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是“文化的陋习”还是“文化的传承”:八股文为何能沿用五百余年
迪丽瓦拉
2025-07-22 22:33:42
0

学术界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为科举平反”,经过约30年的努力。基本上剔除了科举制度所背的种种恶谥,很大程度地改变了这一制度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但是,作为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主要文体或表现形式的八股文,作为科举制度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迄今依然恶名昭著。还是陈词滥调、空洞无物的代称。

不少人认为,正是八股文拖累了整个科举制度.它是这一制度中最为丑陋的部分。但是在明清时期文化的发展中,不可否认八股取士给文化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好处,对于科举制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进步意义。那这一项沿用五百年的选官用官方式对当时的明清时期的文化,以及当时社会下的封建君主统治以及社会稳定又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一.八股文在当时的作用

1.是确保科举制度公平和公正的最后一道阀门

科举制从唐代开始产生与发展,明清时期有了重大的发展与变化。明清科举考试的重要特点,就是八股文文体的出现,是科举制度在追求公平和公正过程中的内在逻辑或必然结果。

当试卷之外的干扰因素已经被排除,対公平的最主要影响,仅仅来自于考官个人的爱憎好恶;严定程式,客观衡文,公正评卷,从而使评卷规范化和客观化,最大限度地控制评卷过程中的误差.就是科举制度发展的内在要求。八股文的产生,正是受这一内在动力所驱使;八股文“僵化”的形式正是为满足这一要求而催生。

正是有关结构、字数、写作技巧的种种规定,使得对一篇八股文进行客观评价成为可能。能否被取中,首先得看体式怎样,结构如何,也就是全文的八个部分以及进入正题后的八股逻辑是否严整。要素是否完备;要看字数是否合乎规定,要看写作技巧是否运用到家。根据这些具体要素进行考量,対试卷的评判。就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客观性。

可见,八股文的出现是科举制度在追求公正和公平道路上的内在要求。它体现了考试的精神,遵从着考试的逻辑,服从于考试的原则。最大限度地遏制了考官的爱憎好恶。使得科举考试的客观性和可操作性越来越强。由此也付岀了沉重的代价,这就是考试的内容越来越狭隘,考试的形式越来越僵化。

2.八股文的写作需要坚实的经典阅读和丰富的人文素养的基础

古典教育以研读经典为主要内容。通过和历史上那些最聪明的人交谈,和那些最智慧的头脑对话.。通过分享人类积累下来的智慧和道德的财富,懂得我们人类是怎样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在前行的过程中,人类遭遇了怎样的挑战,遇到了怎样的困难。

我们的先人又是凭借什么资源、依据什么原则、运用什么方法应对这样的挑战、化解这些困难的,取得了怎样的文明成果;从而知道我们来自哪里,又将走向何方,现在在哪里,当下该做什么以及如何做。这是一种专注于根本、为了根本的教育。它致力于一个人素质的优化,着眼于一个人高尚品格和高远视界的培养,涵养心性,变化气质。

古典教育不致力于教授实用性的知识。不专注于提供工具化的技能,它的功用是隐性而不是显性的,是长期而不是立竿见影的。它的目的是要培养具有高度文化修养的统治精英。在我国科举时代,精通《四书》《五经》对于做知县、做知府,対于征收钱粮、理判案件毫无用处。但只有精通《四书》《五经》的人才能叩开科举的大门,才能出仕为宦。

八股文的写作.不仅题目要严格限定在《四书》,《五经》的范围内,而且内容的阐释、经义的发挥也必须以程朱理学家尤其是朱熹的著述为准。这里没有独立思考的空间,没有个人展现自身性格气质的舞台,只有亦步亦趋的准绳,到处是不可违越的规矩。

这就意味着要在科举的路途上斩关夺将,高奏凯歌就要将《四书》,《五经》背得滚瓜烂熟,倒背如流,对于经典中的任何一句话,甚至前后没有关联的两个字,都要知道他的出处,否则,不知所自,不明题意,根本无从着笔。要金榜题名,蟾宫折桂,还要对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家的相关著作全面掌握,透彻理解,如果背离朱注,自出机杼,擅生新意,即便写的妙笔生花,也无济于事。

古文和时文虽然相对而言,但并不是截然对立的,而是有着内在本质的一致。只有坚实的经典阅读和丰富的人文素养做基础,培植好了根基,从根本上解决了道,体,本的问题,才能写出义理显明,措辞恰切,气势丰盈和气韵流畅的好文章。

正是八股文这种严苛的要求,使得明清时期的文人墨客通读名著,了解其深层含义,使当时的知识分子有着丰厚的文学素养和阅读基础。

3.八股培养一个人高度概括能力,严整的思维能力,简洁的表达能力

八股写作,不止是要求前后两句话的对仗,不止是单字词组的对仗,而是整个主体部分都要对仗,要全局严整。

八股文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篇幅简短,有严格的字数限制。从最初只有可怜的500字,到后来几经增加,也不过只有700字。能在严苛的限定之下,在如此促狭的范围内,写出理明、辞当、气昌的好文章,这无异于难上加难。

而要在给定的这样短小的篇幅内,写岀结构完整、内容丰沛的文章,就势必字斟句酌,精耕细作,使得字字饱满,句句铿锵,文不空言,每个字、每句话都发挥最大的功效。而经过这样的严格训练之后。卸下镣铐,不受拘限。在更加开阔的空间中,援笔行文,就能天马行空,纵横驰骋,文章就能写的酣畅淋漓,荡气回肠。

