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金朝为什么要从“北京”迁都到“开封”?
迪丽瓦拉
2025-07-22 22:33:28
0

文丨《那些年》小小那(公众号:jjzsnxn)

公元1214年,距离金朝灭亡还有二十年,金朝集团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

迁都,把首都从北京迁到开封。

话说,这已经不是金朝第一次搬家了。金朝最早定都

上京

,也就是今天的

哈尔滨

。上京位于广阔的东北平原腹地,西有大兴安岭,东有长白山,进可攻,退可守,选择定都在此,对于发迹于东北的金朝创业集团而言,无疑是一个上好的选择。

到了金朝第四任皇帝

海陵王

上位后,

金朝第一次迁都——从上京迁到了中都燕京

,也就是今天的

北京

。当时金朝的势力已经到达淮河一带,如果指挥中心还设在大东北,确实存在很多不便。而燕京,自古便是农耕文明与塞外的游牧、渔猎文明的一个分界点。

迁都于此,既不妨碍与东北老区的联系,也有助于稳固中原势力。

所以尽管海陵王在历史上风评极差,但他的迁都计划还是得到了普遍好评。史家多认为,后来金朝得以进入半个世纪的繁荣盛世,也离不开这次迁都所带来的种种实惠。

金朝怎么又迁都?

但是,随着北方蒙古的崛起,金朝的处境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到金朝第八任皇帝

金宣宗

上位时,正值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大肆扩张之际。

金宣宗的皇位还没坐热,就遭到了蒙古铁骑的攻袭。他派出精兵强将在城外防御,谁料根本不是蒙古骑兵的对手——

金军接连几战都大败而归。

接着,蒙古兵又兵分三路南进,连破河东、河北、山东九十余州……

被围困中都的金宣宗,陷入了极大的被动。

万般无奈,只好委曲求全。他将卫绍王之女岐国公主,连同童男童女500、马3000,一并献给蒙古军,这才换来了成吉思汗的点头议和。

这次中都被围,对于新上任不久的金宣宗打击颇大。于是蒙古一撤兵,他就开始琢磨迁都的事了。

迁还是不迁?这是一个问题

金宣宗想要迁都,倒也不是心血来潮。当时中都的处境确实堪忧——金朝边境上的边关、寨、城堡几乎全部被蒙古军攻毁,长城沿线的城邑官寨也基本沦陷,这意味着,蒙古铁骑可以随时置中都于险境,所谓“

巍巍帝都邻为敌境,兵戈朝起夕已到京

”。

早就有大臣提出过迁都的建议了。但是,在金宣宗提出迁都设想后,朝野中还是引发巨大争议——

反对迁都者理由很充分。如元老重臣徒单镒认为,

如果南迁,北路都难保了。现在既然已经讲和了,就不如召集士兵,积攒粮食,固守京师。

霍王完颜从彝也表示:

“祖宗山陵,宗庙社稷,百司庶府,皆在燕京,岂宜弃之而去。”

还有太学生赵昉等四百人也都上书极言利害,反对迁都。总之他们认为,中都是金朝的根本所在,一旦放弃,必将动荡人心。

当然,也不乏支持者。比如元帅完颜弼就认为:

“现在虽然议和了,但是万一他们过阵子再杀回来怎么办?民众岂不又要遭殃?”

迁到哪里最完美?

迁还是不迁,这是一个问题。若真的要迁,迁到哪里,又是一个问题。

有老臣认为,应该迁回金朝兴起的地方——

东京辽阳府

(今辽宁辽阳),认为此乃“根本之地”,而且依山靠水,可以凭险固守。

有人提出,应该迁到

关中京兆府

(今陕西西安),因为“关中有金城、天府之险, 按秦之旧,进可以图恢复,而退不失其为自强 ”。

有人认为,应该迁到

山东

,理由是山东富裕,且有地利之便,“海道可以通辽东,兵运直接上京”, 如果“开黄河故道,由沧景而入海”,则“河南、山东为一大河险阻共之也。”

还有人主张将

南京开封府

(今河南开封)作为新都。除了有山险可依外,河南及其周边地带,还是金朝重要的产粮区。所以迁到开封,粮食起码有保障。且开封是多朝国都,宫殿设施相对完善,直接搬去,都省的大动土木了。曾在开封地区长期驻守的南京留守

仆散端

,对当地情况最有发言权,他曾三次上表,力求迁都南京。金宣宗最终的决定,也很大程度上受了他的影响。

关于迁都之事,朝堂上始终难以形成统一的声音。最终,金宣宗以

“燕京乏粮,不能应办朝廷百官诸军,今暂往南京,俟一二年间粮储丰足复,归未晚也”

为借口,宣布

暂时南迁

。可事实上,他到达开封一个月后,就把留守中都的太子召来了。这意味着,中都燕京被彻底放弃。从此,南京开封府成为金朝新的首都。

迁都开封,他错了吗?

