些卫兵,还被赋予了“对外看守国门,对内奸臣当道可清君侧”的职责;但是到了朱允炆手上,藩王势力过于庞大,尾大不掉,于是着手削藩,朱棣正是凭着“清君侧”的名义发动了“靖难之役”。
靖难之役后,朱棣从燕王摇身一变成了承天命的皇帝,就像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一样,朱棣自然不希望有人跟他一样,给他也来一次“清君侧”,于是毫不意外地规定凡是明朝宗室,无论什么时候,都不得擅自离开封地,更不得蓄养谋臣将士,如果擅自违反,以谋反论处,杀头之罪。但是如果不擅离封地,就可以在王府上吃香喝辣,尽情享乐。
所以相比之下,大多数明朝宗室还是乖乖地选择享乐,崇祯皇帝拒绝藩王兴兵勤王本身也没有错,一直往上追溯,跟朱棣关系太大了,因为他有因噎废食的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