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目前的考古发现来看,诸如海昏侯墓、曾侯乙墓等,这些文物丰富的古墓基本都属于古中原地域;由此引出了另一问题,不在中原的先秦古人,他们的墓葬中又会出现什么呢?或许有朋友会想到“三星堆”,其代表文物有太阳形器、各种“诡异”面具等;但这里要说的是,先秦时代的诸侯国可不只有“古蜀”,在今天的云南江川一带还有“古滇”,其代表就是李家山古墓群。
华夏地域辽阔,这也催生了不同的地域文化,“三星堆”文物或许已经让人感觉诡异了,李家山古墓中的文物同样如此,只不过与“三星堆”又有明显区别;例如著名的牛虎铜案、骑士场面贮贝器、牧畜场面贮贝器等,这些先秦时代的青铜器在今天看来都是国宝级文物。三星堆和李家山还出现了同一种“珍贵文物”,或许先秦古人对这种东西颇为看重,但今天的考古专家却不知道该怎么处理,那就是“贝币”;以李家山为例,诸如骑士场面贮贝器、牧畜场面贮贝器等,这些先秦青铜器在今天看来是国宝文物,但里面却都装满了“贝壳”,而这或许就是古人尤为看重的东西。
这种“贝壳”是先秦古人的通用货币,俗称“贝币”。在李家山古墓群中,“贝币”不仅出现在青铜器内,甚至连墓主棺椁内也大量存在,由此证明,“贝币”在先秦时代是财富的象征,其存在意义甚至超过了青铜器;追溯历史,李家山古墓群大抵为战国至东汉初期的墓葬,以先秦时代西南边疆少数民族部落为主,疆域以滇池中心的云南中部及东部地区,专家惯称为“滇族”。就其本身而言,滇族发源于什么时候,目前已无史可证;如果非要给古滇国找个“君王”的话,那应该就是公元前278年,楚国大将庄硚了。
史料记载,战国时期天下大乱,各诸侯为抢夺资源不惜连年征战,滇族弱小,又毗邻相对强大的楚国,因此这里不可避免地成为了掠夺对象;公元前278年,楚国大将庄硚率军征讨滇族,达到目的后却被强大秦军切断了退路,无奈只能留在滇池一带,这一留就是五百年,从而形成了“古滇国”。有懂行的朋友或许会问“既然是战国时代,当时的流通货币早应该是各种铜币了,怎么这里会出现贝币呢?”说明一下,“古滇国”虽然是楚人与当地部落混居形成,同时楚人也将中原青铜器技艺带到了这里;但滇池之地铜料匮乏,青铜器又是王侯贵族的专属器物,为了节省铜料,大量流通货币就采用了更为古老的“贝币”。
说起“贝币”,其实早在古滇国之前就已出现,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夏朝末年,盛行于商代;以目前的考古发现来看,商代贝币是一种“齿贝”,生长于热带亚热带的天然贝类,小巧玲珑、色彩鲜艳、坚固耐用的特点成为原始居民喜爱的一种装饰品。之后由于“齿贝”具有大小适中、携带方便和易于计数等特点,同时社会经济发展,天然贝就逐渐充了商品交换的一般等价物;一般来讲,最初人类进行商品交换,仅是简单的“以物易物”,但随着物品逐渐丰富,“贝币”的出现就成了必然,同时也成了古代贵族们彰显财富的代表。
早在商代初中期,“贝币”价值很高,臣下若获得商王的“贝币”赏赐,那可是极大的荣耀;由此可证,一段历史时期内,“贝币”和青铜礼器的地位大致相当,同样是先秦贵族身份地位的象征。但随着社会商品交换的日益频繁,天然贝币逐渐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此后又出现了仿制贝币,诸如石贝、骨贝、蚌贝、绿松贝等;但这要说明一下,这类仿制贝币的形体较小,长度约1.2厘米—2.4厘米,且与天然贝币在价值上有着明显的不同,理论上,天然贝币的“购买力”更强一些。
或许有朋友会坏坏的说“既然贝壳这么值钱,古滇百姓不是可以自己去海边‘捡钱’花了?”乍一看似乎有些道理,如果以现代的发达交通为准,没事去海边捡些贝壳是挺容易;但在三千多年前,这可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甚至祸及性命的事了。首先,古滇国地处云南,离海边本就遥不可及,以当时的交通换算,无论步行还是骑马,甚至要用一辈子的时间才能走到海边,这还没算野兽游荡,悍匪横行的自然环境;其次,以目前的研究来看,李家山出土的“贝币”产地多为印度洋和西太平洋水域,由此可知,个人主动获取这些“贝壳”,在当时来说几乎不可能,用专家的话说“先秦贝币的‘防伪性’甚至比铜铸货币还要好”。
虽说先秦时代的“贝壳”获取不易,但考古队还是在李家山古墓群找到了大量贝币,其总数竟然高达十七万八千余枚;这里还要强调一下,如此巨量的“贝壳”,在今天看来或许没什么,但放在三千多年前,那可就是富可敌国。当然,其实不只是李家山古墓群,在殷墟和山西保德同样发现了大量的类似“贝币”,其财富象征可见一斑;但还有个关键问题,毕竟时隔三千多年,这十七万八千余枚“贝币”在古代或许是富可敌国,但在今天看来,其意义就显得有些“鸡肋”了。
说到这或许有朋友不理解“怎么就变成‘食之无肉,弃之可惜’的鸡肋了,难道贝币不是珍贵文物吗?”如果严格按照历史意义来划分,贝币代表着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时代,其珍贵程度可称国宝;但“贝币”的原型毕竟是天然贝壳,即便陈列在博物馆,展柜里放上十枚五枚足以,可这是十七万八千枚。如此数量的“珍贵文物”,如果堆放在仓库内,可想需要多么巨大的空间;且堆放不利于文物保存,博物馆还要时常进行维护和整理,这又需要一大笔开销。
当然,贝币既然是“历史文物”,肯定不能随意丢弃,但以今天的判定标准来看,其价值又难与青铜贮贝器相提并论;因此,考古专家对于如何保存“贝币”显得有些无所适从,究竟该如何处理,目前仍是个富有争议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