尽管金宣宗的迁都决策,是经过综合权衡后的结果。但是迁都之后,并没有改变金朝的命运——

二十年后,金朝还是倒在了蒙古大军的铁蹄之下。

后世很多人都把这次南迁视为金朝灭亡的前兆。

比如,金末文人刘祁认为

“其迁都大梁可谓失谋”

;《金史》的修撰者认为,

“大抵宣宗既迁,则中都必不能守,中都不守,则土崩之势决矣”

;清人李慈铭指出,

“惟宣宗一败之后,即迁汴都,为大失计耳”

可是,我们也不禁发问:

以金朝当时内外交困的处境,如果不南迁,就一定能守得住中都吗?

恐怕,也未必。

金朝最终的败亡,一方面是源于金朝后期实力确实远逊于蒙古。另一方面则源于金朝对南宋的外交失误,以至于遭到蒙古和南宋的两面夹击,最终腹背受敌,无力回天。所以从某种角度说——

迁亦是亡,不迁亦是亡

尽管迁都不见得是金朝衰亡的直接原因,但是搬迁所带来的风险,依然值得后人警惕。

公司搬家是大事儿

对于现代企业而言,“搬家”也是一件费脑子的事。

不同量级、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往往有着不同的搬迁原因。

比如,

初创型企业

,每一分钱都要用在刀刃上,搬迁动机多是为了“节流”。他们的搬迁目的地,往往是租金更低或税收优惠政策更好的产业园区;而

大中型企业

搬家更多是为了“开源”,即业务扩张或吸引人才。不过大公司也有大公司的成本和空间考量,像京东公司因为人员过多,在北京市区的负担越来越重,于是外迁至“远郊”亦庄。

还有许多高科技企业搬家是为追求产业聚集区的工作氛围和规模效应,一方面能精准吸引到周边企业流出的人才,另一方面是为了享受更完善的服务,提高员工办公幸福感……

但不管怎么说,公司搬家是大事,领导者切莫一拍脑袋就做决定。很多时候,正如网友吐槽得那样——

“选址一时爽,搬家火葬场”

。一场搬迁所带来的人心动荡,可能是很多决策者所想象不到的。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唐... “翼翼汾阳,子仪始王。德完道粹,功盖于唐。宜享世泽,流如海长。”——王安石 郭子仪一生,虽说是功高盖...
原创 诸... 文/纪布 东汉末年,天灾人祸,群雄四起,百姓民不聊生。作为大汉后人的刘备心系天下想要光复汉室,自桃园...
共同开创新的历史——国家勋章和... 新华社北京9月30日电 题:共同开创新的历史——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侧记 新华社记者朱基钗...
原创 原... 三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一个时期,这个乱世之所以比五代十国、春秋战国等乱世时期还要出名,不...
原创 唯... 【历史】从世界历史来看,在三大人种中,黑人那是发展最滞后的了,无论是古代,还是近现代,黑人所在的非洲...
原创 卧... 文/纪布 话说,在我国的三国时期,对于各个武装势力来说,能否有一个会出谋划策、排兵布阵的军师,那是非...
原创 关... 摘要:关原之战后,织田信长的后代们,都有谁还活着? 对于织田信长而言,最大的遗憾就是在即将成为天下人...
原创 国... 文丨吴刚 今年的“十一”国庆节,是一个值得举国同庆的大喜日子。庆祝这一重要时刻,它不仅是对国家繁荣...
原创 靠... 菲律宾在国人的印象中似乎一直保持着“香蕉生产商”、“南海强盗”的标签。当年的黄岩岛事件让我们对于这个...
原创 高... 高阳是台湾著名的历史小说作家,原名许寿裳,其作品以历史为背景,融合了丰富的历史知识与文学想象。《清朝...
原创 刘... 在历史上,对于一切莽夫出身的刘秀来说,那时候的他就连自己都养不活,怎么会有女子会喜欢他呢?但在他还没...
原创 原...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这段话有...
原创 苏... 【历史】从世界历史来看,对于小国来说,如果失去大国的保护和依靠,那是非常危险的,因为随时都可能会直接...
孔子第76世孙参与捐赠的纯铜铸... 中新网上海9月29日电(记者 陈静)记者29日获悉,在中华文化思想集大成者,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伟大的...
瞿启甲:铁琴铜剑楼藏书守护者 常熟古里瞿氏铁琴铜剑楼,同山东聊城杨氏海源阁、浙江钱塘丁氏八千卷楼、浙江归安陆氏皕宋楼合称为清代后期...
原创 隋... 江南本土士族建立的政权,往往追慕南朝,制度也多用梁陈故事,这种怀念故国的政治宣传为萧铣和沈法兴政权的...
原创 鬼... 在中国千年历史当中,有这样一个人,神秘而又让人向往。说他是人,他拥有常人难以拥有的智慧,说他是神,他...
原创 阿... 【历史】从世界历史来看,近代开启的殖民活动,对于现代世界格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对于西方殖民者来...
原创 美... 引言 《醒世恒言》中曾提到:“富贵本无根,尽从勤里得”。无论是读书,还是种田,中国古人都十分看重“勤...
原创 非... 自从清朝灭亡以后,我国的很多传统制度都废除了,比如说男人的三妻四妾,就改为了一夫一妻制,而且随着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