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大战是曹操为平定关中地区,与马韩等关中联军的最后决战。
此次战役中,马超作为防守方,又占据地理优势,在兵力相当的情况下,为何最终被曹操打败了呢?
佯攻汉中,关西起兵
公元211年(建 安 十 六 年)3月,曹 操 调 遣 司隶校尉钟繇前往关中,佯装讨伐汉中张鲁,与此同时,还派遣征西护军夏侯渊前去接应,以形成表面的围攻之势。
夏侯渊兵出河东,大军浩浩荡荡开往关中前线。
原来 占 据在 关中一带 的马 超、韩 遂、等10余部军事 割 据 势 力,以为 是 来 攻 打 自 己,夺 取 地盘。
于是,马上联合起兵,迅速连营布阵,先攻克长安,然后占驻军事要地潼关,欲将曹操大军抵挡。
曹操抢在3月份春耕之际讨伐张鲁,计欲逼反关中联军。
关中联军中计起兵反抗后,曹操亲自带兵直叩潼关征讨。左寨曹仁,右寨夏侯渊,自居中寨以拒西凉军马。
次日,两阵对圆,马超阵前八九合斗败于禁、二十合战走张郃,一枪刺死李通,西凉兵一起冲杀,曹军大败。
马超、庞德、马岱引百余骑直入中军,叫喊声连天来捉曹操,“穿红袍的是曹操!”
操急脱袍上马奔逃;“长髯者是曹操!”操遂掣佩刀断髯;“短髯者是曹操!”操即扯旗角包颈乱
窜。“曹操休走!”
马超枪搠树上,急拔间曹洪、夏侯渊先后赶来救主才脱险。渭河对峙,偏师偷渡
曹操潼关大败后,感到西凉兵马确实彪悍,并传令军士坚守。由于黄河从北面流到潼关受华山山脉阻隔,呈直角掉头东流。
通过潼关东面的蒲阪津渡口渡河是绕过潼关天险,进入关中的不二选择。
同时,能成功地突入关中平原腹地联军背后,则潼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军事作用完全丧失。
所以,徐晃建议:“西凉兵全部屯于关上,关西必无准备,暗度蒲阪津截贼归路”。
于是,曹军假装在渭河南岸对峙,旨在吸引敌军增援,牵制住马超等部的兵力,给偏师徐晃,朱灵四千精兵。
从蒲坂津(今山西永济西)偷渡黄河创造条件,以完成这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战略布局。
在渭河两岸曹马两军相持交战共5次,各有胜负。一战是曹操北渡黄河,令“兵众先渡”,亲自领护卫军百余人留南岸断后,白袍将军马超率步骑万余人追杀。
“虎痴”许褚两腿夹舵揺撼,一手撑船,一手举马鞍为曹操挡箭。渭南县令丁斐见状,放出牛马引诱关西士兵争抢,操才得以身退。
还大笑曰:“今日几为小贼所困乎!”二战是韩遂、庞德趁曹操立寨未稳攻击中计,虽庞德斩了曹仁部将曹永,但联军折了程银、张横。
三战是马超劫曹操野营中计,成宜被夏侯渊所杀。四战是曹操渭河浮桥三座已连南岸,马超、韩遂用火攻大胜。
正在马超、韩遂频频出战之时,曹操却密令“徐晃、朱灵部尽渡河西结营,前后夹击”。
一日,曹操看到马超引百骑在阵前来往如飞时,掷兜鍪于地曰:“马儿不死,吾无葬地也!”
夏侯渊听后引本部人马“誓灭马贼”,与马超大战间,超遥见曹操,撇渊追杀操之际,获报“操有一军,河西下寨”,大惊回营与韩遂商议“吾军前后受敌,如之奈何?”
部将李堪、杨秋、候选皆提出“割地求和”(《三国志》中还有“质子”之意)。于是,派杨秋为使,曹操采取贾诩计谋“伪许之……”然后用反间计。
为防不测,马超、韩遂轮流调兵,分头提备,以防其诈。一日,当韩遂向曹操时,操无甲仗一骑于两阵中央,请韩将军“交马语一时”,故意“不及军事,但说京城旧事”。
于是,马超便怀疑韩遂与曹操之间有什么私下的约定。但是,贾诩认为如此“未足间二人……”再谏“抹书间韩遂”之计,“他日,公又与遂书,多处点窜,如遂改定者”。
这次,韩遂满身是嘴也说不清,只言“阵前赚操说话,汝从阵内突出,一枪刺杀便了”。联军内讧,趁虚而灭
约定后,韩遂引候选、李堪、梁兴、马玩、杨秋5将出战,马超藏在门影里。
然而,这次曹操仅派曹洪对阵,还言“夜来丞相拜意将军之言,切莫有误。”(《三国志》记载,曹操出来过,但带将,还设木行马屏障,显然信不过马超)。
听得有勇无谋的马超认定了韩遂通敌,挺枪骤马,来刺韩遂,5将拦住,劝解回寨。
马韩之间出现裂痕后,韩遂不思与马超之父马腾故交之谊,不思坦诚相交报故友被害之仇,竟又与5将密谋内讧。
联军作战,最忌互相猜忌,主帅不和。
曹操眼见离间之计起作用了,就在联军自相残杀内部混战之时,曹军突然对韩、马军营驻地发起全面进攻。
前许褚,后徐晃,左夏侯渊,右曹洪,4路齐杀,一举击溃了马、韩联军。
此战中,李堪被于禁射杀,杨秋、候选投降封侯守渭口,韩遂断臂后被部下救走,马超突围出逃。至此,关陇地区10大军事割据势力均已荡平。战役结果
曹操集团彻底消灭了马超、韩遂等10大联军,占据了沃野千里的关中地区,实现了北方的完
全统一。曹操派夏侯渊镇守长安,班师回朝,献帝排銮驾出郭迎接。
曹操占领关中陇右地区后,在一定程度上使诸葛亮的“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率益州之
众出于秦川”之“隆中对策”中两路北伐中原,匡扶汉室的军事纲领破产。
曹魏政权统治了肥沃的关中地区后,为日后阻止蜀国伐中原的战争提供了坚强的军需物资后盾。
加上关中地区地势险峻,易守难攻,就连诸葛亮这样的旷世奇才也留下了千古遗恨,北伐统一中原的终身宏愿与托孤誓言最终无法实现。
对蜀地而言,关陇地区的统一,有着战可攻,退可守的绝对优势,因此,诸葛亮6出祁
山,姜维9伐中原都没有突破关陇一线。潼关之战为三国归晋奠定基础
潼关之战一方面为曹魏政权经营好北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为有效地阻隔刘蜀的北
伐起到积极作用。
曹魏治理下的关陇为西晋统一全国提供了地利之重要要素。
司马氏勇于压蜀也是由于有着关陇这片坚固的后方作为作战的基础,关陇地区为其灭蜀提供了最佳的军事、物资后方基地。
可见,曹操发起的潼关大战是一场影响着三国鼎立走向西晋统一的潜在性战役,这次战役过程值得后世深入挖掘,提炼其中的为人做事之道,治国理天下之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