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的实力确实比较强大,其鼎盛时期拥有并州,幽州,冀州和青州的一部分,并且和关外游牧部落关系也非常好,其实力在当时诸侯中雄踞首位,大有吞并天下的气势。如此强大的袁绍,对刘备的投奔也是倾心敬重,然而刘备为何还要跑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分成几个关键点来仔细的分析:袁绍为何倾心敬重刘备?而刘备为何还是要逃跑呢?
袁绍为何倾心敬重刘备?
刘备是皇室贵胄,所以袁绍对他倾心敬重?不是的,当时姓刘的人很多,渊源于刘邦后代的人更是多如牛毛,也不见袁绍如此倾心敬重呀?那么袁绍为何独独对刘备如此敬重呢?
其实一切都是源于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刘备的实力。刘备有这个能力让袁绍不惜放下身段来倾心敬重。
首先,刘备名声响亮。
刘备投袁绍的时候并不是无名小卒,也不是一个有名无实的胡混小子,而是一方下野的诸侯,或者说暂时比较失败的诸侯而已。
刘备逃离徐州的时候,已经官至豫州刺史,左将军,宜城亭侯,虽说这些东西比较虚,但是刘备曾经实打实的领过徐州,并且在徐州这个地方呆过快两年的时间,要不是吕布捣乱,说不定最终会消化吸收徐州,成为徐州真正的主人。
刘备这些经历让他的名声非常响亮,从而鹊起于诸侯之中,成为他而后被其他诸侯重视的重要原因。
其次,刘备的实力惊人。
在进入徐州之前,刘备在公孙瓒麾下混了好几年,一直不显山不显水,虽说做了一些政绩,积累了一些兵力和名气,但是在那个战乱频发的时代,随时有可能城头变化大王旗,因此刘备这点势力很难入别人的法眼,可是这一切都源于刘备进入徐州之后发生改变。
曹操攻打并屠戮徐州,这让徐州牧陶谦非常恐惧,于是到处发英雄帖来救援。帖子发了很多,最后只有公孙瓒派了刘备和另外一个人田楷救援,刘备实力不强,但是比较讲义气,而且非常仁义,明知道打曹操不过,硬是跑来和陶谦并肩作战。
刘备凭着这股仁义志气和陶谦搞好了关系,并且在陶谦临终前将徐州这个家业交到自己手里,从而从一个小小的平原相提升为领导徐州的一州之主。
虽说徐州的位子干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就被吕布占领了,但是刘备的名声和能力却名扬四海,被天下诸侯深刻的认识了,原来刘备的能力这么强。
刘备于是得到曹操的招揽,并坐实豫州刺史,封为左将军。刘备随后参与了车骑将军董承谋反,这样一来,刘备的名声就更加响亮,摇身一变,成了匡扶汉室,对抗强暴,大义凌然的英雄。
在脱离曹操之后,刘备再次夺取了徐州,这让刘备的能力再次显于诸侯,于是引起了袁绍极大的兴趣。
因此,袁绍听说刘备来投之后,先是让他的儿子袁谭出青州来迎接,并且亲自出邺城两百里来迎接,可谓隆重之极,无人出其右吧。这一切的原因就是刘备的实力使然。
最后,袁曹之争让刘备成为香饽饽。
公元200年左右,曹操和袁绍之间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战役,这场战役即将证明谁才是北方的霸主,因此无论是曹操还是袁绍,都在拉朋友或者盟友入伙,壮大自己的实力。
曹操也曾拉刘备入伙,可是刘备一心恢复汉室,对于曹操专权擅政非常不满,并且认为曹操是他复兴汉室的最大阻力,因此离开曹操想独自扛起抗曹的大旗。
然而,刘备实力不济,在曹操闪电般的攻击之下迅速失败,只得投奔北方的另外一个强大诸侯袁绍。
袁绍和曹操一样,到处拉朋友入伙以扩大实力,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原则,袁绍对于刘备的投奔非常高兴,毕竟刘备的名气和实力也不弱,有他的臂助,击败曹操的可能性肯定会大一些。
因此,袁绍对于刘备的投靠倾心敬重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刘备为何还要逃跑呢?
袁绍如此敬重刘备,即使关羽斩杀了自己的爱将颜良,袁绍也没有怪罪,反而供应粮草,提供了一定帮助让刘备恢复了一些元气,这样的人哪里去找呢?可是刘备依然还是逃跑了,那么这又是为何呢?
首先,袁绍的性格不太容人。
人尽其才的事情大家都知道,可是有几个人能够做到呢?有些人能够让麾下人做到,有些人无法做到,这个既有能力问题,也有性格问题,而袁绍就是性格问题。
袁绍为人“外宽内忌,好谋无断”,在对待公孙瓒这样莽夫的时候,这个缺点也不算是什么大问题,可是在面对势均力敌的曹操的时候,这个缺点可是非常致命。
“外宽内忌”意思是外表上看似宽宏,内心却多忌,表面看起来对人非常热情,可是实际上处处对你设防,这让一心借助袁绍之力发展并且壮大的刘备如何受得了?
“好谋无断”意思是爱用计谋,但缺少决断,也就是说袁绍空有心计而没有胆略。每天在讨论如何对敌,就是不下决心,或者决心不够果断,一旦遭受挫折立即畏缩不前,这让具有冒险精神的刘备备受拘束。打仗哪有十全十美的把握呢?一味的东考虑西考虑,最后什么机会都错过,只会执行那些看起来没有风险而有用的做法,结果啥也做不成。
刘备在这样的环境中呆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理想与现实太远,而且继续呆下去就会成为袁绍的陪葬品,因此只能先行一步,离开了袁绍,再次去寻找自己的未来。
其次,袁绍失败已经无可避免。
如果官渡之战的失败带有某种偶然性,并且也不一定意味着袁绍会必然失败,可是随后的仓亭之战却真正的预示着袁绍必然失败。
仓亭之战是袁绍在官渡之战失败之后组织的另外一场决定性的大战,这场战役依然以惨败而告终,不但耗损了袁绍最后精锐兵力,也消耗了袁绍最后的心血,此战之后袁绍病倒了,并且无力也无心再次发动对曹操的进攻。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刘备如果继续呆在袁绍那里就会随着袁绍的败亡而消亡,并且这个时候袁氏集团内部争权夺利日益严重,无法形成合力共同对抗胜利的曹操,其失败已经无可避免的事情,因此刘备选择离开也是明智之举。
最后,刘表的倾心接纳。
在曹操和袁绍处于官渡之战的时候,刘备已经和袁绍的盟友刘表接上关系,只是那个时候官渡之战还没有结束,袁绍的实力依然存在,处于绝对优势的地位,虽然和刘表联系上了,但是并没有打算离开。
可是随着官渡之战的失败,随后仓亭之战再次惨败,接着袁绍又病倒,雪上加霜的是袁绍集团内部分裂日益严重,这让刘备感到继续留在袁绍集团毫无希望,因此思考下一步行动,而荆州刘表为刘备的未来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
正是有刘表倾心接纳让刘备备受鼓舞,因此才下定决心离开袁绍。
由此而可见,袁绍倾心敬重刘备是源于他的名声和实力,希望借助他的能力来击败强敌曹操,而刘备离开袁绍也是源于袁绍实力减弱,无法抗衡曹操,因此所有这一切都是源于实力的缘故。没有足够的实力,袁绍也不会接纳刘备,更谈不上倾心敬重了。