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之争一直就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较量的重要方式之一,从古至今,大多数的国土都需要通过武力的方式获取,同时
关于国土的归属,也是彰显力量与话语权的手段之一。
自秦朝开始,我国所实行的就是集权制,也就是对国土以及民众进行统一管理,新王朝的出现一般会对旧王朝的民众进行统一接管,国土自然也就不例外。
由于一直实行的是中央集权,这就难免会将多民族统一在一起,也自然而然我国的国土面积一直遥遥领先,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让其他国家刮目相看。
而偏偏就存在着特例,明朝灭亡后,300名残军不愿投降,在海外建一国,今主权属于印尼,这也就是说在朝代的衔接中,除了民众没有进行接续,国土的主权也没有得到收复。
关于这其中缘由,想必大多数人都百思不得其解,对于新朝廷的建立,很多人可能或抱有屈辱之心或持有怀疑态度,所以自然是持反对意见,他们会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反抗或者逃避。
很显然,300名残军不愿投降自然属于后者,也就是选择了逃避,通过逃避来面对现实问题,显然是处理问题的一个消极手段,而这样的举动也给我国后续的治理打来很大的麻烦。
01300名残军
要说到这300名残军,还要从明清时期说起,明朝的中后期由于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对于一些边缘的小岛无心管理。
一开始在朝代更迭的时候,这300多人并不是直接就想建立自己的小王国,而是不甘心接受其他民族的统治,外加生活在边缘地区,所以管理起来也是比较松散的。
一开始他们只是单纯的逃亡,但是到了纳土纳群岛之后,这里也只是距离我国最南端曾母暗沙400多公里,等到他们去了岛上以后,才发现已经有很多人生活的痕迹。
为了长期聚居于此,他们不得不适应当地人的生活习俗,和他们打成一片,但是据说纳土纳群岛当时遍地是黄金,养活这么多人也不是多难的事情。
在当时,基本上以人数取胜的情况下,这300多人很快就拧成了一股绳,他们靠着对大明王朝的一腔热血,不愿屈居任何人,在小岛上也算是站稳了脚跟。
02岛上建权
纳土纳群岛遍地是黄金吸引着一波又一波的淘金者,很快这300多名残军便在岛上建立了自己的主权,凭借着人数众多,也拥有一定的话语权。
久而久之,纳土纳群岛上华人日趋增多,同时他们也和当地群众们融入了一体,生活习惯也慢慢进行了改变,在这岛上栖居、繁衍。
但是有了之前清朝闭关锁国得到灭亡的教训以后,这300名残军也变得聪明起来,逐渐想和外界进行接触,凭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南华公司”应运而生,并且以公司的名义跟其他地区进行贸易活动。
财富的积累并没有让他们迷失自己,他们虽然一直在岛上聚集,远离朝廷,但是在心里还是认可大明王朝的。
久而久之,这300余人随着队伍不断壮大,他们也逐渐吸纳岛上的来人成为其中的一份子,所以他们也开始选拔领袖,成立自己单独的国家,制定自己国家的细则,岛上的人无一不遵从。
岛上一直风平浪静,300余名残军也逐渐发展壮大,但是不乏有一些人始终觊觎这块土地,荷兰就是其中之一。
当荷兰占据了印度以后,开始将目光瞄准了纳土纳群岛,当时在几经争夺之下,荷兰开始对纳土纳群岛施行控制,并且从人文地理、教育教学、风土人情等方面进行彻底改变。
03纳土纳群岛归属
其实根据史料记载,在明朝的时期,窝火就还曾有过对纳土纳群岛免征赋税的诏书,所以其本来就是我国的一部分,这也是不容篡改的历史事实。
关于主权之争一直就未停止,因为根据现有的历史情况,我国在上面的活动痕迹非常多,不管是郑和下西洋时期、明朝大臣曾沅芳举家搬迁时期、还是郑成功反清复明收复台湾时期,都可以证明纳土纳群岛曾归属过中国,也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岛上也存在着很浓重的汉化的印记,大量的华人聚集,生活习惯上得到了统一,而且他们的语言、餐饮方面无不彰显着就是汉文化的印记。
时间的车轮滚滚向前,往日郑和下西洋时重要的补给站纳土纳群岛也几经周折被人争夺,因为这里是重要的交汇处和转折点。
作为进入中原的必经之路,纳土纳群岛资源富裕,而且由于远离朝政,特别享有了赋税豁免,也成为了当时我国政府的首个直辖地区。
但是随着外来势力的入侵,纳土纳群岛的居民也曾感受过风雨飘摇的时刻,许多荷兰人将眼光投向这块富饶的土壤,群岛也开始变成了殖民地。
荷兰对纳土纳群岛的统治长达300余年,直至二战之后,纳土纳群岛才恢复往日的平静,也度过了一段无人统治的时期。
直至20世纪40年代,印度又一次将目标锁定在这片肥沃的土壤之上,丰富的渔业资源和石油天然气等吸引着他们,因此直至今天纳土纳群岛也最终归属于印尼管辖。
中国一直就是个爱好和平的大国,也一直遵循着主权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维护着自己的领土。“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学史明德、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历史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就是推动我们不断向前。
虽然纳土纳群岛的最终归属因为各种历史因素已经不再属于中国所有,但是自始至终群岛上都有着我们的同胞和我们的文化,中国在走自己发展道路的同时也一直带动着其他国家的发展,展现大国担当和形象。
对于当时的全貌不可溯,但给我们的启示却永不落幕,在新征程上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