正因为如此,无论是八股文下的古代文人,还是古文底蕴深厚的现代学者都无不夸赞八股文対思维的正面影响。他培养了读书人的写作功底,是明清时期的长篇诗作和长篇小说大大发展繁荣,开启了我国文化作品发展的新局面。

二.八股文对科举考试的作用

八股文考试具有积极和消极意义。作为科举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八股文体的规范化、格式化促进了科举考试的公平性和可行性。相较于汉代的察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八股文考试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象征,能否为国家所用取决于个人能力而非氏族血缘,社会阶层可以流动,使得国家在保持稳定的同时, 各级行政部门有“新鲜血液”注入。

且明代每年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数众多,考生水平差异大,八股文规范的格式标准便于阅卷者在有限时间内判断考生水平高低,提高了阅卷效率,这对大型规模的国家级考试而言至关重要。八股文考试本应选拔德才兼备之人,但由于明代制度单一,降低了八股文考试的有效性,社会教育趋于功利化,造成消极影响。

三.八股文的缺点以及消极影响

并不能否认八股文存在着众多人指陈的空洞、呆板、僵硬、 繁琐、苛刻等种种弊端,也不能否认长期浸淫其中,器识会为其所规矩,思想会为其所拘牵,文气为会其所牢笼,遣词造句,都会为其所宰制,养成虚浮、教条和矫情的。

八股时过境迁,社会结构和文化氛围已经有了根本性的变化,我也不赞同在今天恢复科举制度,更反对复兴八股文。我们这里揭示、指陈八股文的作用和意义,不过是出于一种探究的心性,基于一种理解的情怀,以窥它为什么会在弊端显露无疑、乃至恶名昭彰之时,依然能僵而不死,死而复生,它的生命力何在?

它除了人们嘲讽讥刺、攻讦痛斥的罪状之外,是否也有一些符合当时的历史条件和科举制度内在发展逻辑的因素,说明这一基于丰厚人文素养的游戏,其实对于培养人们严整的逻辑思维能力、高度的概括能力和简练干净的表达能力,还是有一定意义的。

四.总结

八股文是一笔文化遗产,但也是一个沉重的包袱,具体来说. 它是弊大于利,八股的存在扼杀了人们的思想自由,使得中国的知识分子群体把大量精力花费在华而不实的八股文章上,丧失了自我思考,忽视了实用性学问,以至于近代全体国人对国外一无所知,导致了中国的落后,它是统治者文化专制的工具。

当然也不可否认它对中国传统文化起的一定影响,保证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但是对于当代人来说,八股更多恐怕的是借鉴意义,通过八股,或许可以让人们了解文风不正的危害。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周... 周瑜早逝,貌美如花的小乔和谁度过了下半生?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三国的故事之所以受到人们喜爱,除了因为...
原创 刘... 刘琦是刘表的长子,本来应该继承刘表荆州刺史的官位,但是由于刘表更加宠爱自己的弟弟刘琮,不仅没有得到荆...
50%以上为首展!西安30余个... 西安博物院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共同举办的“探长安——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30年考古成果展”...
原创 多... 现代社会很多人都喜欢看清宫剧,所以就算是不怎么爱好历史的人,对于清朝皇帝与后宫那些事情,基本也多多少...
原创 美... “公民当思天下事,国防强弱系安危。”纵观人类古今历史不难发现,拳头有多硬代表着语气可以多强硬,没有武...
原创 刘... 三国可以说是我们国家,我们历史上面处于一种很混乱的一个时代了,黄巾军起义,各路群雄并起,有钱出钱,有...
原创 别... 近几年来,清宫剧那是一部接着一部播出,《延禧攻略》、《甄嬛传》、《步步惊心》等等都是火遍全国,随着电...
原创 西... 【历史】从世界近代史发展来看,俄罗斯从来都是西方的一员,早在沙俄时期,沙俄成为欧洲宪兵,深度参与欧洲...
原创 慈... 说到清朝历史,谈到清朝后宫,就绕不开一个闻名中外的女人——慈禧太后。 传闻在慈禧晚年时期,她曾在深夜...
史上最长命的将军,熬死了6个皇... 在历史上,很多皇帝的寿命很短,比如千秋伟业的秦始皇,也只活到了49岁,还有不务正业的唐敬宗,仅活到1...
原创 溥... 1908年,光绪和慈禧双双去世,只有几岁的溥仪成为了清朝的最高统治者,成为清朝的皇帝。不过还没做几年...
原创 清... 末代皇帝溥仪有七个同胞妹妹,那么溥仪这七个妹妹成为普通人后都嫁给了谁。 1912年,溥仪发布退位诏...
毛泽东 |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 浪淘沙·北戴河 毛泽东〔近现代〕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原创 卧... 话说吴王阖闾在孙武子、伍子胥这些能臣的帮助下,终于完成了对楚国的灭国之战,暂且不论楚昭王君臣有多么昏...
原创 非... 《悯农·其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收获,意味着希望,意味着生活...
原创 唐... “翼翼汾阳,子仪始王。德完道粹,功盖于唐。宜享世泽,流如海长。”——王安石 郭子仪一生,虽说是功高盖...
原创 诸... 文/纪布 东汉末年,天灾人祸,群雄四起,百姓民不聊生。作为大汉后人的刘备心系天下想要光复汉室,自桃园...
共同开创新的历史——国家勋章和... 新华社北京9月30日电 题:共同开创新的历史——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侧记 新华社记者朱基钗...
原创 原... 三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一个时期,这个乱世之所以比五代十国、春秋战国等乱世时期还要出名,不...
原创 唯... 【历史】从世界历史来看,在三大人种中,黑人那是发展最滞后的了,无论是古代,还是近现代,黑人所在的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